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18|回复: 25

从数学与中医的对比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0-2008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最近一段时间看得最多的,就数数学书。不过最近都在看些中医书。。
   
数学当然是一门很能活动脑细胞的 学科,如果钻研进去了,就会觉得其中乐趣无穷。有时我会觉得不可思议,简简单单地提出几条假设,就能得到许多非常优美的结论,变换无方的拓扑学、透过数据 看本质的统计学、没数据也能得出结论的微分方程定性理论、难以想象却无所不在的分形几何,许多数学学科等我深入进去才惊叹,原来数学还可以这么研究。
  
看中医书就有点苦涩了,跟黄连一样苦。中医留下的经典很 多,现代的教材也很多。教材我是看得较多,对中医的入门知识差不多都是从那里得来的,但现在的教材对古典中医思想的割裂很严重,经过大卸八块再重新拼装 后,怎么看都没了原汁原味,特别是照着西医的葫芦画瓢,更是把中医理论弄得不知所云了,实在是不堪入目,干脆去看经典原著,在这里倒是把古人的原始想法搞 清楚了,可那些文言文实在害苦了我,哇,我得去吃块糖,太苦了。
   
对比数学与中医学中推理论证的方法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这两者相差太大了。
在数学中,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定义”这种技术引入一些概念,再用这些概念表述出一些“命题”,通过概念间进行符合逻辑规则的变换,来证实或者证否这些“命题”。所以数学界谁对谁错很容易判别,数学家们只要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布出来,同行们审查时没有发现有概念或逻辑错误,即使结论再荒诞离奇,一般都会承认这研究结果。

中医经典太多,但都源于《黄帝内经》,所以虽然把几千年前写的理论与现代数学作对比感觉有点不太公平,但只有这样对比才有典型意义。《内经》中,贯彻了一 个很重要的推理模式,就是“天人合一”,我这里随便举一段话:“(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种由天推及人的推理模式在《内经》中比比皆是。实质上,这种推理模式是一种类比推理, 即当一个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时,推测出另外一个有相似性但与之并无必然联系的事物也具有这种性质。显然,从一开始,《内经》就假设天地的规律与人的规律之间 有相似性。类比推理确实也是推理方式的一种,但这种推理方式是一种冒风险的推理方式,它的推理结果可能会符合事实,也可能不符合事实。学习中医时讲究“悟 性”而不是讲究逻辑,所谓悟性,在很多场合下就是指这种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贯穿在整个中医理论当中,比如阴阳这个概念,阴阳本来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概念,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阴阳的许多变化规律都是在对自然界的观察过程中提出的,中医把阴阳的概念借鉴了过来,同时也默认了人体的阴阳和自然界的阴阳服从同样的规律――这纯粹是类比推理的结果。
   
我在看中医书时,习惯于尽可能地将其中关于事实的描述部分跟理论的推理部分区分开。我认为中医的价值在于它凝聚了数千年的医疗实践的精华,包含了很多 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和教训,这是在建立现代中医理论时必须继承的部分,但是中医的这种无节制的类比推理很不可靠,必须将之进行抛弃或改造。比如中医中的 虚实、寒热等概念,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在现代中医理论中有必要将其保留下来,而阴阳的概念则是通过类比推理附加到中医理论上的,是不是需要保留那就大 可商榷了。还有五行的概念,中医五藏的概念是古人在实践中发现的,但五藏与五行有一一对应关系,则完全是类比推理出来的,对不对那可难说得很了,我反正从 一开始就打算忘掉五行了。
   
我认为,现代中医理论必须建立在现代推理模式上,必须依据事实,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具有确定内涵的概念,严格按照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象数学那样,即使不同的人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我最头痛的是阴阳这个概念,它大而不当,用起来千变万化,很难做到让不同的人看法一致。我尝试着给它一个定义,却发现无论怎么定义,要么不能涵盖古典阴阳 的范围,要么就会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比如大家都知道太阳属阳,月亮属阴,这是从热属阳、冷属阴推理过来的,可如果同时定义动属阳、静属阴,就会引出矛盾 来,因为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中太阳是相对静止的,而月亮则围绕着地球和太阳在运动着,如果严格地按照定义去推理,就会得出太阳属阴而月亮属阳的结果。所以目 前我倾向于认为阴阳这个概念是一个天然适合于类比推理的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推理来理解它,但不适合采用定义的方法去描述。
   
那么能不能把阴阳的概念改造改造,让它适合现代推理模式呢?我想,如果限制阴阳的使用范围,这是能做到的,但我觉得那已经与阴阳的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干脆另起一个名词岂不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0-2008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DADDY_MUMMY 的帖子

当弄懂了阴阳的含义,那么距离成为一名好中医就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0-2008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shanghanlun 的帖子

含义不难,难的是如果我们颠覆传统,会不会造成一些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0-2008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尽信书不如无书,经中所说不一定全对!古人认为大地是平的、不动的、动的是日月(包括圣经)!然而不能因日月而否定了阴阳论,畢竟自然界中还有不少事物是分阴阳的。

中医有五脏六腑,也有对称的十二正经,却漏了胰脏,胰脏不比胆重要吗?为何没有一条经脉连接胰脏?所以中医理论並非完美無瑕/缺,把中医理论当成至高无上、不容人置疑、讥笑置疑者的身份、学术水准,或把人当傻瓜、敌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0-2008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anghanlun 于 23-10-2008 05:35 PM 发表
当弄懂了阴阳的含义,那么距离成为一名好中医就不远了


近来。。。你好像很安静 ,做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0-2008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pleasure 的帖子

怕被您用粗话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10-2008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华侨 的帖子

大叔。。。你错了,她从来都没有怕过我。
你没发觉吗?医疗热闹的时候,她也很有活力引人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pleasure 的帖子

做么您说是她而不是他?
大叔认为他是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0-2008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华侨 的帖子

如果是男的,肯定是阿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pleasure 的帖子

P姐,不会是把黄瓜写成阿瓜吧?

其实他脾气几好,从未与人起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华侨 于 24-10-2008 12:35 AM 发表
P姐,不会是把黄瓜写成阿瓜吧?

其实他脾气几好,从未与人起冲突!


所以我有黄瓜也不会忘记请她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0-2008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又知道她不想吃???
灌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就陰陽而論——它是一种,古代中國的其中一種哲學思考,不是類比,而是對比,它不是恆定的,這樣說吧,設:動者為陽,靜為陰。同樣是跑步,一者快而一者慢,快者為陽,慢者為陰,而閣下說的太阳系中太阳是相对静止的,而月亮则围绕着地球和太阳在运动着,如果严格地按照定义去推理,就会得出太阳属阴而月亮属阳的结果。這結果不錯,因為你比的是“動”和“靜”,内经用的是“亮”和“暗”的比,還有内经中對“天地”至少有2种說法:1 ,天圓地方論 2,地动说,即“天动地静”。只是後期道教的人多推崇前者,故在修内经時用的較多。。

[ 本帖最后由 Kentkent 于 24-10-2008 09:0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天人合一在内经中也有2种說法:1。為經典派,2。為道教(符籙派)。前者說的是人要順應天時(氣候),教人如何適應環境;後者則強拼硬湊,如《靈樞。邪客篇》“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地有九州,人有九竅。”九州的出現是在大禹時代,而人早在60万年前就有了。這猶如說乾隆的“禁書”中有《魯迅全集》一樣無稽。--載自“醫書三种”。經典派沒有用到所謂的類比之法。

[ 本帖最后由 Kentkent 于 24-10-2008 08:5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三,干老說過:“中醫,就算沒有陰陽、五行,中醫還是能行醫。”信嗎?
因爲“陰陽、五行”都只是一種哲學思想,中醫學並不完全建立在其上面,而是建立在“辨証施治”、“整體觀念”,故“中醫,就算沒有陰陽、五行,中醫還是能行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0-2008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不怎么了解阴阳,而且感觉上阴阳理论相当复杂,也很具体。
如果凭当代的阴阳说去分阴阳,自然会遇到矛盾的。

既然如此的复杂,我的问题是,
能不能把中医当成像数学那样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0-2008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与数学的联系

中医学与数学的联系是紧密相关。从奠定基础的易经, 河图,洛书,都是阴阳学说,八卦医学的基本依据。五运六气,时间医学[时辰],针灸学的子午流注。。。。一样都少不了。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大衍之数"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上传:
  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周易的魅力在于其蕴涵的哲理性,周易的哲理性又依附在卦画的变化上,而卦画的变化又是基于策数的推演,
  而策数则是由:"大衍之数五十"和"天地之数"两组数决定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其实早在3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数字来表达这个世界了.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5-10-2008 09:3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9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前的贴。。。

就阴阳而言,其道道确确的到出了黑和白,光与暗。
并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难道就没有灰色空间?
或者以数学的模糊领域来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9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30-12-2009 05:42 PM 编辑

回复 18# DADDY_MUMMY


    这又是一个很抽象的模拟,试看看易经六十四卦图,如果用红色和蓝色,[当为白色和黑色],的多寡来说明卦爻,那么3黑3白能不能显示出灰色来呢?


请看天地否[7]和地天泰[56]。上卦乾[阳,红,白],下卦坤[阴,蓝,黑],那么7和56是不是灰色呢?
也就是极阴[0,右下]和极阳[63,左上]的中点就是灰色。[7左下,56右上]

下图中如果以数目显示,可以看出值和量的不同。


按此显示图片

这个图也正说明了中医的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阴阳互相消长的情况。


再以另一个不同的方式来理解阴阳。


按此显示图片

中医也已对于八卦象数的研究与治疗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9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一段时间看得最多的,就数数学书。不过最近都在看些中医书。。
   
数学当然是一门很能活动脑细胞的 ...
DADDY_MUMMY 发表于 23-10-2008 05:21 PM



你不从阴阳五行入手,永远只是个中医门外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10-2025 06:53 AM , Processed in 0.12976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