|
书的读后感- 飞越沙漠的河
摘自《少年》杂志
林清玄著
《飞越沙漠的河》,是由35篇散文组成,当中每一篇文章之前都附有一首短短的诗偈。在序中看到了这样的文字:“......生命是无法停止变化的,如果能在变化中静观和提升,一切的变化就成为了我们的福分,一切的创痛也会化为智慧的养料。”我们都明白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常常我们在这些变化中起起伏伏或者挣扎,然后成长。
读完《飞越沙漠的的河》过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也许在面对着一些变化时,我们可以当成那是一道楼梯。有时,我们爬的累了,不能再爬了,不妨先休息一下,静思一下,然后再继续。有句话说得好: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第一篇文章-《飞越沙漠的河》是我最爱,我曾经把它复印然后寄给我的老师以及友人,因为作者写得太好了。在这篇文章,作者以雪山顶上的左右两条河来开始整个故事。在春天时,当雪开始溶化,于是它们定下了要在海里相会的约定后,便一起出发了。一路上它们都开开心心顺顺利利的,但是当它们到达了沙漠,它们开始面临干枯的危机。就在这时,天空中的云建议它们用飞的方式来越过这片沙漠。但固执的左河却说它宁愿死在沙漠,也不愿意作这种不可能的蠢事。就是这样的选择,左河错过了与右河相汇大海的机会。同样的道理,生活在这样纷扰的世界,我们常常固执的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人类为什么被称作万物之灵呢?!想想看。在面临绝境时,不妨聆听别人的意见(就算你不愿听或讨厌听),毕竟听过后你还是可以选择的。一样的,如果你连尝试都不肯,那么谁能够帮你呢。邻国有首歌是这样唱的:如果你自己都不愿意动,还有谁能够帮助你成功。
《泪眼深处有莲心》和《为白晓燕烧一枝香》勾起了我对白晓燕的事件的记忆,我知道的不多(不过晚点我会上网找些资料来看,让我们来关心,有机会再来讨论),我所知道的都是看书的,再不然就是母亲说的。透过那些我看过听过还有这两篇文章,我知道当年这是件轰动的案件。在《泪眼深处有莲心》里,有一句是这样的(作者的朋友问他):“你花这么多的时间为囚犯演讲。同情他们的遭遇,但你如何去悲悯那些被他们伤害的人呢?”是的,该如何去悲悯呢?那些受伤的人,可能在一辈子的困局中渡过,也可能因此而衍生各种悲剧,继续承受日、夜、时、刻的煎熬。“......但如果我们打破人我与时空的断见时,我们要唤起的是人的佛形,就佛性而言伤者与被伤者是一样嵩高清净没有分别的。”作者这样的回答。我认同作者的看法,以佛性为出发点,用平等来对待,但我的看法比较肤浅。我不想为伤者辩解什么,因为曾经的污点是不能磨灭的事实,过去的事也不可否认的,已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挽回的,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没有人有权力去剥夺别人生存的机会(难道不是吗?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不是已经说明了: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与其扼杀一条迷途的生命倒不如引导他走向正途,为这个世界出一分力。
《唯有爱与美》,在文中,作者借用十三世纪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诗人鲁米(rumi)的寓言作为故事的开端。这个寓言透过故事中的小鸟带出了三个智慧。我个人觉得获益不浅,因为那些智慧点出我们人的三心两意的不良心态。我记得我的朋友蟑螂曾经对我说起,他说做人千万不要三心两意、犹豫不决,不然你将会后悔,决定了就要去做。扪心自问,他真的说到了我的弱点,所以现在的我一直都在学习改掉。
[ 本帖最后由 han87 于 20-11-2008 08:30 PM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