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rrickwong

西藏金刚乘介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7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房產仲介&優酪乳令人會心一笑的開示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有一回,一位朋友帶我去北京東城區的一個陶窯,
他告訴我那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
進去之後,我發現那裡面擺滿了光顧者們留下的作品,
從怪模怪樣的抽像人臉,
仿古陶罐,到京劇臉譜,裸女,男性生殖器一應俱全。
我在那裡呆了大約一個小時零二十分,
在那一個多小時裡我感興趣的並不是如何捏造一個陶器。
我多數時間是在觀察那些專心緻志製造陶器的人們,他們的手上沾滿了白色的泥,
看上去像是戴了一副泥手套。
看的出他們為自己的捏造而驚喜不已。
當他們捏出一個類似碗的泥狀物的時候,就會驚喜的叫同伴來分享,
他們會說:看我捏的碗。不過客觀看來,並沒有碗出現。
這裡想說的並不是在陶窯捏造了什麼樣的陶器,只是想借此來說明空性。
當濕軟的泥在你手下旋轉的時候,
你可以把他們塑造成任何造型,你可以把它們捏成一隻碗,
也可以把它們捏成一個荷葉狀的花瓶,或一尊塑像。
這裡你需要注意的是,當你認為一個碗在你手下誕生的時候,
事實上並沒有任何東西誕生。
那些旋轉著的泥還是剛才的泥,只不過形狀略有改變而已。
你明白嗎?沒有碗出現,也沒有花瓶出現。
但是注意.很多人會驚喜的說:看我捏的碗。這是一個誤會。
就像是有的人可以從牆上的水印裡看出各種各樣的人,
有的人也具有從雲彩中看出人臉的本事。
不要認為你不是這樣的人,從佛陀的角度來看我們,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例如,當你閱讀的時候,你不會把白紙黑字一起看,
你只是割裂的看,你只是看黑字,並且從中看出很多故事。
這和從牆上的水印裡看出人臉並無任何區別。都屬於妄想。
但是如果利用的好的話,妄想可以被用於對治妄想,
以便達到沒有妄想的境界。
我們應該感謝空性,如果不是空性的話,你就無法把一堆泥變成美麗的陶花瓶,
空性並不是說,世界不存在,或一切都是虛無的。
空性的意思是,世界與你所認為的並不相同,沒有任何事物是你所認為的那樣。
你一直在誤解這個世界。
也許你比較容易理解把泥捏成碗的形狀並不代表一個碗誕生了,
但你並不容易對其他事物也作此理解。
例如,當你看到一雙塑膠拖鞋的時候,你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拖鞋。
而不會認識到它的本性即是空性。
如果拖鞋的本性不是空性的話,它就隻能永遠是拖鞋,而無法變成輪胎。
如果事物的本質不是空性,那麼我們就會哭天搶地,
因為那表示我們將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
所有的事物都無法互相轉換,例如啤酒瓶假如不是空性的話,
它就隻能是啤酒瓶,當你喝完了啤酒,
那它就會永遠存在下去,這很糟糕,
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周圍將有越來越多的啤酒瓶,
也許你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踩著啤酒瓶散步。
幸好這不是事實,啤酒瓶是空性,所以它可以被溶解,然後做成水杯再次賣給你。
當你看著眼前的水杯的時候,你無法想像它的前世是一個啤酒瓶。
你會認為從開天闢地以來它一直就是一個水杯。
空性意味著沒有任何事物堅固的存在。所以你可以讓一堆泥變成花瓶,或裸女。
你汽車的輪胎可能有一部分來自於安全套,
而你用的安全套則可能在不久以前還是某棵橡膠樹的一部分。
如果你是一位男士的話,當你看著「乳房」這樣的字眼,
你可能會會有情慾上的反應,
但是如果只是看到「房子」,你絕對不會有生理反應。
為什麼同樣的字,經由不同的組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如果乳房兩個字確實具有引發情慾的能力,
那麼你應該看到「房產仲介」或「優酪乳」這樣的字眼也會有生理衝動。
但事實上沒有。
一個不認識這兩個字的外國人也不會對著這樣的字產生生理反應。
所以你看到的只是你的心賦予這兩個字的意義。
他們本身並無這樣的自性。
如果事物本身並無這樣的自性,
那麼執著事物有你所認為的自性就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就像是你在捍衛空氣。
而且很明顯,我們的痛苦都來自於執取這些不存在的自性。
所以我們實在沒有理由繼續這樣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2-2007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貧窮




創巴仁波切/文

惡鬼道的眾生滿心只想擴充、致富、消費,
但基本上,你仍會感覺貧窮,你無法持續偽裝自己希望的樣子。
你擁有的一切都被用來證明自己值得驕傲,
但是那永遠不夠——你永遠有某種不足之感。

 貧窮的心態傳統上以餓鬼為象徵:嘴很小,有像針似的細眼睛、
細頸子與咽喉,瘦胳膊、瘦腿與鼓脹的肚腹。
他的嘴與勁子細小得無法吃進足夠食物以填飽他的大肚皮,
因此他永遠覺得餓;
所吃的東西難以下嚥,使得解決飢餓成為非常痛苦的掙扎。
當然,食物在此象徵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友誼、財富、衣飾、性、權力等任何東西。
  所有出現在生活中的事物都被你視為消費品——
如果在秋天看到一片美麗的落葉,
你會把它當成獵物帶回家、或照下它的像、
或將它畫成圖畫、或在日記中記下它如何美麗……。
如果你買了一瓶可口可樂,當你將它從紙袋中拿出來時,
紙袋的嗄叭聲令你感到興奮,
液體從瓶子流出來的聲音散發解渴的快感;

然後你很自覺地喝一口,嚥下去,終於將它消費掉了
——何等的成就。那真是了不起,你將美夢化為現實。
但是,過不多久你又變得坐立不安,又要找其他東西消費了。
  你永無厭足地渴望新娛樂——精神方面的、智識的與感官上的等等。
你可能感到自己學問不足,而決心打起精神以讀書、
聆聽生動有思想的回答、深奧神秘的言語來充實自己,
你消化一個又一個觀念,試圖將它們記錄下來,想使之具體化、真實化。
只要你覺得飢餓,你就打開筆記本、速寫簿或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書;
當你感到無聊、沮喪或者失眠的時候,你打開書、
讀你的筆記或剪貼的文章,思考一番,從中獲得慰藉。
但是到某一階段,這就會變成一再重複的制式化動作了。
你須要再去見你的老師,或另找新老師;再去一趟餐館、
超市或熟食店也是不壞的主意,
不過有時卻無法成行,可能因為你的錢不夠、孩子生病、
父母病危或是你要照顧生意等等——當你發現阻礙越多越感到飢餓,
越想要卻越得不到,這真是痛苦不堪。
  被無法實現的慾望吊著胃口,不斷追求滿足是件痛苦的事。
不過即令達到目標,你又會因為被填滿,
脹得你對刺激推動敏感而陷入沮喪。
你想抓住財富盡情享受一番,然而不久之後你又變得沈重呆滯,
對一切都興味索然;你但願自己能夠再感餓,可以再痛快吃個飽。
因此,不論你滿足了慾望,或懸在慾望的渴想中繼續掙扎,
任何一種情況都招來挫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7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上師不在身邊怎麼辦---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問:如果上師不在身邊怎麼辦?怎麼判斷該不該忍耐?
 答:上師不在身邊,就是一種要忍耐的狀況。
  什麼是「上師」?上師就是告訴你本來面目的人。

  上師與弟子的關係和結婚不一樣(倒有點像戀愛),
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上師和弟子間該如何如何。
上師和弟子間有宿世業力的牽引。
如密勒日巴尊者在跟隨馬爾巴之前,向卓千喇嘛學習,
他是一個教大圓滿的上師。
他說「這是最殊勝的法,如果你早上聽聞,
就可以早上成就,如果你晚上聽聞,就可以晚上成就,
如果你是最上根器的弟子,你可以在聽聞的當下成就」,
他給過密勒日巴這些重要的法,
可是密勒日巴從山洞中修行回來卻沒有太大的覺受。
當他告訴卓千喇嘛這個情況時,
卓千喇嘛推薦馬爾巴上師,密勒日巴一聽到馬爾巴之名,
全身汗毛都豎了起來,這就是一種有緣的示現。
最初的相見,馬爾巴是以農夫之姿出現,
他要密勒日巴把田耕完、把酒喝完才帶他去見馬爾巴。
密勒日巴雖然不知眼前的農夫就是馬爾巴,
但他見到農夫時,仍產生樂的覺受。
當然馬爾巴並不像卓千喇嘛一樣,
給密勒日巴很高深的教授,而是無數的苦行與磨難,
經過幾年的折磨都無法動搖密勒日巴對馬爾巴的強烈信心,
最後馬爾巴將密勒日巴的自信引出來,這就是上師。

  上師不一定是一位非常高的喇嘛,
高低並不能幫助我們成就;上師也不一定得年高德紹,
白髮和皺紋也不能幫我們成就;
有時候上師會隱沒在一些不可思議的地方,
以極卑微低下的樣子出現。
在白教中堪稱是最偉大的傳承之父之帝洛巴,
他只是一個漁夫,在別人眼中是一個壞漁夫,
因為他老是不等魚死掉就把它們吃掉。
薩迦派的傳承之母是畢瓦巴,一個醉鬼。
只有到後來,我們才知道他們是身上閃閃發光的上師。
●問:為什麼上師要示現這些奇奇怪怪的相?
 答:有些人認為佛給了八萬四千個教法,
不是把人都給弄糊塗了?
因為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
所以佛用八萬四千種法門對治。
你想想看,如果一個醫生不管你生什麼病,
都給同樣的藥,你會感覺如何?
  舉例來說,在對治「貪」的問題上
就有許多不同的教法,小乘提出「不淨觀」,
大乘在不淨觀上再增加「空觀」,
金剛乘提出「無二教授」。
以前有一位和尚將不淨觀修得很好,
也獲得大家的讚賞。
文殊菩薩為了要試探他的功力,
便化身成一位非常美麗的小姐來引誘他。
最初他不為所動,
但他的對手(文殊菩薩)實在太強了,
知道各種引誘人的怪招
(如果文殊菩薩不知道如何引誘人,
那麼世界上就沒有人會引誘人了,
因為他是智慧之主),慢慢的和尚把持不住,
乾脆站起來跑出去,文殊菩薩也跟在後面緊追。
一個不小心,和尚摔了一跤,他心想「完了」,
擔心美麗的女子靠近。
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他緊張地向後看,
卻見美麗的女子碎成千片、消失,
最後化成文殊菩薩。
以小乘的觀點來看,和尚的不淨觀修得很好,
但他應再加上「空觀」。
金剛乘的教法有些類似,但更微妙;
「她漂亮」,是一種概念,「她醜」,
也是一種概念,真正的事物是一樣的,
不需要去拋棄,也不需要去攫取,
因為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平等的。

  佛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教法。
小乘是比較小的車乘,給求自己解脫的人,
大乘是比較大的車乘,給求眾生解脫的人,
我們無法判斷哪一種教法比較難得可貴?
兩種都是佛的教法,同樣難得可貴,
唯一的不同點在於「動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2007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修学金刚乘有着像金刚一样, 坚定不移的心.
末学给于你最深的祝福, 愿五方佛光加持于你, 今生速得成就!    

一切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7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桑傑年巴仁波切開示 —— 唯有實修方能了悟



原文在噶舉人法集(九)出版

經編譯者同意,噶瑪噶舉中國論壇編輯小組 重新整理,供養法友

主講:桑傑年巴仁波切
譯者:謝懷楚

今晚我不是要來向各位做什麼開示,而是想再次提醒諸位過去所曾學習、研究和修持過的東西。我想諸位都已領受過不少的教法,但有時還是要再溫習一下。因此,我現在要就一些佛法上的修行問題,再提醒諸位一下。

就某一方面來說,我知道每個人都在學習、修行佛法,但往往大家在對這方面稍有涉獵,學到了一點東西後,便想跳到新的東西、新的法門上去。大家都對新的東西、新的修行感到好奇,這點很好,但另一方面來說,留在原來階段,持續修習,直至功夫臻熟精練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因此要在我們以前所曾學過的法上持續下功夫,而非一味的想往前跳,也是挺重要的。

修行乃離苦之根本

現今的世界,唯物主義盛行,物質文明發展快速,大家也樂衷耽迷於這方面的活動。但在同時大家也感受到許多痛苦和難題,常面對許多問題和困境。大家都想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但由於缺少善巧和概念,因此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現況,解決問題。往往在這種時刻、這種情形之下,一個人才會瞭解,若自己是一個訓練有素的佛教徒,便能在修行中找到法子,了知一切問題和解決痛苦的方法了。

人身難得

我們有人類的社會架構,與我們同具欣樂願望的動物相比,我們有更大的才能和能力來解決問題。動物也不喜歡受苦,它們希望過得快樂歡喜,然而由於缺乏能力以致常處在痛苦的困境中。但做為人類的我們有完全的能力以自己的所學來處理週遭的一切,解決問題,獲得快樂。因此我們常說能獲得人身是件非常稀有難得的事。能獲得人身是非常不易的,一旦我們獲得這個人身後,一刻都不應虛度浪費,而應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實在有意義。這不僅指在物質上的追求而言,心靈上的修行亦是,其中尤以後者更為重要。

佛法的珍貴

我們都知道佛法是一樣非常殊勝、具義且珍貴的東西。但我們要如何才能體驗到它的珍貴呢?若無修行,沒有經過自己力行實踐的話,我們便無法看出佛法的殊勝和珍貴。只有在經過實修後,我們才能感受到它的法益。我們不必常常問,只要自己致力實修,淨化自己,便能體驗到這一點,而在修行的這個階段也才能深入。否則單有佛法的話,是不會對我們起作用的,我們唯有實修一途。

不過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常覺得時間不夠,大家都明白佛法的殊勝和珍貴,這點很好、很重要,但我們還必須要實修才行。然而由於大家重視物質甚於精神上的東西,因此,這點便常被忽略了。珍貴的佛法一直都存在著,它對我們沒有強迫性,也不是我們由外而取來的;它本來自然即有。我們貪慾和煩惱有多重,我污染問題和麻煩便有多大。當我們處在這些困境時,才會瞭解佛法在解決問題上有多重要。若我們能再深入細思,便會明白我們唯一能解決問題的便是自己在佛法上的實修。

實修始能開悟證覺

當我們成為佛教徙時,開悟證覺當然是每一個人的目標所在。當我們成為佛教徒時,首要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可能想過很多次,認為主要是要幫助自己。在第一個階段,我們常常只想到幫助自己,其次再幫助別人。這樣子的想法可以,沒有關係。然後我們便開始尋求各式各樣的方法,看看是哪一種宗教、哪一種修行、哪一種法子、哪一種情況能幫助我們自己。我相信最後諸位會發現唯有佛教才是最有意義、最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充實的宗教。我們追求開悟,但開悟不是我們在購物途中的某個地方所能找到的,我們也無法在百貨公司,或在餐廳中找到它;它不是一樣我們能在外頭所能找到的東西。

佛常關心人、動物和一切眾生缺乏解決自己問題和獲得快樂的觀念,因為證覺之心無始劫以來即與我們同在,即在我們自身之內,並非我們能從外面找到的,因此佛常為此感到憂心。其實只要我們知道這個法門和其關鍵之所在,我們自身便能開展出證覺之心,但我們卻常忽略了這一點。我們本具開悟的本質,卻仍四處向外尋求,尋找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或讓我們覺得舒服的東西。這是相當愚昧的想法,我們反而應該把心放在佛法上。若我們能瞭解佛法的意義,那麼我們便能瞭解修行的意義了。在我們開始修大乘或金剛乘的法時,這點很重要,這樣的發心非常重要。

唯有自己能幫助自己

我確信諸位大都修行得很精勤,學習很認真。但我希望大家瞭解一件事,諸位必須知道的是,當我們受了皈依戒後,並不僅僅表示自己已成為一位佛教徒了,它的意義遠較此為大。我們要遵循佛陀所做、所說和所從事的一切,而這才是此中最為重要的事,它不只意謂著我們已把自己變為一位佛教徒而已。

有時我並不把佛教當成是一種宗教。所謂的宗教比較像接受有神論,或有一創造者之說,而這點也表示我們對自己並無信心。若我們對自己沒有自信,又如何能開展自己,讓自己開悟成佛?我們總認為有人會讓我們開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未免太槽糕了!佛陀常說他會幫助我們、引導我們,但更多的工作是要留待我們自己去做的。佛陀指引我們如何處理事情、如何修行、如何實踐佛法。然後,若我們依此而行的話,便會開悟。因此最終的協助者還是我們自己,不是佛、也不是神;不是像文殊、也不是像觀音或任何什麼的本尊。他們唯一的幫助是帶領我們進入法道,在我們做修行時,或在我們做禪修時,他們可以幫忙我們。但當我們要抵達終點時,便唯有我們自己能幫自己了。事實上他們一直是在我們心中。

煩惱乃痛苦之源

煩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但煩惱本身並不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執持、攀執,它才產生的。因此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製造問題的。諸位相信煩惱存在,對不對?事實上,它並不存在,只是我們對它的存在深信不疑罷了。

我們常依賴佛或金剛薩垛,我們修金剛薩垛的法,希望他能幫助我們,清淨我們的惡業。不過這要看我們依止的方式而定,它不表示用什麼東西能洗刷我們,例如,倒水在我們手裡等,便能洗淨我們的一切惡業,這絕非是這樣的。佛陀無法這樣做,百分之百肯定,佛陀絕無法這樣做。佛的力量有多大?我們相信佛的力量十分大,而一切本尊,例如,金剛薩垛等的力量亦十分大,但他們卻百分之百肯定無法洗清我們的惡業,以及我們身心上的問題和痛苦。他也無法像能量一樣改變我們的業障而解決一切問題,還有佛極高的證悟也無法移轉給我們。那麼佛的大力又是什麼呢?對於他能幫助眾生這事,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呢?這就是佛唯一曾展現給我們看的,他在成千上萬長短不等的珍貴經典中宣說了許多讓我們能瞭解的法。這不是故事或歷史之類的東西,佛所教的都是他自己一生中實修的悟果。因此唯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必須要由自己的修行中去學習體悟。不單是學習而已,學習本身仍不足以起用,我們必須溶合學習和自己的體悟才行。也就是說,在透過實修後,我們才能領悟佛所教導的一切,而這一切我們本然具足。在我們展現了自己的了悟後,我們才能遮斷輪迴的痛苦。

編輯小組錄入:噶瑪達哇卓瑪      校對:菩提法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2007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長壽灌頂的故事


吉美赤列沃塞尊者



久利津是上一世紀的偉大瑜伽士。
他花了數十年的時間在個人閉關上,
並且獲得了無數大師的親自教導。
在他的晚年,退休不再教學後,
他去朝聖,在不為人知、不受打擾之處,
繼續他的禪修。
在他年輕的時候,
他生活如一位山中的孤獨修行者;
後來他結婚,變成一位神聖的狂人,
一位瘋狂瑜伽士,暱稱為「老精靈」。  
  
     曾經有一度他是德格土官的老師。
土官老邁之年,到任何地方都須乘坐官轎。
有一天德札河水氾濫,轎夫被迫必須停轎。
久利津便抓了一把河畔的沙,
並持咒吹向手中的沙,然後將沙灑向滾滾的河水,
頃刻間一條路打開了,土官在河水還沒合攏前,
被抬到遙遠的彼岸.
吉美赤列沃塞是第一世的多珠千仁波切,
他是殊勝尊貴之十八世紀大圓滿大師---
吉美林巴的兩位主要弟子之一。
吉美林巴──無畏洲尊者,曾對吉美赤列沃塞說:
「你將證得開悟,但卻無法長壽。」這句話,
他在三個不同的場合重複說過。
前二次,吉美赤列沃塞聽了並未進一步詢問原因。
他對自己說:「無論如何,我尋求的僅是開悟,而非長壽。」
  然而第三次,這位弟子覺得被迫要進一步詢問。
「您是否可以給我一些忠告,讓我能消除這個障礙並得到長壽?」
他很恭敬地請問上師。
吉美林巴說:「我愛莫能助。但是在康地有一位名叫久利津的瑜伽士,
他可以幫助你。去找他,懇求他消除你的障礙。」
因此,吉美赤列沃塞出發前往那位神奇成就者居住的地區。
最後他到了離竹慶不很遠沙丘噶的一個地方,
比後來 居·米滂和巴楚仁波切居住的地方稍東一些。
在那裡他發現一處約有十個帳篷的小遊牧聚落。  
  
     有一個帳篷插著一面旗子。
吉美赤列沃塞詢問營區的每一個人有關大成就者久利津的行蹤,
每個人都說:「我們不認識這麼一個人。這兒沒有人叫久利津,
我們只是單純的牧人。但是插著旗子的那個帳篷,
住著一位叫久爺爺的老者,或許他會知道一些事吧。」
沃塞走近帳篷,在門口他遇見一位婦人,
沃塞詢問是否有一位叫久利津的人住在這裡。
婦人告訴他說:「只有年老的久爺爺住在這裡。」
這位尋訪的人十分失望。
然而他憶起他的上師仁珍吉美林巴曾經特別強調地告訴他:
「你去尋訪並懇求久利津,他是唯一能幫助你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密乘大成就者,無論他說什麼或做什麼,
千萬不要有任何懷疑,務必照他的指示去做。」
因此,他進入昏暗的帳篷裡。
他看到一位頭髮灰白的老者坐在地上一個矮木箱內,
和一般隱居的喇嘛所喜用的禪定箱子大不相似。
他身上裹著破舊的羊皮,
頂著一頭邋遢不整的灰白長卷髮和滿嘴糾纏不清的鬍鬚。
沃塞本人也不是入門初機,
他立刻知道這必定是他千里尋訪的大瑜伽士久利津。
所以他很恭敬地在堅硬地面上做了三次五體投地的大禮拜。  
  
     老人開口問:「你從那裡來?」
吉美答道:「從西藏中部來。」
老人又問:「你來做什麼?」
  訪客解釋說:「我的上師──全知的吉美林巴,
送我來見您,因為他無法消除我迫在眉睫的短命之災,
他說只有您有辦法。」  「呸!」久爺爺嘲笑著:
「你說全知的吉美林巴是什麼意思?他被稱為全知者,
但他甚至無法去除如此的一個障礙,他只是愛吹牛,
配不上他自己誇張的盛名。」
沃塞聽到自己敬愛的上師被嚴厲詆毀,大為沮喪,
他自己一直視吉美林巴為一位活佛,
不可能犯任何錯誤的。
暴躁的老人注意到沃塞明顯的不安。「好罷!好罷!」
他勉強地叫道:「把尿壺給我罷,它就在那邊。」
然後他指向帳篷昏暗的角落。
沃塞照做了,將那破損生銹的銅壺拿來,
並且很恭敬地罷在久爺爺面前。
久爺爺一語不發。他似乎專注於內心,
彷彿入定了一般。過了一會兒,他抬頭問道:
「吉美林巴說什麼?」 沃塞重複一遍他之前所說的話:
「他送我來見您,請您消除我壽命的障礙。」
老人再度嘲笑;「如果他甚至無法消除你壽命的障礙,
那算什麼全知者?如此冠冕堂皇的頭銜簡直是胡說!」
  久爺爺拾起尿壺,
把它翻轉過來搖看看裡面是否有東西,
尿壺看來似乎是空的,他將它置於面前修法的矮桌上。
他又再問一次:「吉美林巴說了什麼?」
沃塞再次地告訴他:「他送我到您這兒來,
請您消除我壽命上的障礙,
或許他的意思是請您為我做一次長壽灌頂吧。」
然而老人又再次嘲笑地說:
「胡說!他自己知道如何給長壽灌頂,
你還需要我做什麼?如果他不能消除這微不足道的障礙,
他算那門子的全知者?」
老人沉默了一會兒,彷彿入定了;
然後他又再搖動那個銅尿壺。
這次,令人驚異地,裡面好像有什麼在潑灑著。
久爺爺呼叫著:「喂,小子!過來!」並探過身來,
將尿壺像灌頂的寶瓶般放在沃塞的頂穴上,
然後從那生銹的銅壺嘴倒出一些濃稠、像甘露般、
琥珀色的水給吉美,
彷彿那破損不堪的壺是綴滿珠寶的聖盃。  
  
     那時,沃塞已置身於不可思議的境界;
他不加思索地便喝了那些水。
他以前從未曾嘗過任何像這樣的東西,
甚至在灌頂儀式上得自他自己的上師手中的也不像此。
他直覺地知道,透過這個老瑜伽士神奇的力量,
某種特殊的事情已發生了。老人命令他再喝一些,
從那令人生厭的銅壺倒出濃稠琥珀色的甘露,
直接倒入吉美沃塞的木杯中。
吉美林巴曾親自叮嚀吉美赤列沃塞要遵循
任何久利津命令他做的事;所以他又喝了。
然後老人說:「嗯!……再喝一些!多一些!
他也照做了。
他喝了又喝,直到那個舊銅壺完全空了。
吉美赤列沃塞感到飄飄欲仙,
但因為銅銹以及壺內原有的污穢,他覺得想作嘔。
「我覺得很想吐。」吉美說。久爺爺說:
「為什麼不呢?儘管請便!」沃塞吐了。
屋裡的主婦命令他要清除乾淨,他照做了。
「這才是個好客人」
他說:「你為什麼不讓久爺爺安靜安靜?」  
  
     那位乾癟的瑜伽士,從一個舊皮袋內,
拿了幾撮發霉的干青稞粉,在手上吐了些唾液,
隨意地揉了二、三顆紅丸子,
類似宗教儀式裡的長壽丸。
他說:「嗯!吞下去。」
然後老人告訴他說:
「現在你可以活到二百歲了,我僅關心這一點。」
正當吉美赤列沃塞準備離去時,
久利津從他旁邊骯髒雜亂的寢具下面,
撿起一根枴杖,很用力地敲了沃塞的頭三下,
像是模仿灌頂的儀式般。
「好啦,就是這樣,」那年老的瘋瑜伽士叫道:
「滾吧!」
隔天沃塞又去拜訪。他很恭敬地詢問:
「我現在可以離開了嗎?或者應該在附近停留一段時間?」
  「儘管走吧!無須再多逗留;扛著你的障礙走吧!」  
  
    吉美赤列沃塞離開後,立刻去見他的上師,吉美林巴。
無畏洲尊者──吉美林巴,追問說:
「怎麼啦?那老人告訴你什麼?」
沃塞不敢將久利津對吉美林巴本人批評的事告訴他,
所以他保持沉默。 吉美林巴問:「你得到長壽灌頂嗎?」
他回答:「是的。」 「他說了些什麼?」吉美林巴質問。
「他說沒問題了,我可以活得很長壽。」
那位全知的上師堅持地追問:
「但是你獲得了真正的長壽灌頂嗎?」
「是的,是的」弟子回答。
「那位開悟的瘋子沒有說其他的事嗎?」  
  
     在上師的堅持下,沃塞不得不仔細地說明一切,
包括久利津如何侮辱吉美林巴的話.專心聽完整個故事後,
吉美林巴笑著說:「太好啦!你的生命現在已完全平衡了,
生命之流也已暢通並將持續不斷,並且障礙已經清除了。
那位老瑜伽士真是蓮花生大士的化現!
你很幸運。久利津早已超越一切善與惡、
淨與不淨的束縛,對他來說金子和糞尿是一樣的。」  
  
     吉美林巴繼續說:
「至於他說我的話,來自於他的侮辱遠比他人的讚美和加持還要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12-2007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旺仁波切在菩提迦葉的開示』 桑滇喇嘛 翻譯


仁波切認為,佛陀教法之心要,是金剛薩埵及六字大明咒。由於我們的習氣很重,所以要經常唸誦,並在行、住、坐、臥中練習,這樣到了八、九十歲時,功德就會累積如山,成效也就可以看出來了。
對於信徒邀請他去台灣及到美國去的事,仁波切說他老了,身體的狀況也不適合他去。但是他說他去不去台灣或美國,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分別的,只要弟子對他有信心,能夠觀想或向他祈禱,效果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對三寶產生信心,盡量能做十萬遍的皈依大禮拜,並思考業力因果,同時對法王以及自己的父母要非常尊重,如此一來,貪瞋癡三毒就會逐漸轉化成智慧,進而使我們漸漸邁向解脫之道。仁波切又強調要尊重自己的母親,如同尊重三寶一樣。
仁波切說他一向不願給人任何承諾,因為承諾會產生功德限制,對他這樣修持的人而言,一切現象對他都是無別的。他要大家信守上師及弟子之間的誓句,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誓句,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並且我們將會在未來成佛。
仁波切對想學大手印五支及那洛六法的弟子們說,這些修法要通達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準備工作有很多的困難;在外共前行部分要花很多時間並專心思維,並且要我們對三寶生出虔信心,如能深信因果,勤作善業,就能造下往生淨土的因緣。
由於人們日夜受到嚴重業力所影響,加上自己的能力很薄弱,所以要經常唸誦六字大明咒及金剛薩埵咒,這樣,我們將會很順利成功。
仁波切並說,修大手印五支時,上師瑜珈是很重要的部分,因為這個修法能夠淨除我們修行道上的障礙。信眾是否能修大手印、那洛六法成功,他無法給我們承諾。因為世事無常,即使人為環境控制得很好,也有可能會遇到地震、水災等天然災害,所以最重要的,是發菩提心、深信業力、廣造功德、思維無常,這樣就可以讓三毒自然消失。
即使是出家過單身的生活,要修行成功都很不容易,何況在家居士有工作和眷屬,這些都會增加困難。比如說修本尊法,本尊是無執的法身,你不可能一方面執著,另一方面修成本尊。如果你沒辦法很成功的修這些深奧法門,那就多念阿彌陀佛咒,六字大明咒及金剛薩埵咒。要知道,業力跟發心是很重要的,這兩件世事緊密合一的。
仁波切說:很多宗教都是在提供心的訓練,使人更為謙虛。而宗教所強調的不只是今生的目的,也要想到未來世可能造成的影響。佛法最強調的是心的訓練,我們常說要發菩提心來利益眾生,這是一切中最重要的。由於心的關係,即使我們做一件小小的功德,如果以菩提心來做,那麼功德將會很大。同樣的,如果存著貪瞋癡三毒去做一件小小的壞事,那所造的惡業也會很大,這就是為什麼說「心是佛法最重要的部分」了。
所以當我們念六字大明咒時,要啟發這利益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成佛的心。
平常做事,有時是好動機之中隱含著不好的動機,這是必須清楚並將之克服的地方。我一再重複的講這些,主要就是希望大家能真正去做,才能獲得實際的利益。進一步要反省為什麼輪迴這麼久了,卻一直未能成佛的原因是什麼?
佛陀各種關於禪修的經驗之心要,包括三個部分:菩提心、本尊法及迴向。我們要常常想到輪迴眾生身心的痛苦,並期望大家遠離貪瞋癡三毒。由於我直所造成的三毒是造成輪迴的主因,只有透過不斷的修持,才能產生斷除輪迴的力量。當我們開始修持時,那些粗重的習氣會逐漸消失,我們的心會漸漸平靜。
修大手印禪定時,必須離於能修之人和所修之法的執著,不可產生任何執著,必須如天空之寬闊,如海之深廣,如山之不動。最後必須將修法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的眾生,願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得證涅槃。如此的迴向,所有的功德將會增長而不被摧殘。如同種子種到適當的土壤中,將會成長成果實一樣。迴向功德就像種子被種到土中,而幾世之後,我們將能得見佛果。這是真正的業力因果報的原理,三寶是不會欺騙我們的。
雖然修持大手印五支和那洛六法對你們有時機上的困難,但仍然要把握機會去試。不過念誦金剛薩埵和六字大明咒卻是重要而容易的基礎之法。這些基礎修得穩固了,大手印和那洛六法修持自然容易成功。如果不從容易的先學,這些複雜的法是不容易修成功的,即使試著去修,也易於產生疏失而修得不圓滿。
我們也要經常憶念父母的恩德,在六道中不斷輪迴,一切眾生都當過我們的父母,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命是不會存在的。我們當願如母般的眾生都能得到快樂與安適。我們也必須視父母為三寶一般的尊敬。實際上如果我們有一些幸運,其中有一些因素也是因父母而來的。當父母生下子女時,他們即希望子女能夠成功順利,因此我們必須能夠感念其恩德。
能夠得到這寶貴的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今生至少要做一種修持以保證不墮三惡道的危險。當念誦六字大明咒時,心中的期待與憎惡之念自然會消失,身口意三業逐漸會得到清淨。
另外,我們也必須謹慎因果,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業力而成的,一切的情境也因業力而有,所以即使是微小的惡事也不要去做,很小的善業都要把握去做。如果很清楚因果,並真正努力去避惡就善,來世追求解脫之道自然就不會有障礙。
無論上師教授或弟子學習,雙方都必須存一份善心,這樣才能結善果。這些對今世或來生都一樣有影響。我們也必須以慈悲心視一切眾生,而且是平等視之,如同大地之平。同時要對一切眾生產生悲心,這種慈悲之心視禪修的基礎,也是禪修得以成功的根本。同時不必急於一時就想要成佛,要能先淨除一些原本所具有的不好習氣才重要!做功德時不要將私人的慾念混到裡面去,對不正確的見解,及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惡業要隨時避免。做所有功德之後要記得迴向給一切眾生,那麼未來修行的心就可以離開邪見與執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2-2007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確實知道因果的道理,經、律、論中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所有功德的產生也都是因果。密勒日巴尊者捨惡集善,所以能產生功德即便是三十三天也是功德所生。就像兒童時一無所知,現在就知道要皈敬三寶,訓練四無量心!那是因為往昔的因果業力所致;同樣的,之道因果業力而能於現在勤修善業功德,在未來三、世就有可能成佛。
我之所以說這麼多,是為了要建立我們的一種因緣,希望能和你們有一種很好的聯繫,說太多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要對你們有所助益才好,如同一個小杯子,水一直倒進去只有溢出來而已,並無助益。修行的友伴很重要,你們能夠遇見法王和我都有不尋常的因緣,希望你們在因果法上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一切眾生之所以在六道中輪迴,主要是因為不能戒除貪、嗔、癡三毒,而金剛薩埵是最重要清除業障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升起金剛薩埵為本尊,並修圓滿次第,並想著一切六道眾生的惡業也因為我們的修誦而得淨除。
金剛薩埵的長咒是百字明咒,短咒有二,分別為:
嗡班雜薩埵阿
嗡班雜薩埵吽
「阿」是法身,是一切現象的本性;「吽」是淨除,它關閉我們六道輪迴之門,引導至法身的境界。修法時要作觀空,而後升起本尊,而本尊之特質如彩虹般的無實。你們可以修一些短而完整的儀軌,並隨時助益與空性合一。
仁波切問一位信眾平常如何觀空,這位弟子說他用兩種方法,一是讓前後及現在念停止,二是修法結束後維持修法時的狀況。仁波切說:「你必須在修本尊之前及之後的空性禪定多花一些時間。有些上師在教導空性禪定時會有錯誤,因為空性的瞭解,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它並不是一種什麼都不想的頑空。」
如果能在修四共前行上多用一點功夫,對因果業力多一些瞭解,對修行空性就會有很大的利益。當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一切無常時,我們的妄心自然就會停息,這是修空性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就修空性,收效就不大。所以瞭解無常是最重要的功課,它能夠自然平息貪、嗔、癡三毒。人生好像過客,而你要去直取空性是很困難的,生命好像日薄西山,身體的影子逐漸消逝。
桑滇喇嘛問說:「在台灣很多上師都教授大手印、大圓滿、中觀這些深奧的教法,像我們只教四共前行,四加行這些教法,比較不容易吸引信眾。」
仁波切回答說:「這些教授深奧法的上師其實有他們的困難,大手印或大圓滿或中觀的教法,實際上在讓我們斬斷輪迴,如果沒有力量,沒得到上師的加持,這些教法的效果就很有限。」
修習金剛薩埵,雖然看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可以得到三種利益:
1.唸咒的利益。
2.禪定的利益。
3.空性的利益。
仁波切說,金剛薩埵咒、六字大明咒和蓮師咒,都是很重要的咒語。他鼓勵大家找一些人一起作六字大明咒的百萬遍念誦,每個人都能得到這百萬遍的利益;最好在一生中能用這個方法完成一億遍的六字大明咒念誦,當然困難是難免的,但要試著去完成。
仁波切說,由於你們具有這樣的善根及信心,所以我對你們作這樣的開示教授,來建立我們之間的法緣。即使你修一個很簡單的法,但如果不間斷的修,也能產生很大的效果。同樣的,如果沒有好的基礎,好的善根和信心,即使學習很深的教法也不會獲得利益,就像一個碗盛不了多少水一樣。
善根和信心都很難得,大家過去所受的教育和所從事的工作,多少都會對善根和信心造成一些傷害,金剛薩埵咒、觀音和蓮師的咒語,將會對你們有真正的幫助。有些上師教西方人禪修,透過放鬆身心覺得舒暢愉快,其實這是不對的,你們應當要發願成佛才是正道。
無常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釋迦牟尼佛未出家時,在皇家享受了二十四年的人間福樂,但他瞭解這種福樂是無法長久的,所以捨棄一切,到山上禪修。
要想獲得真正的修行利益,就必須在四加行和六字大明咒上下功夫。因為空性的瞭解與證悟並不容易,如同光與黑暗不能並存,空性與輪迴也不能並存一樣,但大多數時候輪迴卻佔了上風。如果我們執著於空,將破壞善行,四無量心和菩提心也因而無法生起。
如果能集合眾人之力,共同完成一億次六字大明咒的念誦,那麼每個人都能得到億遍咒語的功德今生將能因而常受富裕,並帶來各種好運,同時也能生起四無量心,對死去的人也很有幫助。
由於人生無常,所以要努力修持解脫之道,世俗認為必要的一切,實際上應該放棄,對於佛法的追求,要像解就頭髮燃燒起來的危急一般!仁波切最後開示說:喝酒、吃肉、抽煙這些習慣必須放棄,因為他們都和不好的業相染,如果不能戒除,至少也要減少。無論如何,大家要牢記無常,多念六字大明咒。
在修大手印、大圓滿之前,一定要有堅固的四加行基礎,否則真正修持時會遇到很多困難。
佛陀在成道之後上升至三十三天,然後回到瓦拉那西,進入禪定。最初他發現沒有教授法教的機緣,而想入涅槃,此時帝釋向他祈請法輪,佛陀開始教授一些基礎的認識,使眾生逐漸瞭解三寶、業力、輪迴、涅槃等概念,而後才引導眾生趨於解脫。
這個教法是三世諸佛法教的精華,因為法門雖有八萬四千,但是實修起來並不容易,只有六字大明咒最容易修持,同時因為過去諸佛願力的迴向,念誦此咒很容易就獲得加持而報身佛土一般眾生不容易去如果念六字大明咒,將能往生淨土,或因為功德不足,託生於蓮花之中,聽聞佛法,花開即可見佛。所以即使仍有煩惱,仍可帶業往生。
我們應當在行、住、坐、臥中都不放逸自己的行為,並時刻憶念三寶,念誦六字大明咒,如果只是維持時念一段,生活中想到了再念一段,成就會很慢。如果生活中隨時修持不離,成就就會很快。
隨時念著六字大明咒,當貪瞋癡三毒生起時,自然就有力量淨除,如果沒有念誦修持的力量,可能因此做了令人後悔的事,而產生很大的業力障礙。
我們應該常在三寶前皈依,並發願利益一切眾生,否則所得的功德寥寥可數。若我們能依此不間斷地修,即使到了中陰身,心靈思維都能保持簡單清明,更能與佛法相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2-2007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ate :  11 - 15 January 2008
MANI PUJA
For World Peace

H.E.Gyabra Tritsab Rinpoche, Drubwang Rinpoche & Rabsang Rinpoche
Venue: Chinese Assembly Hall, Kuala Lumpur
Organizer: Ratnashri Buddhist Centre
Contact persons :
Lau Choo Seng 012-22187938
Michael Lim      016-2028088
Mooi Leng          012-2151389
--------------------------------------------------------------------
  MANI PUJA in PENANG
25-27 January, 2008
Contact Person : Bro Lau - 019-44743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2007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創古仁波切的小故事之一 --- 慢慢修
   
堪布 羅卓丹傑  /文
              
    藏傳佛法特別強調上師與弟子間的關係,弟子們內心裡、修行上有任何問題,都會毫不保留地向師父報告。上師也會依弟子的情況給予不同的開示。這些簡短的開示,我們可以稱為口訣教授,它代表一種口授傳承(口傳)的延續加持力,從一代代傳承上師們不間斷的傳下來。因此,平時哪怕是上師簡短的一句話,甚或只是平時的聊天,弟子們都會非常謹慎注意的聽。
    九七年,我剛到佛學院的時候,藏文說的並不好,依稀記得幾句扎西德咧(吉祥如意)、徒界切(謝謝)等的簡單用語。然而自己一到尼泊爾,就進入創古仁波切在南摩布達的『高級』佛教學院讀書,顧名思義,教導的都是已經有藏文基礎的僧人。早上聽經、下午背經、晚上還要辯經,課程排的都很緊,每位學生都很用功,而我對自己的期許也很高。
    入學第一年,老師就要我參加期中考。帶著從小急功近利與考聯考的讀書習氣,我開始為了期中考而拚命。不久後,成績單出來了,考的很好都在全校前幾名,但自己內心感到很不安,深刻感受到,經典是經典我還是我,《入菩薩行》裡寂天菩薩所開示的法門,我可以背下來考一百分,但是卻一點也做不到。
   
    我向堪布老師說明我困惑,他建議我應該去問創古仁波切。老師很慈悲,給了我兩天假讓我下山去見仁波切。
         
    創古仁波切在山下很忙,第一天晚上因為接見的人很多,只能簡單的向仁波切報告自己的情形,仁波切想了一下,讓我隔天早晨在去見他。
         
    隔天早上到仁波切的房間,行禮三拜後,仁波切親切的把我叫到床前,慈悲微笑的看著我,仔細問我的學習狀況,有些什麼問題。接著仁波切將手放在我的頭頂上,輕輕的拍著摸著,說:「不要急!慢慢修…..慢慢修…  慢慢修….。」如此重複叮嚀我好多遍,其他話都沒說,只要我隨時憶念著這句話。
         
    只記得當時自己的身心,忽然放鬆下來;像是從仁波切後的手掌心,流出了源源不絕的甘露法水,將我內心的各種希望和恐懼滌淨了。
         
    回到佛學院後,就因為隨時憶念著這句話「慢慢修…..慢慢修」,反而一切學習都順暢了,經文都能融會貫通,藏文也突飛猛進。「慢慢修」讓我自然遠離了世間急功近利的心,遠離有所求的心,遠離希望與恐懼。
         
    後來,自己偶然在密勒日巴大師釧傳中偶然發現,當時密勒日巴大師傳給岡波巴大師的一句大手印禪修口訣,就是:「慢慢修,慢慢修。慢慢修就快快到。」         
          南無咕嚕唄.
          南無布達呀.
          南無達磨呀.
          南無僧伽呀.
   暇身勝過如意寶.唯有今生始獲得.
   難得易失如空電.思己則覺世間事.
   徒勞無益如揚糠.故應晝夜取堅實.
   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2007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進是一種迫切,而不是一種勉強

達真堪布
有的人逃避心特別強,一講輪回過患,地獄、餓鬼、傍生有如何如何痛苦,就不願意聽,這都是逃避心啊!執着,患得患失!你把輪回看透了,才不會害怕。我們現在害怕這個,害怕那個,不敢面對,總是想逃避,都是因爲我們沒有弄明白輪回到底是怎麽回事。如果弄明白了,不會這樣害怕的,内心一定會得到一種快樂與安定。我們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對,我們敢面對、敢承擔的時候,我們才沒有畏懼,才沒有恐怖。沒有畏懼感、恐怖感,沒有患得患失,才沒有煩惱和痛苦。



人們都不懂,都不願意想這些,将來愛怎麽就怎麽,現在好就行。現在能好麽?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一樣,都想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都想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怎麽實現這個願望呢?通過學佛、通過修行,我們的内心平靜了,才可以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我們的心自在了,才可以過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前是不可能的。你内心不安靜,總是患得患失,煩惱痛苦,能過一個平平安安的日子嗎?内心不自在的話,你想過一個自由自在的生活,也是無法實現,不可能!



修行就是修心,修一個平靜的心。我們的心态不安靜的時候,外在的東西,營養、衛生搞得再好,對身體也有傷害。我的心态平靜了,心情好了,身體自然而然就好。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内心裏沒有那麽多邪知邪見,也沒有那麽多妄想執着。



沒有妄想,不是什麽也不能想,而是不該想的都不能想。好好地觀察一下自己的心,我們所想的大部分都是沒有用的,我們所想事情總是想不到位,做什麽事都不順利。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了,一切都會順利,一切都會吉祥圓滿。不用特地求健康長壽、升官發财,求不到!如理如法地學佛、修行,自己該做的事情要做,該盡的義務要盡,認認真真地去做,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好,不用特意求,不用特意修,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就會有。



怎麽學,怎麽修?從基礎開示,從人身難得開始,我們現在已經鋪上路了。内加行、外加行都是通向大圓滿的路,我們一步一步地走,就會達到大圓滿的境界,那個時候就都有了,都自在了。四外加行修不好的話,無法生起出離心;沒有出離心的話,無法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的話,無法生起智慧。沒有智慧,斷不了煩惱,有煩惱就會造業,造業了就一定要感受惡報。所以一定要紮紮實實地修四外加行,從人身難得開始,反複看、反複聽,反複思惟,反複修,慢慢你内心就會有一種感受和智慧,修到那個時候你不可能不精進,不會這麽懈怠、懶惰、放棄的。



什麽是精進?精進不是一種刻意,不是一種勉強,而是内心裏的一種歡喜,特別願意念,特別想修,每時每刻都不會忘掉。饑餓的牦牛吃草的時候,前一口還沒有吃完就盯着下一口,那麽用心、那麽認真、那麽珍惜。我們現在上課、做課、學佛修行都是一種勉強,一種刻意。真正的精進不是這樣的,而是對佛法有興趣,特別迫切,特別喜歡,内心有一種渴望能學、能修、能得到。這個叫精進,不是你勉強地做一些事情,不是不願意做還勉強地做。



念佛也是,心裏不平衡,然後也念;做課也是,不是那麽願意做,但是不做還不行。這不是精進!很多人都根本沒有希求正法的心,有的人也有一些,但是不強烈,對佛法沒有太大的興趣。原因是什麽?加行沒有修好。都會說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生死輪回、三世因果,這隻是會說而已,但是這些道理沒有明白,他就不會那麽珍惜,不會那麽精進。真明白了,不會再虛度光陰,不可能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都會珍惜,都會抓緊的。輪回過患的道理弄明白了,你不可能對世間這麽貪戀。因果不虛的道理真的明白了,你不可能輕易地造業,都是因緣果報,你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怨恨別人。



你心裏有沒有怨恨?如果有的話,就說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沒有弄明白。怨就要怨自己,恨就要恨自己,自己給自己造成的麽!自尋煩惱,自找痛苦。這些道理都沒有弄明白,所以心裏總是有怨恨,學佛修行的事也是一拖再拖,過日子也是馬馬虎虎地混,沒有懂得人身的價值。



有的人問,我還需要修四外加行麽?問你自己。我已經給你們講清楚了,在你的相續中有沒有出離心?如果沒有的話,你還需要修四外加行。如果真有了出離心,你可以不修。但是真有了也不可能不修。什麽是出離心?對輪回、對世間沒有絲毫的貪戀就行了,你就有出離心了。如果你對世間還有貪戀,就說明了你的出離心還沒到位,還需要繼續學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07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覺受生起時應注意什麼—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密乘行者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持,身心上會生起一定的覺受,感受到上師三寶的加持,氣脈上也會產生一些變化。這都是好的現象,可以增加行者修法的信心,增長定力和智慧。

    可是,行者也會遇到更大的考驗,如果處理不恰當,就會出現偏差和危險。因為在受到加持的過程中,不僅會生起好的覺受,也會伴隨著許多不善和不清淨的念頭,有歡喜舒服的覺受,也有沮喪、害怕的感覺生起;身體上由於氣脈逐漸被打通,以前有病和受損傷的地方會感覺疼痛不適。這是自身清淨部分與不淨部分正在分離的表現,由於身心處在逐漸被清淨的過程,原本隱藏著的各種不淨的習氣逐漸顯露出來,所以我們感受到各種不淨現分,而在氣脈打通的過程中,有時帶動了六道的脈,我們會現量感受到六道輪回的苦,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在六道中曾輪回過無數次,所有這一切習氣都儲藏在第八識中。經過自身修持,在因緣和合的情況下,各種習氣就顯現出來,應當把它們都看作自心的顯現,不要執著好的壞的,應瞭解,一切善與不善的覺受都是上師加持的結果,可以令我們真實領悟六道輪回皆是自心的顯現,六道父母與自己是沒有分別的,而一切苦、樂、善、惡也是自心的顯現,不去執著、分別、取捨,才能最終證悟原本離分別計較,無整治的自性。   

    可是我們往往會執著分別這是好的覺受,這是不淨的覺受,出現不好的覺受就認為自己修偏了,走火入魔了!為什麼越修越覺得不清淨、不舒服?應該知道這是在修行中經歷的不淨現分的過程,這一階段要特別注意防護三昧耶戒的清淨,守護對上師三寶的信心,不可以因為遇到苦難,就喪失對佛法的信心,放棄修行,退失菩提心,更不能隨順那些不善的習氣,進而誹謗上師三寶,,否則就只有墮入金剛地獄了。

    如果不淨的念頭與習氣特別強烈,甚至對上師三寶生起邪念,要知道這都是由於自心不清淨造成的,應一心祈請上師的加持,懺悔自己的業障,不可真的作出不如法的事情來。如果覺得障礙太大無力克服,應找尋自己的上師,由上師給你除遣障礙。

    總之,應當知道所經歷的不淨現分,都是自心的顯現,隨著自己不斷的修持,定力不斷增強,就不會再受這些善與不善境界的影響。只要保持對上師三寶的信心不動搖,遇到挫折不退失,精進地修下去,必能由不淨現分轉化為清淨現分,見到原本清淨的自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7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才发现原则来这里有一个这样好的贴!
感恩。
最近我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藏传佛教,还在摸索中。
感恩你的帖子。
请问您是亲近那个道场师父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7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为什么喇嘛和西藏僧人念经时身体会摇动吗?

有一点我觉得很有趣
有位family friend的两个儿子在PMR 双双拿7A, 办kenduri。。
并且邀请KAMPUNG 的长者们 祈祷。。。
我的弟弟说他们念经的音调像泰僧念经
他们念经时身体也是摇动的。。。
而且在结尾时不断念阿拉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07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4# 的帖子

这关系到气,脉,明点的教授,属那洛六法,我还没受领过这些教导,下次嘉楚仁波切来你可以问问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7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念经不像我们那样个把小时搞定.
他们一念有时候是整天或几天,这样摇也有避免磕睡的作用.
所以通常只见小喇嘛摇.
没见有大喇嘛又比手印又摇的,岂不怪栽?

当然"关系到气,脉,明点的教授,属那洛六法"也有可能!
但我有怀疑,是全部喇嘛都修气,脉,明点吗?
那是二灌或以上的事情了...

[ 本帖最后由 我又又来啦 于 31-12-2007 04:3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2007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又又来啦 于 31-12-2007 10:49 AM 发表
他们念经不像我们那样个把小时搞定.
他们一念有时候是整天或几天,这样摇也有避免磕睡的作用.
所以通常只见小喇嘛摇.
没见有大喇嘛又比手印又摇的,岂不怪栽?

当然"关系到气,脉,明点的教授,属那洛六法"也有可 ...


会不会小僧人看到上师摇,自己也跟着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7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二灌虽然已属于内密,但在外表上也有"密"可寻.

不太可能一群人在大家面前"表演"的.

[ 本帖最后由 我又又来啦 于 31-12-2007 04:2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7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供燈消除無明暗《珍寶自成燈供法》

夜景之美, 在於黑暗襯托下的光明. 夜裏的光明,是月與星辰,是萬家燈火,總為某個因緣與願望而閃耀. 下次當您受到美好夜景的感動,想想那些光點之下都有許多的眾生,大家都渴望幸福安樂與吉祥.
以下的供燈願文為聖者發心所撰,具有無量善力,只要你看到明光, 就可以如是思惟, 不斷的祝禱, 開啟自己的心量智慧,並為自他去除無明的違緣與障礙.深愛你的朋友家人嗎? 多多的這樣為他們祝福祈願吧!!
   
供燈消除無明暗《珍寶自成燈供法》
一,俗諦燈供:
1.變廣大觀: 莊嚴燈杯無比倫,燈油如海廣無邊,
                    燈心大如須彌山,遍滿三千大千界。
2.變無量觀: 十方諸佛之面前,一燈化為億萬燈。
3.放大光明: 三界有頂至地獄,一切都發無量光。
4.除無明暗 : 光明遍除無明暗,顯見十方佛菩薩。
5.念供燈咒 : Om Vajra Aloke Ah Hung (可以同時搖鈴打鼓而鳴樂)
                       嗡 瓦加拉 阿洛給 阿 吽
(念頌後,把遍滿星辰與明燈的夜景或眼所可見,心所可體會、想像的光明 供出)
二,真諦燈供 : (暫時省略)
三,讚歎與祝禱 :
奇妙哉! 殊勝本覺光明燈,遍滿三世諸佛土,
供養上師本尊與,空行護法諸聖眾,
清淨六道眾生業,無始重罪皆消滅,
現見極樂寶剎土,證得無量光佛果,
倚仗三寶之加被,法性真諦之加持,
輪迴以及涅槃界,所求諸願速成就。
Deyta Vajra Zeya Avabodanaye Soha
爹雅他 瓦加拉 自雅 阿哇波達那耶 梭哈
註: 此儀軌原係第三十七任直貢法王赤列倫珠(事業任運,1947- ) ,為利益漢地佛子所選譯。為符漢地詩偈念頌,在上心下淳法師之勸請下,由金剛阿闍黎黃英傑(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加以潤飾而成此文,時為公元2002年1月24日,願一切吉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7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各位师兄‘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5-2024 09:09 PM , Processed in 0.08807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