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40|回复: 15

从粤语“懒音”到方言规范——与HKCantonese及wei交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6-2004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来西亚的粤语也有相当严重的懒音问题,其中大部分和
《当今粤语懒音现象大观》http://casa.51.net/ungoo/master/lazy.htm
提到的相同。不过,这里的一些懒音现象可能是省(粤)港澳地区没有的。

1  阳上字(调值为13)念阴去(调值为33)。例如,“市长”念成“试长”、
   “午间”念成“ng33间”、“以为”说成“意为”、“情绪”念成“情岁”
   等等,不胜枚举。名词如“女”,形容词如“懒”、“美”,人称代词如
   “我”、“你”、“佢”,   数词如“五”等,大都念错。犯这种错误的
   人包括林淑萍、关蒙娜等以粤语播音的电台节目主持人。大部分以粤语为
   母语的马来西亚华人都有这个问题。
   我到现在还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只有阳上这个低
   升调会念成阴去,属于中升调的阴上却不会念错。香港人阴上、阳上相混,
   马来西亚人则是把阳上当作阴去。我曾想过会不会是受其他方言影响,但
   迄今为止找不到任何证据。

2   原本念阴去但被念成阳上的字只有一个——“亚”。很多私营台的粤语节目
    主持人和一些较早入行的第五台粤语新闻播报员会把“亚”念成[nga13],
    亚洲变成“瓦洲”、亚军变成“瓦军”,最糟的还是把自己的国家叫错了:
    马来西亚变成“马来西瓦”!!

3   人称代词“我”、“你”、“佢”,这里和香港一样,有不少人省略了
    “我”的[ng]声母,把“你”的n改成l,但马来西亚人更绝的是把“佢”
    說成[hoey]!!!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廊酒电视广告最后一幕两个八婆的
    对话“你去问佢啦!” 佢的声母很明显是“h”。

4   入声韵母[oek]有一部分人会念成[iok],阳声韵母[oeng]也会念成[iong],
    如“脚”、“着”、“祥”、“长”等等。虽然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
    也有这种毛病,但据我观察,更多的是讲闽南话和客家话的人。因此,我
    比较倾向于相信这是受其他方言(尤其是客家话)影响的结果。粤语中念
    [oek]、[oeng]的一些字在客家话里是带 i 介音的。

    关于粤语中阴平调有高平和高降两种调值,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了,但是
可以据此区别词义,我还是在看了上述网站后才知道的。根据欧阳觉亚的说法:
广州的播音员大多把把阴平调念高降(我在香港回归前后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华语台的广州话节目,确实如此),于是我和一位同一届进电台的同事便达成
共识:不管其他同事怎么念,我们只跟广州人,一律念高降。其结果是,其他
同事和一些听众都因为这样而说我们的腔调很怪。大多数讲粤语的马来西亚人并
不知道广州话的阴平有两个调值,所以我们两个就成了“怪物”。

    去年,我重新收听国际台和广州台的新闻,发现仍然念高降的播音员只占
少数;我所认识的广州人(尤其是二、三十岁的)也较少念高降调,于是我自
己又改成一律念高平调。现在我已经辞职了,而那位同事仍旧坚持念高降调。

    其实,很多字音我们只能凭语感去判断。比如“新闻”,我记得香港和广
州的播音员都是念原调(阳去)的,但是口语中又有变读阳上的,那到底该怎
么念呢?同事中间一直都没有达成共识。大部分人一律读变调,说成“现在係
XXX播报新敏”、“新敏编辑XXX”、“首先係新敏提要”、“以下係新敏内容”
等等。我似乎是唯一坚持念“新文”的。不过,后来觉得这样似乎明显地与其
他人不同,我又稍作改变,在节目进行到一半时串场词里改念变调“你正在收
聽(口既)係第五台播送(口既)新敏”,其余的仍坚持念“新文”。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有些读音一开始以讹传讹,最后习非成是,积重难返,
这时候再来正音就很难了。好比说“勒索”的“索”,我明知道是和“索取”
的“索”一样念saak,但是我还是没有勇气选择“正音”,怕的是听众听不懂,
所以最后还是念“绳索”的“索”。“报刊”的“刊”,正确读音应该是“看
更”的“看”,但我仍旧从众从俗,念“报罕”。不过,有些读音如“综合”
的“综”,我则是习惯了按照何文汇的标注念“众合”;“颁奖”我只说“班
奖”,不学港人说“攀奖”;“纠纷”我肯定念“九纷”,不说“斗分”;
“赠券”肯定是“赠劝”,不是“赠眷”。另外,播新闻时我是坚持区分n、l,
并且把kw、kw‘念准。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我们这些在粤港澳以外地区播粤语
新闻的人尝试在传统的标准粤音和当代粤音之间寻找平衡点吧。

    不过,在私营台当粤语节目主持人的DJ基本上跟香港的没有什么分别。
除了上面提到的把“城市”说成“城试”这类例子,私营台粤语DJ和香港的
DJ一样n、l不分,把“郭”读成[kok]。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工作性质不同。
我们是播新闻的,比较注重语音是否标准、是否能区别词义(当然也得考虑
普罗大众的语言习惯);他们是主持节目的,讲求自然流畅,要缩小距离、
打破隔阂,所以他们大概也不认为自己的语音有示范作用。

    方言的规范本来就比较困难。主要还是因为它没有“标准语”的地位。
语文规范需要由行政单位来进行(或者由行政单位委托权威的学术机构进行),
政府首先想到要规范的,当然是标准语,不会去考虑方言的。为什么呢?

一、标准语的作用是让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能够沟通,所以需要一套规范让大家
    遵循。方言并没有这种作用,所以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要去规范方言。
    马来西亚政府为什么只注重搞马来语的规范化、只推广Bahasa Baku(其实
    贴切一点儿应该是“Bahasa Melayu Baku”),而对华语、泰米尔语、
    伊班语等语言规范与否置之不理?因为在马来西亚政府眼中,马来语以外
    的语言其实无异于方言。在搞语文规范化时,政府永远都是把作为官方用
    途的标准语放在第一位。

    香港有人搞粤语正音运动,我想这和香港特殊的历史背景已经粤语在香港
    的地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粤语就已经成为了香港
    的标准语(或者是“准标准语”吧?),不同籍贯的人士都在使用粤语交
    流、沟通。在这种情况下,粤语虽是一种方言,但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标准
    语的条件,并且正在扮演标准语的角色,所以会有香港人觉得要推广正确
    的粤语。

二、标准语比方言容易规范。标准语一般有比较稳定的书面语,方言则没有
    (当然,香港例外)。如果我们要搞方言规范化,那除了语言(又可细
    分为语音、词汇和语法)还要考虑到文字的规范。很多方言词汇只知其
    音而不知本字为何,或者是同一个读音的本字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
    如何规范得了?一旦搞规范化,我们就不可能只针对语音进行规范,词汇
    、语法这些也是要考虑的。
   
    还有一点就是,身为方言使用者,你希望自己的方言被规范吗?你认为
方言有规范之必要吗?恐怕否定者居多吧?标准语的规范化尚且引起许多人
的反对,方言那就更不用说了。除非真的能够做到好像郭熙所说的那样“有
层次的规范”吧!

    我认为,“方言”这个概念本身就有一种“不可规范性”。它是一种地区
语言,仅仅是为某个地区的使用者服务,传承的也是某个地区的、某一特定民
系的文化。它并没有沟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功能,所以,方言并无
规范之必要。顶多是以方言广播的播音员内部统一读音、统一用词,或者是乡
土语言教材订出一定的标准而已。不妨问问吉兰丹马来人:要不要搞一个Bahasa
Kelantan Baku,然后再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  ^_^

[ Last edited by 兰陵嘉应子 on 25-6-2004 at 02:06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6-2004 0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
很多怡保人把:你在哪里?说成:nei heung(响) pin tou。
这种现象就比较少出现在吉隆坡。不过由于很多怡保/霹雳南部的粤人南下首都工作,这种说法还是时常听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Kboy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6-6-2004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ei heung(响) pin tou

在香港有時都聽到, 算是很普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6-2004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吗?我还以为只有这里有。
广州呢?是否也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6-2004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就是“在”的意思

廣州話里本來就有“向+方位詞”的説法。
“向”本調陰去,變調後讀陰上,表示“在”,
例如“佢向呢處住咗三年”。當然,很多人也說
“口係”[hai]35 (陰上,a為短元音)。

請參閲白宛如編纂《廣州方言詞典》,江蘇教育,19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Kboy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7-6-2004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i 于 16-6-2004 12:47 PM  说 :
是吗?我还以为只有这里有。
广州呢?是否也一样?


廣州都差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6-2004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從懶音到方言規範

兰陵嘉应子 于 15-6-2004 19:49  说 :
马来西亚的粤语也有相当严重的懒音问题,其中大部分和
《当今粤语懒音现象大观》http://casa.51.net/ungoo/master/lazy.htm
提到的相同。不过,这里的一些懒音现象可能是省(粤)港澳地区没有的。
...


不好意思, 近來少上網, 稍遲回應.
回應你提及的陽上, 陰去, 陰上的混淆問題.
我生活在香港,
中學時代曾經聽過有一位中文教師
將陽上和陰去兩個聲調混淆,
從而認為粵語只有八個調類五個調值.
事實上, 我雖然一般不會混淆兩者,
但是我也覺得兩者調值確實很相近.
至於陽上和陰上, 我在香港從未聽過混淆的例子,
因為我覺得兩者調值相差很遠, 一旦混淆就馬上聽得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asioz8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0-11-2004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大家同哦一样都发现咗大马人多数有嘅问题,哦都唔知点解,唔知佢地自己讲野嘅时候知唔知自己走晒音咧?非常唔明点解有D人可以讲到好正,而反而有D人一D都改进唔到,唔知係咪同天生嘅语言能力有关咧?
好想知道,大马有冇人嘅广东话可以媲美香港人。唔知大家有冇FRIEND係咁嘅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无聊君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6-1-2005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係有嘅..我有dfriend系外国阪来之后,广东话变得好正宗,似西香港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2005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似 不等同 一样.我就唔信香港人的广府话真系准到o甘犀利.唔通乱o甘使用懒音都可称得上"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5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5-6-2004 07:49 PM 发表
马来西亚的粤语也有相当严重的懒音问题,其中大部分和
《当今粤语懒音现象大观》http://casa.51.net/ungoo/master/lazy.htm
提到的相同。不过,这里的一些懒音现象可能是省(粤)港澳地区没有的。
...

吉隆坡現代粵語陽上變陰去現象解困    這篇在廣州大學學報的論文認為是客家話的影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5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其生教授的一百年前廣州話的陰平調應該是對這個問題有幫助的論文﹐收錄在第八屆粵方言研討會和一個學報裡。55 自己早期是一種變調﹐55 可能是小稱變調發展為名詞性調﹐也包括副詞都﹐動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5 08: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5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届粤方言研讨会里发表的  粤语阴去到阳上的音变现象 粱慧敏  应该有点帮助
http://www.cantonesepronunciation.org/main/speakDemo.htm

[ 本帖最后由 ongtk 于 3-10-2005 04:1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05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習慣上說

"你架下係邊度阿?"

我搞不懂為啥某些DJ,明星,例如鄭秀文在發音的時候,會把 "牛 ngao" 發成    "毆ao","我ngor"發成了"哦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0-2005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belicious 于 4-10-2005 06:04 PM 发表
我習慣上說

"你架下係邊度阿?"

我搞不懂為啥某些DJ,明星,例如鄭秀文在發音的時候,會把 "牛 ngao" 發成    "毆ao","我ngor"發成了"哦o".


粵語的懶音現在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用語  
尤其現在很多明星都習慣用懶音 所以時下青年都愛跟風了
近來大馬的年輕人也開始有懶音的現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2-2025 07:33 PM , Processed in 0.17124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