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水手一月山

我看电影 -我的奥斯卡名单, 2010 (08/03/10 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9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些许不够喉.

故事从 Gabrielle Chanel (Audrey Tautou)孩提时说起. 小名 Coco 的 她自小被无理抚养的父亲, 连同姐姐, 一起送到孤儿院住. 姐妹俩渐渐长大, 在孤儿院里学习了女红等手艺.她俩白天在裁缝店工作, 夜里则到酒吧兼职卖唱, 总希望有机会踏上真正的大舞台, 成为明星. Coco 非常介意自己来自地下层的家庭背景,总是对人扯谎说父母是富裕人士, 很疼爱自己, 等等. Coco 在酒吧里结识了法国的贵族花花公子 Balsan, 并成为其情妇, 住进了 Balsan 的城堡中. 就在这期间, Coco 开始玩票性质地位名流设计, 制作帽子, 受到好评. 其后, Coco 认识了 Balsan 的好友, Arthur ‘Boy’ Capel.两人疯狂地恋爱, 但始终只维持着情人的关系. 在 Arthur 的协助下, Coco 开始自己设计服饰的生意, 并越做越好. Arthur在一起交通意外中丧生, 他的死, 深深地打击了 Coco, 她之后终身没嫁, 致力于其事业, 发展享誉国际的香奈尔王国.

些许失望, 应该怪自己. 总觉得电影之专注于 Coco Chanel 的前半生, 对于她的事业, 时装王国着墨很少, 但其实电影名称已经很明确的点出, 这是关于 Coco 在 Chanel 之前的故事.

电影还算中规中矩, 导演只是老实地说着这位传奇女性前半生的故事, 并尝试让人了解她某些性格的养成及对于爱情的信念. 整体而言并没有特别出色, 但也还可以看看.

Audrey Tautou 可说是电影主要的亮点. 其实电影里主角有蛮多很硬,很不温柔的特性, 而且嘴不饶人, 是非常不传统的女性代表, Audrey Tautou 通过自己的身体语言, 眼神, 表情,将这些特质表现出来了 (对白不算吧, 那是编剧写的), 可是有能够保有小女人的那一份柔情. 唯一要挑的可能就是 Audrey 真的太瘦了,瘦得可怕. 感觉这部电影对任务造型很讲究, Balsan 和 Arthur 的造型都很契合他们的身份和个性. 也许是因为这样,所以就让人也感觉 Benoît PoelvoordeAlessandro Nivola 两人的演出都可圈可点.

如果你是想看看 Coco 如何建立起她的时装王国的话, 也许就要失望了.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9-2009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2#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非常喜欢这部Lives of Others。

最近重读龙应台的百年思索,中间谈到一些关于东德的历史,加上在另外一本书上读到哥尔巴乔夫上任的一段事情,联想到这部电影上面来。
权利令人智昏,所谓虚假的政治道德后面,有权的人为所欲为,将他们的人民当成笨蛋一样玩弄,而人民也在这个笼罩之下苟且生存。有心智之士想尽办法来反抗一下,可是好像也做不了什么。终于等到大趋势的到来,之前的挣扎好像一场游戏一样。
一场场的政治斗争,在历史上面一连串下来,还是同样的在演,只是主角在换,内容其实还是相似的。我们现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乱象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美其名为民主政治,可是政客为所欲为,人民苦于挣扎却似乎没有办法摆脱这般的折磨。到底怎样的大趋势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
似乎离题了。

电影中,在那个冷酷的面具后面的寂寞很是动人。在冷库中带来的一丝温情的是,他窃听到Dreyman与Christa 之间的纯真的爱情(其中有转折,可是Dreyman在知道并了解了Christa与高官的“奸情”后),对一些卑鄙的人来说,可能会引发妒忌而马上向其痛下毒手,可是他却像是要保护这段感情般来帮助这对情人。
整个发展很顺畅的好电影,绝对推荐。
(刚开始令我想起另外一部电影,Gene Hackman主演的 The Conversation,那位寂寞的吹Saxophone 的窃听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9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2#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日本电影Detroit Rock City

这部电影在日本绝对是卖通天,今年二月我在东京的时候,他的海报贴得通街都是!
我觉得就当这部电影是漫画吧,结局有点儿戏。
老实说,东方电影找来拍戏的老外,都很糟糕(很多时候,Vice Versa,西方电影找来的老亚也是)

松山研一现在在日本也特红,以他做Model的照片到处都是,不过没有搞笑,都是酷酷的。

[ 本帖最后由 爵士乐手 于 13-9-2009 10: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9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3# 水手一月山 的帖子

The Reader 绝对赞的电影!

当中的道德dilemma,到底她有没有罪,真的令我久久不能自己。
想到犹太人锲而不舍,战后五十年还是追捕纳粹到天涯海角,连最低级的仓库管理员也绳之以法,到底是对是错。当然在死里逃生的犹太人奋力伸出来指责的食指,令人觉得道义上甚至连所有没有谴责过纳粹党的德国人上上下下都应该为这惨剧负上责任,可是这些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在那么多年后还在质疑,甚至连有没有质疑的脑力都不清楚的人来负这个他们未必清楚地责任,是否真的达到这个谴责的目的?
加上另外的那些女军官的嘴脸,就想许多人类的嘴脸一样(可以想象到在文革,在东德,在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据时期,在民国军阀交战期间等等等等时候)将罪推到别人身上以求自己的解脱。哎呀。真是痛啊。

非常感动的是当Hanna 开始认识字,那个人性的初光令人动容。我想她在寻找失去的人性吗?还是重新认识人性?

好电影,绝对推荐。

[ 本帖最后由 爵士乐手 于 13-9-2009 10: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09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材很不错, 可惜成果一般.

Evan (Wes Bentley)从事的工作非常另类, 他专门为有意寻死, 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人撰写遗言. Evan 在互联网设立了个专属网站,有意的客户通过电邮和他取得联系. Evan 很专业, 他会和客户进行详谈, 了解客户的性格, 习惯, 工作, 喜好的文学类等等,根据客户提供的内容细节, 为客户量身定做撰写遗言. Evan 的工作并没有在客户付款, “货物” 移交后结束. 他总是关注报账上的仆文,在远处观看客户的葬礼, 并对被牧师念出遗言进行评估, 以便下次改进. 一次机缘, Evan 结识了一位前客户的妹妹, Charlotte (Winona Ryder), 开始交往. Evan 一直都没有对 Charlotte 自己从事的 “专业”, 一直到……

这部电影的题材真的蛮新鲜的, 很不同. 但可惜的是, 拍出来的成果却非常一般. 导演执导一般, 剧本 (导演身兼编剧) 撰写一般, 演员表现一般, 电影拍摄手法一般, 故事叙述方式一般, 结果造就了电影一般, 白白浪费了一个有趣的题材.

男女主角 Wes Bentley 和 Winona Ryder 并没有非常两眼, 其实应该说, 很平淡. Winona 刚出场时, 还误以为是 Keira Knightley, 因为那样貌和感觉真的很神似. 一直到 Winona 露出她还算汹涌的身材, 才确定女主角并非 Keira, Keira 一直都很 “平平无奇”.


以上, 算是对这部电影, 全部的印象……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09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爵士乐手 于 13-9-2009 09:55 PM 发表
非常喜欢这部Lives of Others。

最近重读龙应台的百年思索,中间谈到一些关于东德的历史,加上在另外一本书上读到哥尔巴乔夫上任的一段事情,联想到这部电影上面来。
权利令人智昏,所谓虚假的政治道德后面,有权 ...

多谢分享. 这样的事, 一直在重演, 只是换了时空, 换了人物. 最近看到报导, 现在很多东德的人觉得, 统一后, 在很多方面, 比如薪金, 工作机会等方面, 西德人都比东德人来得有优势, 或被偏袒, 他们并没有感觉到真正的民主.

这部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9-10-2009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爵士乐手 于 13-9-2009 10:01 PM 发表
日本电影Detroit Rock City

这部电影在日本绝对是卖通天,今年二月我在东京的时候,他的海报贴得通街都是!
我觉得就当这部电影是漫画吧,结局有点儿戏。
老实说,东方电影找来拍戏的老外,都很糟糕(很多时候, ...


这样的电影真的是让我 o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09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爵士乐手 于 13-9-2009 10:11 PM 发表
The Reader 绝对赞的电影!

当中的道德dilemma,到底她有没有罪,真的令我久久不能自己。
想到犹太人锲而不舍,战后五十年还是追捕纳粹到天涯海角,连最低级的仓库管理员也绳之以法,到底是对是错。当然在死里逃 ...

这部电影的剧本本来就坚强了, 但我觉得是 Kate 的表现让电影升华, 变得更吸引人.

有罪, 无罪, 有时, 只是立场不同. 历史是由胜利的人撰写的, 若是当年胜利的是另一方, 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 又会怎么写? 我们又会有什么样的认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0-2009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 关于爱情.

Tom  (Joseph Gordon-Levitt) 原是建筑系毕业生, 但不得志地只能在贺卡公司负责撰写贺卡上的贺词, 不过他也做得不错. Tom 在公司遇上同事 Summer (Zooey Deschanel)那天就喜欢上她了. Summer 和 Tom 很不同, Tom 沉稳, 相信爱情, 姻缘, Summer 则性格飘忽, 不相信爱情. Tom和 Summer 越来越亲近, 他们牵手, 他们亲吻, 他们像情侣般地逛 Ikea, 他们上床. 但是, Summer仍然拒绝肯定他俩间情侣的身份. 就在一场电影后, Summer 向 Tom 提出分手……

导演 Mark Webb执导电影前已是相当著名的 MTV 导演. 这部电影里, Mark 注入了相当多很 MTV 的元素, 让整部电影的感觉很清新, 也很轻松.这感觉, 就很像当年看台湾滚石唱片旗下歌手的 MTV 时的感觉那样. 电影比较特别的地方是非直线式 (non-linear) 的电影陈述方式,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很跳跃, 但是渐渐地就会被这样的方式吸引. 每一次跳跃, 都是在做一种对比, 对比 Tom 在爱得火热时与被甩后的的状况.而电影中经常性加入的绘本式背景, 也很配合主题地让电影的感觉更加深刻, 却又不深沉, 或做作.导演理所当然地也在电影里加入了大量歌曲和音乐的运用. 这些音乐主要偏轻摇滚, 现在流行乐, 不错听.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数导演对电影色调的处理. 整部电影以蓝色为主, 仔细观察, 会发现电影人物穿著的色调都精心搭配过, 不会很蓝色这个主色调撞色. Tom在大街上唱歌那一段, 所有人的衣着都是蓝, 很鲜艳, 很灿烂的蓝, 让这个画面感觉很欢畅, 很轻松. 谁说蓝色时忧郁?

个人觉得, 男主角 Joseph 的表演还不错, 很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个,有点类似宅男的角色. 唯一比较不满的, 是他的戏服. 电影中有好几幕他出去上衣露出臂膀的镜头, 看得出他的肩膀, 手臂其实很壮硕, 结实.但电影里头他的衣服却老是显得他的肩膀很斜, 很窄, 很丑. 女主角 Zooey 表现得会比男主角更接近角色. 但看她在电影里的形象,就可以感觉到她 那种很飘忽的个性. 她也诠释得很好, 反倒是电影后面 Summer 比较踏实, down to earth 的时候,会觉得她好像还没有收回来. 不过, Zooey 仍然会是值得期待的演员, 看得出她比起上一部电影《Yes Man》的表现有进步.

这部电影, 每个人看了, 应该都会有不同的诠释, 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也没有所谓的对于错, 应该不应该. 这爱情, 时间要对, 人物要对, 行动更要对. 错过了, 并非真的做错了些什么, 还是没有做些什么,也许只是时间对不上. 几十年后往回看, 对自己当年那些 “疯狂”, “执着”, 也许也不禁莞尔.

电影里有许多怪趣的对白或旁白, 但要数这句开场白最经典:
The following is a work of fiction. Any resemblance topersons living or dead is purely coincidental. Especially you JennyBeckman. Bitch.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09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嫖与被嫖, 都是一贫如洗.

Patrick (Eric Caravaca)日常的工作是和好友一起接房屋装修的案子来做, 但暗地里是男妓, 从网上招徕生意, 为找上门的女人服务. 已婚的 Patrick 及太太Fanny 无力负担房价, 只能和岳母及小姨子一起挤在小小的公寓里头, 夜里做爱做的事时都不敢太激烈, 因为那样会吵醒房子里的其他人.一屋子时常因为钱这回事起争执. 无可奈何下, Patrick 化名 Marco 开始在网上找来生意, 专门为女士提供性爱服务, 同时口碑不错.虽然见不得人, 但转来的钱至少让他在岳母, 小姨子, 太太和自己的奶奶面前像个男人. Judith (Nathalie Baye) 婚姻失败,但事业成功, 她和姐姐联手建立了一家消费电视台, 个性强势. 每每空虚时, Judith 就会电召 Patrick这类的服务人员来填补自己的空虚. Patrick 的服务让 Judith 非常满意, 于是提出了长期服务的建议. Patrick 欣然接受.但, 太太 Fanny 却在此时发现了 Patrick 从事男妓这回事……

很少看法国电影, 要不是被电影剧名吸引……

对电影里的所以演员, 导演等都非常陌生. 演员的演技方面就不多说了, 因为听不懂, 比较难去感受好或不好, 但整体而言相当不错.

觉得这题材有意思. 看过的电影中, 如果与嫖有关联的,多数都是关于妓女的故事, 这倒是第一次看到关于男妓的故事. 导演 Josiane Balasko 也没有把故事, 画面弄的很猥亵, 低级,这很不错. 身兼编剧的她, 在故事中段做了个转折, 让整个剧情产生了很耐人寻味的矛盾. 如果我是 Fanny, 我会再鼓励丈夫去做男妓吗?

为什么我会说一贫如洗呢? Patrick 之所以会走上男妓这条路,只因为一个钱字, 那样的家庭, 非常贴切地诠释了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 确实地说, 也许, 不是任何问题的主因都是钱, 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钱可以协助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他们也许不贫穷, 只是拮据, 但是碰上那样的家人, 就成为了问题. 至于 Judith 呢? 她事业成功,住大房子, 她穷吗? 从她与 Patrick 的互动中, 我感觉到, 她的情感世界是贫穷的,贫穷地她必须通过用金钱买来的快感/高潮来填补那样的贫穷.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09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手一月山 于 29-12-2008 04:05 PM 发表



Jim Carrey 回归喜剧之作?

Carl (Jim Carrey)在银行工作, 负责批准客户的贷款申请. 他过着无聊的人生, 不参与朋友聚会, 不合朋友联络, 甚至 ...

对我而言,The Majestic是jim carey最好的一部戏。看了不下3次,很喜欢这部戏的感觉。Frank Darabont执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09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女人.


在外人眼里, Mary Haines (Meg Ryan)是无限幸福的. Mary 拥有银行家丈夫, 乖巧的女儿, 三位知心好友, 并在父亲的服饰王国担任服装设计师, 还是妇女组织的积极分子.这样完美的家庭, 却在霎那间崩溃了. Mary 的丈夫被发现和化妆品专柜小姐勾搭上, 女儿和她的距离越来越远, 父亲开除了她,更糟的是自己一直以来信赖的好友尽然为了保住事业而出卖自己的家庭丑闻. 一夕之间, Mary 似乎失去了一切…..


其实就是很普通的一部电影, 看了后也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 有些些 “女人当自强” 的讯息却又不失很强烈. 不过, 整部电影的氛围很轻松, relax, 很多部分不失笑点, 相当可取.


演员呢, Meg Ryan 就是老了, 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甜姐儿, 特别是前半段的造型, 真的是让人 @_@. 觉得 Eva Mendes 就是来卖色的, 找任何人来其实都可以.


这部电影最最特别之处是, 所有出现在镜头前的都是女人, 除了在电影结尾部分那个刚刚出生的男北鼻, 整部电影没有男人出现过, 而电影制作团队也是尽量地采用女性工作人员.


PS: 滚石乐团 (The Rolling Stone) 的 Mick Jagger 尽然是电影的制作人之一!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09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3# VVIP


    谢谢分享, 这部电影一直没有机会看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010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是贪.

三位专门负责窃听任务的警察 (刘青云饰梁俊义, 古天乐饰杨真, 吴彦祖饰林一祥), 除了是工作上的好拍档, 也是生活中的好伙伴. 一次对某大公司的监视任务中, 杨及祥得悉了一些犯罪集团违法的内线股价操纵情报. 为了获得私利以解决各自生活中面对的困境, 两人删除了该记录, 并放手一搏, 从中谋利. 俊后来得知了两人行为, 为了友情帮助两人掩饰, 并出手处理善后工作. 当三人认为一切都已经 under control, 神不知鬼不觉时, 他们也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被盯上了……

电影是有一定水准的, 至少和近几年的港片比较来说, 是水准之作. 不过, 若将之和《无间道》等比较, 还是差了一点. 电影对主要人物都有去刻画, 点出他们各自的性格, 各自面对的困境, 但也许篇幅不够, 所以给我做一点不做一点的感觉, 刻画了, 却又停在表面的叙述, 不够深入. 感觉就是, “他的背景是酱酱酱” + “他面对酱酱酱的问题” = “所以他选择酱酱酱做”, 跳过了中间决定的过程, 问题的因缘等等.

三位主要演员当中, 我只会把刘青云当实力派, 古天乐和吴彦祖则是 “有让人看到他们在努力朝演技派发展” 的类型. 这部戏刘只是维持水准. 其实单单看角色的话, 一般人都会让刘来演杨真的角色, 没想到刘演了梁俊义, 反而古挑了杨来演. 这对古绝对是挑战, 而他有交出成绩, 不错. 吴彦祖很努力地要证明他并非只是帅而已, 但往往都没能挑大梁, 我想多数人对他还是少了一份信心, 不过, 继续努力把. 张静初仍然只是个花瓶, 我极度希望看见一部以她为主, 展现她演技的电影. 其实我很喜欢方中信的, 一直不明白, 那么有实力的中生代演员, 为什么老是做个配角, 为什么没人找他当主角? 觉得电影里的反派们都演得很好 (李子雄, 王敏德, 欧锦棠), 我还蛮欣赏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本来只是想上网一下下, 更新一下 facebook, 回回电邮而已, 但后来又读部落格, 找资料, 聊天…… 结果一整天都不见了, 可能连饭都忘了吃? 本来只是打打卫生麻将, 爽爽投注一下, 尝到甜头后却越陷越深? 本来只想吃一口起司蛋糕尝尝味道, 结果一小口一小口的, 蛋糕被吃完了? 很多时候, 我们以为一切在控制之中了, 却往往是自己被控制了. 电影里的角色都贪, 反派贪的是钱, 祥贪自尊, 认同, 所以他搏得最凶, 杨贪生, 也许这不是他所愿, 只是生活所逼, 而梁贪情, 他总不愿在任何情感上负人, 这却成了他的致命伤. 结果呢?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010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警告: 电影中, 没有巨乳.

1979 年, 学年伊始, 文学老师美香子 (绫濑遥饰) 来到北九州市戶畑第三中學, 开始全新的执教生活, 除了教导文学还被委派担任男子排球部指导老师. 满怀希望地来到男子排球部会所, 美香子才发觉, 队内的全部五位成员纯粹只是在混, 满脑子想着女人的乳房, 裸体, 色情等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 男子排球部总让人看不起, 所有练习场所都被女子队占用. 为了激励队员, 美香子半迁就下和队员们协议, 如果他们赢得校际比赛就让他们看自己的乳房……

选择本片当然是因为这耸动的剧名. 这是很单纯的一部激励性电影, 格式也简单, 故事背景设置 >> 电影事件陈述 >> 事件发展 >> 问题疑似解决 >> 艰巨困难出现 >> 主角最后出击 >> 结束, 也许留下遗憾但过程仍让人心激动. 这已经成为日本激励性电影的方程式了, 基本上只需要看了电影开始就可以大概预测到故事会如何发展. 但但但是, 日本导演们却还是能够拍出感动人心的剧情, 不得不佩服他们. 本片导演是羽住英一郎, 曾经拍摄过海猿等电影, 对激励电影有他的一套.

电影最出色的角色并非绫濑遥, 而是那六个总是想着乳房的排球队员. 他们那种傻呼呼而单纯的样子, 让人印象深刻, 也让人怀疑他们到底是在扮演角色, 还是在诠释他们自己? 至于其他的演员, 就都还好, 没有很特出的, 也没有很糟糕的.

如果你为了巨乳, 而观看这部电影的话, 那么就要失望了. 电影中完全没有巨乳出现, 电影的背景是 1979 年, 当时的日本民风还很淳朴, 没那么开放. 但, 电影结束前出现的六对庞然大乳, 还是可以让观众聊以自慰的. 电影改编自水野宗德的同名小说, 这让我有股冲动想要读读原著. 有的地方将剧名译为 “奶子排球”, 个人觉得难听死了.

能够让人的地位, 外在物质获得提升的, 多数是最后的成绩/结果, 但是真正让精神/心灵得到淬炼的, 往往是努力的过程.

PS: 绫濑遥真的有 F 罩杯, 真算是巨乳了……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010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手一月山 于 30-1-2010 10:49 AM 编辑




看完后是真的骂了 tmd.

为了保护 Bella (Kristen Stewart), Edward (Robert Pattinson) 全家搬离小镇. Edward 的离去, 让 Bella 陷入好长时间的忧郁, 完全将自己隔绝起来. 后来, Bella 渐渐和 Jacob (Taylor Lautner) 熟络, 阳光的 Jacob 让 Bella 慢慢地走出阴霾, 但她仍然忘不了至爱 Edward. 一次事件, Bella 发现 Jacob 原来是印第安部落狼族的后裔, 能化身为狼, 一伙人以保护族人, 地区为己任, 四处巡视搜寻僵尸. 所以说, Edward 和 Jacob 一族可说是世仇, 而 Bella 则被夹在中间……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故事. 看完后就觉得好 tmd 的. 也不知道应该怪编剧还是导演, 这集和上集的编剧是同一人, 倒是换了人来倒, 那么我想…… 第一集的故事叙说其实不错, 内容有在, 高潮起伏也 OK. 但是这新月就真的让我 lost. 故事前段一直在营造, 铺陈 Victoria 回来向 Bella 寻仇的梗, 让我一直期待, 期待 Victoria & co 大战 Cullen 一家的场面. 哪里知道 Victoria 到了电影中部就 gone missing, 所谓高潮就是几人到意大利去与僵尸王对峙 (如果这里不是高潮, 对不起, 我真想不起还有哪里是高潮了), 而且那也很不高潮. 那一段过后, 我一直在等 “终极高潮” 出现, 一直等到谢幕字幕出现, 才 “huh?”, 然后就是 “tmd”……

演员其实没什么好说的, 还是一般的演出, 相对于 Bella, 我比较喜欢 Alice.

其实这本来就是个忧郁男和肌肉男争女的老套故事, 只是忧郁男换成了僵尸, 肌肉男成了人狼, 在加上一些有的没的旁支故事, that’s it.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2-2010 08: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女人, 一部电影.


Julie Powell (Amy Adams) 热爱写作, 却没有伯乐赏识, 看着昔日同学当上媒体人, 自己却只是个接线生, 甚是无奈. 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多彩, 充实一些, 对烹饪也煞是喜爱的 Julie 为自己设下一个目标, 她以一年为限, 在 365 天内挑战烹饪大师 Julia Child 的著作,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 里的 536 道食谱, 并将过程, 心得上载博客分享. 本来只是给自己的一个小小挑战, 无心插柳下, 她的博客大受欢迎, 被媒体报道之余还被出版社邀请出书.


电影来自两本书, Julie Powell 根据自己的博客改写的自传以及 Julia Child 的传记. 硬是要拗的话, 两本书唯一的相连点是烹饪, 基本上可以各自拍成两部独立的电影, 集导演/监制/编剧于一身的 Nora Ephron 却很和谐而自然地将两个故事相互穿插呈现, 各自成章却又相互呼应, 恰到好处, 单是这点, Nora 就已记上一功. 孤陋寡闻的我, 这才发觉, Nora 也是 Sleepless in Seattle 以及 You’ve Got Mail 的导演. 这两部都是我当年很喜欢的电影, 现在虽然已印象模糊, 但是电影的氛围与气息, 倒是和这一部如出一彻.


很神奇的其实是, 电影好像不是在讲 Julia Child 的生平轶事, 就连网上众多的电影介绍也是集中于 Julie Powell 的故事, 但 Merryl Streep 饰演的 Julia Child 却成为了焦点, 还入围奥斯卡. 在 Youtube 里翻找了些 Julia Child 大厨当年的录像来看, Meryl Streep 还真演得惟妙惟肖, 而且很轻松, 毫不费劲. 也因为如此, 我有种感觉, 今年的奥斯卡可能不是她的.


我直接讲, 我喜欢 Amy Adams, 她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平实, 没有侵略性. 电影里她的戏份很多, 其实她也是真的演得不赖, 可惜角色比较不讨好 (很多人认为 Julie 的成功是建立在利用了 Julia 的书这个事实上), 更早的是, Meryl 太出色了.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 “成就一番大事业” 的, 许许多多人, 终其一生, 只能做个凡夫俗子. 这些人没有理想, 没有目标吗? 不见得. 没有达成理想, 成就目标可耻吗? 也不见得. 最糟的是早早就放弃了理想, 像烂泥一般只能对人生的风雨逆来顺受. 也许, 大大的理想太渺茫, 不切实际, 那么不妨给自己设一些小小的, 可达成 (但还是需要努力) 的目标, 一丁点一丁点地去累积, 让达成小目标的充实与满足感推动自己, 超更大理想前进.


The Julie/Julia Project
Julie Powell Blog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2010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手一月山 于 17-2-2010 06:49 PM 编辑






感觉名过其实.


2154 年, 人类开发一颗名为 Pandora 的星球, 攫取名贵的 unobtanium 的矿物. Pandora 上居住着纳美族, Navi, 身高十尺. 纳美族人与大自然极为亲近, 也极为崇拜大地之母 Eywa. 为了与纳美族接触, 进行研究, 人类开发了一种人类与纳美族形结合的混合体, 由经慎选的人类通过精神控制, 称为 avatar, 与纳美族接触. Grace (Sigourney Weaver) 是这项研究团队的领导. Jake Sully 是前陆战队员, 因为意外而半身瘫痪, 其弟是被挑选参与 avatar 计划的精英, 但遭遇意外身亡, Jake 于是被挑选不上. 在 avatar 计划里, Jake, 在精神上, 恢复了身体自由活动的能力, 并且顺利地和纳美族人接触, 一起生活, 并和组长女儿坠入爱河….


似乎有很多东西想说, 却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 我是在身边, 网上排山倒海而来的一面好评下观看这部电影的, 而且是 3D 版. 心底话, 这 3D 版真的是很厉害, 很有立体感, 比起去我以前看过的 3D 电影好得多. 导演为了这 3D 版而投资了很多的资金与时间, 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也是对整个影视科技水平的提升, 这真是导演 Cameron 对整个电影工业的贡献, 运用科技来提升电影制作的水平.


但是, 觉得, 真的, 也就是酱而已.


观看后, 除了 3D 效果带来的 WOW, 就没有了.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极其简单, 也平铺直叙, 是那种看了开始就知道起承转合的调调, 视觉上的惊喜还不错, 内容就显得很惨白, 空虚. 这其实让我蛮失望地, 毕竟导演怎么说也是奥斯卡双料最佳的 King of the world, 如此简单的故事还真与其身份不符. 看见网上的好评, 超过半数赞赏与推荐的都是因为其 3D, 特效, 视觉感官享受, 而对故事内容推崇的甚少. 这让我想起了半年多前的《变形金刚2》, 如果《变2》被口诛笔伐是因为那比没脑还没脑的故事情节 (或者应该说是 “没有故事情节”?), 《Avatar》也许也应该获得至少一半于《变2》的待遇, 因为这故事也真没有比《变2》好多少, 至少 Michael Bay 还是知名于拍摄这种有视觉没脑袋的商业片, James 可是堂堂奥斯卡双料得主.


另外一方面, 我个人, 目前为止, 还真的不需要在看电影时身历其境, 我更喜欢做个旁观者, 听故事看故事的观众, 更期待被演员的表演感染, 而有所共鸣. 所以, 我还不哈 3D, Johnny Depp 的《爱丽丝历险记》, 可以的话, 我应该不会看 3D 版. 电影已经破了 Cameron 自己创下的票房纪录, 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 其影响却没有铁达尼来得深远, 而新纪录, 或多或少是得力于 3D 版本的昂贵门票收入, 还有中国大陆的票房营收所得. 电影同时也推动了许多地区对 3D 电影院的需求, 可以预期的是, 电影院将会有另一轮的涨价行动, 以抵消 cost of upgrading to 3D theatres. 这是好是坏?


该赞的还是得赞, 虽然说故事简单, 也有些垄长, 但里头的一些点子却是很新鲜的, 比如说用 “那条” 来驯服 “坐骑”, 与之沟通, 这很好玩, 而 Avatar 这名字也很好. 还有, 我竟然在他俩 “结合” 的情节处睡着了, 真是浪费!


本电影就不谈演员了, 科技是主角, 演员只是次要.


最后最后, 电影对爱护地球, 环境的诉求, 给我的感觉, 还蛮表面的. 我还是比较喜欢宫崎骏大师的风之谷, 天空之城这类的环境保育倡导, 更让我有所共鸣, 更感同身受.


这里一个小玩笑, 电影故事内容就如此简单:

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2010 0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篇电影观后感的论述,相当同意其中的论点与看法。至于《Avatar》这篇,无可否认,编剧方面的确有待加强。我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其中的“特效技术”与“剧本故事”的天枰已经失衡。当人们越是注重着电影特效如何的优异,就更进一步的显示出剧本架构上的不足。

但我敢说,假设《Avatar》的特效并没有如此让人竞艳的效果的话(就好莱坞奇幻电影特效的一般水准),其剧本肯定不会引起观众的负面意见。毕竟,故事就是故事,总有个概念的框框。就好比百拍不厌爱情片,能有多少出人意料的剧情呢?例如《游龙戏凤》,其实入场前就知道故事的走向了吧,但我所要看的,其实也只是帅气的华仔,如何与调皮的舒淇擦出火花,仅此而已。

所以说,这样的科幻剧种,其实也有那一定的既定框框的;再者,要将最新的特效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相信也只有这类的科幻剧种的电影才能办到。以这两点作为延伸而论,老早就自认是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粉丝的James,拍出《Avatar》这样的电影(保卫大自然的特殊种族,不受外敌侵略而奋勇作战,过程中男女主角坠入爱河。。。[既定框框])其实也不出奇啊。所以说,如果这只是一部保持好莱坞一般水准的科幻电影,一定没人会评论其中的剧情,因为,科幻片本来就是那样的框框。

(题外:小说也一样,所有的类型都有既定的框框,因为没有视觉效果,所以若能写出框框之外的故事,就是突破了。)

我挺欣赏Lz所说的这段,

有时候, 看电影是要把心态摆正的, 有的电影, 就是只让你去享受里头的动作, 爆炸场面, 飞车追逐, 街头枪战, 电脑特效等等等, 那么就好好地去享用, 只要它把这写做到最好, that’s enough, 不需要去管太多的枝节, 比如说演员的演技, 故事情节, 感情戏等等等. <<Die Hard 4>>就是这样的戏.
水手一月山 发表于 17-2-2010 06:45 PM


对啊,还真的一点不假。《Avatar》本来就是打着一部创新电影特效技术的旗号,来吸引观众的入场吧?

(至少我就不是为了想看异星人如何捍卫地球人的侵略,才买票入场的

虽然没有让人出乎意料的剧情,但震撼人心却是特效。那至少,响当当的旗号并没有欺骗观众的感情呢。无论如何,James的这部剧本有待加强的超特效电影,始终是为好莱坞电影史上写下了极为重要的旅程碑。

我只希望,当新技术的衍生,莫覆盖了最初的重要元素就行了,那就是--剧本。无论科幻,爱情,悬疑,恐怖,喜剧,警匪等等的剧种都好,虽然常看电影的观众能大略猜测剧本的走向,但若能在其中得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惊喜,那可是很值得嘉许的。最后,我也认同Lz所说的,虽然《Avatar》已经超越了《Titanic》那世界第一的票房纪录,但是,留下渊远流长,深刻于心中的,依然是那《Titanic》。“特效技术”与“剧本故事”得到了平衡点的好电影。

这就是一部典型的“能猜测到最后结局,却依然无可抑制的泪眼满眶”的电影,这就是剧本与导演的功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2010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是一部爱情电影, 这部电影, 关于爱情.

Tom  () 原是建筑系毕业生, 但不得志地只能在贺卡公司负 ...
水手一月山 发表于 24-10-2009 11:19 AM



   这部是我喜欢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6-2024 10:03 PM , Processed in 0.0522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