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太和

道家金丹修炼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WANAKA


    拜读阁下之宝贵文献,乃开通奇经八脉之绝世奇文。谢了。望多在此主题上多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和 于 16-4-2011 06:52 PM 编辑

回复  WANAKA


    拜读阁下之宝贵文献,乃开通奇经八脉之绝世奇文。谢了。望多在此主题上多发。
基本上可分为意通、气通、精通三个部分。。。。。
会阴穴又为生死窍,古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八脉起于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moon_boy


   
内丹功不容易练,也要看没有没有导师教导。毕竟导师要去到至少第二个阶段。
筑基
炼精化炁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

如果第二段没有人指导,接近走火机会就很高了。


解释此说要从修静,定方面来谈,若修静不足,是进不了定的状态的,修静相等于炼精化气的阶段,修定相等于炼气化神的阶段。只求志坚心诚而已,功到时自会有上天之安排。一切顺其自然,若有所恐,即障碍矣!还有最后一着,曰:炼虚还道,此阶需九年面壁之功方能实其道体。

道兄,论道应以直接契入为主,上言若有得罪,盼海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和 于 16-4-2011 07:28 PM 编辑

第十三章 劝世歌

                               吾因度世丹衷热,不惜婆心并饶舌。
                               世尊亦为大因缘,直指生死真可惜。
                               老君也患有吾身,传示谷神人不识。
                               吾今略说寻真路,黄中通理载大易。
                               正位居体是玄关,子午中间堪定息。
                               光回祖窍万神安,药产川源一气出。
                               透幕变化有金光,一轮红日常赫赫。
                               世人错认坎离精,搬运心肾成间隔。
                               如何人道合天心,天若符兮道自合。
                               放下万缘毫不起,此是先天真无极。
                               太虚穆穆朕兆捐,性命关头忘意识。
                               意识忘后见本真,水清珠现玄难测。
                               无始烦障一旦空,玉清降下九龙册。
                               步霄汉兮登天阙,掌风霆兮驱霹雳。
                               凝神定息是初机,退藏密地为常寂。

  吾昔度张珍奴二词,会有宗旨。子后午前非时也,坎离耳。定息者,息息归根,中黄也。坐者,心不动也。夹脊者,非背上轮子,乃直透玉清大路也。双关者,此处有难言意。忘神守,而贵虚寂与无。所守,守此义也。液于是化,血于是成,而后天于是返先天。气于是返神,神于是还虚,虚于是合道,道于是圆志,志于是满愿。诀不胜述,此处是也。至于“地雷震动山头雨”者,真气生也。黄芽出土者,真药生也。小小二段,已尽修行大路,明此可不惑于人言。

  昔夫子与颜子登泰山顶,望吴门白马,颜子见为匹练,太用眼力,神光走落,故致早死,回光可不勉哉!

回光在纯心行走,只待真息凝照于中宫,久之自然通灵达变也。总是心静气定为基,心忘气凝为效,气息心空为丹成,心气浑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子辈各宜勉力行去,错过光阴可惜也。一日不行,一日即鬼也。一息行此,一息真仙也。参赞化育,其基于此,七子勉之! 太乙金华宗旨完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1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将一帖转上,以共研之。

王松龄:玄关之修炼方法

修玄关,有顿、渐二法、根机(素质)利者可从顿法入手;根机钝者,要从渐修做起。下面介绍几种顿修方法:

①忘法

古云:“无心是道”,无心,即无六尘缘影之心,此心既无则妙明真心自显,道家叫做“心死神活”,所谓摄心归一,即收摄六尘缘影之心使之归于一(一义为空)。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即摄用归体。欲达无心在于忘心,即除去见闻觉知,不用聪明思虑,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即身心两忘),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如果不忘心,对境必著相”,“不知空本无空,无念之时正是孤明的心,保护孤明就是修禅最好的一着子。”(正果《禅宗大意》)

道家南宗五祖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说:“……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按此系引谭峭语)。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功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

一身也。”可见不仅参掸可由忘字入手,修丹亦当由此入手。黄檗禅师说:“忘境尤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怕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惟一真法界耳。”“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节也。”

金盖山人闵一得在《道藏续编》中对玄关之理、法、境界反复阐述,极尽情微,直指开玄关之法在一“忘”字,即“忘而又忘,玄关斯辟。”阴阳派丹法首重鼎器,清静派丹法首重玄关,一旦玄关得手,则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头头是道。

若迳能入忘自属捷径,如或未能则可由渐而至。1987年7月份的《气功》杂志上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足资参考。即庞祝如《从三调到三忘》,现摘录如下:

“众所周知,调身、调息、调心是练功的三要领,但三调仅仅是练功的入门阶段,最终达到身心统一和空化。这就是使三调进入‘忘身、忘息、忘心’的境界。不少练功者之所以久练收效不大,就是执守三调以为终点的缘故,三忘的过程首先是忘身,进而忘息,最后忘心。达到忘心才算进入真正的气功态。调心是排除杂念过程,以一念代万念,使能量集中于大脑额区,产生功能的质变,接通与机体内部的联系,这时体内各微细变化均可感知,是为入静。之后应逐渐冲淡意守的意念,直至完全消除意念。这样大脑功能的质变便由额区遍及整个大脑。进入高度协调和有序化的状态,是为入定。此时只觉心神寂静,空明澄澈,宛如明镜,浑同太虚,主观与客观融合—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忘心。”按:此境界,既已忘心,即不可再起心,起心动念,此境界即消失而“出定”。在练功得此境界后,还可以有一定的残留效应,即不练功时亦可有空明宁静之感,杂念不生,应物不迷,对此应予注意护持。

②观法

佛家有多种观法,这里所说的观法是指观心的方法。《心地观经》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道家也说:“太上曰,吾自无始以来观心得道。”佛道两家都指出了观心的重要意义。但应如何观,则原则性的提示多具体方法少。这里有一段文字讲的很具体。可以参考:

“观心之法即修持法,先要心平气和,放下万缘、尘事杂念一概放下。轻松自然,善事恶事都不思量。静观脑海里的念头,忽起忽灭,此念生起消灭,他念又起又灭,接续不停。如水波、水泡,生生灭灭,复归为水。妄念起时勿断除它,勿排斥它,勿执著它,勿随逐它而跟着思考下去,只管静心观察其生灭,毫不费力。妄念起时,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复起,仍如是看,念若不起,只看着,久久纯熟,看到一念不生,即是入定,即与般若相应。观无明心,即是观真如心,观心性即是观无明心,何以故?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真如之用故。观而得定即是真如三昧,为三昧之王,故名上定。观心,不念外境,故名无念行,一心不动,故名不动行,心无所缘,故名无相行,心不住境,故名无住行。用般若观照(即无为法观心)故名般若行。常修此行,则真心自现。”

“初修禅定时、心绪繁乱,杂念丛生,只要内心把持‘平怀之心’,不起心动念,不遏止妄念,不追随妄念,自然地,妄念一起一灭,逐渐减少,渐趋于平静,直至妄念全无,即可入定。将入定时,自心会觉察到将进入某‘境地,有的觉得好似要昏迷过去,有的觉得好似陷入虚空中,不着地之感;有的会紧张。只要一敏感,心念一动马上又退出定,必须再接再厉进修下去,还是保持平怀之心,以无为入定,此定非有为法,心想入定即不入,起意动念即不入,是为寂静自入之无为大定。此法要多加磨练,使无为心境纯熟,即不患得患失,动静无碍,处事应物皆一心不乱,不离大定,斯可谓入道矣。达摩四句偈:‘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济公(指禅宗临济宗开祖义玄,非济公传之济公)偈曰:‘着意求真真转远,痴心断妄妄犹多,道工一种平怀处,明月清风影在波。’即是纯静不动,平怀处心,可以入道也。”

“入道之后,只是个开端,虽然在日常生活起居造作之间,皆能保无为心境,不离大定,还需勤加修持无为禅定。因静坐时,其智慧与道果之增长,精纯度与速度,皆比平时来得快且大,故必勤修,以期证得无上智,无上菩提。”

“持诵或默念佛菩萨名号,或咒语,或经文,持诵到专心一意心无旁念,即可入定,名为念佛三昧定。此三昧与修无为道之真如三昧完全一样,若无修禅定,只靠念诵时收心入定,这还不够。因其持诵是短暂的,不念诵时,即无定矣”(王豪《无为大禅定修持要领》)。

以上所说皆属敲门砖(入门方便),若能顿悟则此方便亦无所用,正如张紫阳说:“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③守中

李道纯指出,玄关就是“中”。他说:“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汝但于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着功夫,玄关自然见也。见得玄关,药物、火候、运用、抽添,乃至脱胎神化,无不出此一窍。”(《中和集》卷三)可见“守中”一着是李道纯丹法的核心要诀。内丹之“中派”亦由此而来。


清·黄元吉亦以守中为一贯功夫。“昔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字,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化炁;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又云:“吾道修为,除童体之精气神三宝无亏者,无须守中一着功夫,可直从河车搬运下手处。凡已漏之体,精气神三宝均已亏损者,则舍守中温养—法,以积精累气、复精聚气、固精养气,期返于童真体,用为修炼之本,别无二途可循。”此亦是单提一个中字,
作为内炼修持,返老还童的惟一途径。

《张三丰全集·道言浅近说》:“大道从中入门,所谓中字者, —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似守非守),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这是从脐下入手之说。张三丰指出:“凝神调息,只要心气平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渭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④念佛三味与开悟(玄关)

美国金博士到台湾承天寺参访广钦老和尚。金问:“我看佛学书籍中提到有个‘念佛三昧’。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老和尚是否得过这种境界?”广公上人说:“我在50年前,有一次情况,我认为是念佛三昧。”金高兴地说:“请师傅开示!“和尚说:“50年前,我在福州鼓山时,有一次随众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随着木鱼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突然我那么一顿,……当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先在大殿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由下至上,一直绕转,尽虚空、遍法界尽是弥陀圣号。”金问:“此时师傅行不行香?”老和尚说:“那时他不晓得行不行香,也不晓得定在那里,光是‘南无阿弥

陀佛’而已。‘最后维那引磐一敲,功课圆满,大众各归寮房’他还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下去,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完全融于‘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声中,鸟语花香,如此有三个月之久。”

老和尚笑着说:“那真的很爽快!不过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体会,是不是念佛三昧,供你参考,我觉得是个念佛三昧”

关于玄关之渐修方法,即当修炼“庄子听息”、“庄子坐忘”、“傻坐、傻卧”或“请静功”等静功时,进入忘我境界后,进而可以获得玄关窍开之效应。 玄关之修炼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11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纸上谈兵,而且初学者看了如果自己乱练,不成功,反而成仁,
害人不好。。。
如果我的发表让人感觉不 ...
六甲真人 发表于 8-4-2011 02:11 PM



    愿请真人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8-4-2011 07: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纸上谈兵,而且初学者看了如果自己乱练,不成功,反而成仁,
害人不好。。。
如果我的发表让人感觉不 ...
六甲真人 发表于 8-4-2011 02:11 PM



    真人曾身受其害,所以才發表此肺腑之言.
是不是煉丹是很遙遠的事,無可触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11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人曾身受其害,所以才發表此肺腑之言.
是不是煉丹是很遙遠的事,無可触摸.
sangleeren 发表于 18-4-2011 07:18 PM

听说心术有问题的人比较容易出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4-2011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人曾身受其害,所以才發表此肺腑之言.
是不是煉丹是很遙遠的事,無可触摸.
sangleeren 发表于 18-4-2011 07:18 PM



    我没有深受其害,因为我对丹道之术有所知道,不是那么简单的。。
如果只是转载一些资料,古书,其他人照书学练,那不是很多人都成道啦。。
比如说书上写炼精化气。。。。
要怎么炼精呢。。? 书上没说,这些都是口传的。。
那只是转载,贴上来。。有意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4-2011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道不是容易练的,很多人抄写了一大堆都是从书本里来的,究竟你阅读了能明白多少,是各有各说,又说什么南派北派,别把自己给混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11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怎么炼精呢。。? 书上没说,这些都是口传的。。
那只是转载,贴上来。。有意义吗?


炼精化气有很多方法,我修的方法是松,静,自然,舒适为主。是一个很平和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11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wuyanlive


   
丹道不是容易练的,很多人抄写了一大堆都是从书本里来的,究竟你阅读了能明白多少,是各有各说,又说什么南派北派,别把自己给混乱了。


南派北派是因时,地不同而演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11 09: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和 于 16-5-2011 12:04 PM 编辑

现将我对丹道之参悟做一分享,盼能共研。

进入性光之奥窍

性光不可求而得之,求之则执。惟需守之以虚,即似守非守。守为守窍也,有言两眼与两耳交际虚无实有之处为窍(天),有言命门与脐之间虚无实有之处为窍(人),有言中丹田为窍实乃虚无实有之处(地),有言身体无处不是窍。何以明之?窍含空穴之意,概凡穴位,凹陷处,毛发孔,虚无实有之处,骨节之间以及气得以聚集之处等。坤修守中丹(地),乾修守上丹(天)或下丹(人),守之即久直至性光出现方可。如性光现方可言得一,得以贯通上中下丹田。持之以恒则此性光可照明通体上下,十方之中。此性光从内达外,从身体之细缝照射而出则无处不是窍矣.

然进入性光之奥窍,尚有一诀未传。言守之以虚。何以虚实之分?全在呼吸,心跳之间耳。粗守之以呼吸,呼为虚,吸为实。然呼和吸之间亦各有一停止点,知此停止点了了分明。知其节奏后融入心跳中,心跳震端为实,平复位为虚,然亦各有一停止点,如此知之节奏,了了分明,方言心息相依,为胎息,内呼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11 07: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炼精化气有很多方法,我修的方法是松,静,自然,舒适为主。是一个很平和的方法。
太和 发表于 24-4-2011 09:20 PM


修炼丹道,松,静,自然是根本,练精化气只有一种方法不是很多方法,精有分清精,只用不用清精的生产是从清静,无念,无欲所得来,如清静经里说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可别把
浊精清精,修炼了就很大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11 07: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心术有问题的人比较容易出问题。。。
我是Max 发表于 18-4-2011 08:35 PM



心术有问题的人根本没可能练,不认真假练了肯定出问题,不能与天地共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4-2011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和 于 25-4-2011 06:18 PM 编辑

回复 74# wuyanlive

汝所言,清精浊精的问题,只用清不用浊是源自丹书所言,此法需要对丹道有了基础认识才可言行。清精汝已言,浊精是活子时(外阳举时)淫欲已生,需要先用炼,待外阳已软,还须用文武火去,待至风清气爽,无欲无念时方可转用文火温养。此法能转浊为清,知此法效果确实较快。我讲的方法是以松,静,自然,舒适为主,且人人能学,不会有炼偏。炼精化气不单一种方法而己,道兄可参考天元丹法,太和玄功,文始真经丹法等。盼共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4-2011 07: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wuyanlive


    清精从心靜中生.濁者是还在門檻外,
千里始于足下,要走出一才能生二再化三.
与其站在門外端估門內景物,不如推門進內一窺究理.豈不更實際.才不会以偏概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4-2011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太和


    楼主用心良苦,觧迷思.支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11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yanlive

汝所言,清精浊精的问题,只用清不用浊是源自丹书所言,此法需要对丹道有了基础认识才 ...
太和 发表于 25-4-2011 06:10 PM

道兄很会掉书包,说得汝汝声,真是呜呼哀哉,顶你不顺。尽然要把丹道发扬成人人能学就得用现代语言表达,我本人是不想误人子弟才用清浊来表达,其实丹道是不简单,有修炼过的人都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11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uyanlive


    清精从心靜中生.濁者是还在門檻外,
千里始于足下,要走出一才能生二再化三.
与 ...
sangleeren 发表于 25-4-2011 07:58 PM


123是顺行,321是逆行,练丹是相克才能得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6-2024 10:55 PM , Processed in 0.06573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