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骨大夫

癌前病变认识(中医肿瘤学基础/24种癌症治疗篇/肿瘤科常用中药)不讨论和回复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4-1-2008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肿瘤病学是一门涉及内、外、妇、伤、骨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专科,因此有关肿瘤的历代文献也散见于各类疾病中。因历史条件限制,肿瘤的病名、诊断往往以诊候而定,所以中医学比较偏重于体表可见的各类肿瘤。但从有关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到历代医家对肿瘤症状的观察非常仔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与西医学的看法十分接近,治疗方法众多,足见中医学对肿瘤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一)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国历代医家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论述是非常丰富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外因中医认为外邪是发病的因素之一,如《灵枢·百病始生篇》说:“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内经》云:“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著内,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得也,大如鸡卵。”《诸病源侯论》说:“积聚者,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之气所为也。”这里所说的风、寒等都是指外来的致病因子,一旦在脏气虚弱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可以自外入侵人体而致病。
(二)内因
中医非常重视精神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的病因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灵枢》说:“内伤于忧怒……而积聚成矣。”《外科正宗》认为乳岩的病因是:“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说:“大怒未止,辄吃面,即时有此证。”由此可见中医认为人们的情志抑郁,必然导致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渐积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在内因方面,中医还十分重视饮食失调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如《济生方》说::“过餐五味,鱼醒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则积结为症瘕。”《医碥》:“好热饮者,多患膈症。”“酒客多噎膈,好热酒者尤多。”《外科正宗》云:茧唇“因食煎炒,过餐炙----,又兼思虑暴急,痰随火行,留注于唇。”《养生方》:“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以上论述都是认为平素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从而产生食滞、痰浊等病理改变,导致气血淤滞,造成了产生肿瘤的基础。
(三)体质因素
在肿瘤的发病上,中医尤其重视人的体质状况,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提出:“壮人无积,虚人有之。”《医宗必读》强调:“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认为噫膈之证:少年少见此证,而为中衰耗伤者多有之。”《外科启玄》在论述癌的发生指出:“四十岁以上,血气亏损,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都说明了中医认为癌证的发生与人的正气强弱密切相关。特别是年逾四十,正气渐虚,脾肾功能渐弱之人。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不足则正气必然匮乏,不仅无力抵御外邪入侵,而且由于脏腑功能薄弱,还会产生气滞、血瘀、痰浊、郁热等病理因素,内外致病因素结合,即可导致癌症发生。这一看法与西医学认为癌肿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有关的观点雷同。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来的风、寒、燥、湿、热等病邪,有七情内伤的忧怒等情志因素,有饮食不调的食滞痰浊等病理因素,尤为重要的年老体虚脾肾亏虚,使脏腑的气血阴阳失调,无力驱邪散邪,使外来的致病因素与内生的病理产物想搏结,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中医对肿瘤的诊断、分类及命名
中医对肿瘤的诊断大多以肿瘤所出现的症状、体征为依据,因而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主要是对一些晚期肿瘤症状与体征的描述,但也有一些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早期肿瘤的表现,如《证治汇补》中指出:“吞酸小疾也,然可暂不可久,或以小疾,或忽之,此不知起噎膈`反胃之渐也。”由吞酸久治不愈联系到发展成为噎膈反胃的可能,说明历代医家对病症的观察是十分细致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中医对肿瘤的分类,有根据病变部位而分为“筋瘤”、“骨疽”、“石疽”等;有根据脏腑相配分类,如《难经》说:“肝之积,名曰肥气……脾之积名曰痞气……肺之积名曰息贲”等,《金匮要略》有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有根据病理性质分类,如《难经》云:“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上述分类法虽不十分确切但无论在诊断与指导治疗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正因为中医肿瘤命名是与症状与体征为依据,因而对于病变部位在体表或症状明显者,诊断与西医学较一致。但某些病变部位深,症状不明显者,就有可能发生同一中医病名包含有两种以上良性或恶性肿瘤,或同一癌肿因其症状表现不同而可有两种以上的中医病名现象。举例如下:

具有明显恶性肿瘤特征的中医肿瘤病名:
茧唇:《外科正宗》曰:“茧唇,乃阳明胃经症也。因食煎炒,过餐炙搏……初起结似豆,渐大若蚕茧,突肿坚硬,甚则作痛;饮食妨碍,或破血流……。”清顾世澄说:始起一小瘤,如豆大,或再生之渐渐肿大,和而为一,约有寸厚,或翻花如杨梅,如疙瘩,如灵芝,如菌形,状不一……”。《医宗金鉴》说:如溃后如翻花,时津血水这属逆。”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唇茧即唇癌,其发病与热食烟熏等慢性刺激有关,发展至后期可有杨梅、疙瘩、灵芝等不同形态。

舌菌:《医宗金鉴》对于舌菌的描述甚详:“其症最恶,初如豆,次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若失于调治,以致掀肿,突如泛莲,或有状如鸡冠,舌本缩短,不能伸舒,妨碍饮食语言,时津臭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出血不止,久久延及颈项,肿如结核,坚硬——痛,皮色如常。”

失容:《外科正宗》指出:“其患多生肩之已上,初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生阴痛,气血渐衰,形容消瘦,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如泛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可治。”可见失容证是一种多发生在颈部与肩部,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类似恶性淋巴或转移淋巴病灶。

乳岩:陈实功对乳岩的描述非常详尽,他指出乳岩的发生与“忧郁伤肝、思虑伤脾”有关,其症状为“初入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而生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覆碗,……”该病预后不良,即使早治,也只能“苟延岁月”,“若中年以后,无夫之妇得此,死尤更速……”。

比较明确属恶性肿瘤的中医病名还有类似宫颈癌的“石瘕”类似甲状腺癌的“石瘿”,类似于肛管癌肿的翻花痔等等。

还有一些中医肿瘤命名,可能同时包含着良性与恶性肿瘤,如:
症瘕积聚:《难经》说:“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诸源病侯论》说:“其病不动者,指名为症.若病虽有结瘕,耳可推动者,名曰瘕”以上说明症瘕结聚均是指腹腔内逐渐长大的肿块,不同点在于积所产生的肿块是固定不移的,聚所产生的肿块是聚散无常,可上下移动的,因此症瘕积聚就可能包含着腹腔中的多种良性肿块及恶性癌肿。

噎嗝:隋巢元方说:“饮食入则噎嗝不通……胸内痛不能喘息,食不下,是故噎也。”朱丹溪说: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食久复出,名之曰嗝。”上述症状的描述与食道癌晚期侵入周围器官的症状相似,而食能入久复出的症状则与贲门癌、幽门癌、或幽门梗阻的症状相似。

胃反:《金匮要略》载:“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根据上述症状的特点,可能包括了良性或恶性因素引起的幽门梗阻。
其他还有肠覃、瘿瘤等病名。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中医肿瘤的诊断、命名、分类,虽不够系统,但内容丰富,对后世研究发展中医肿瘤病学启迪很大。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预防肿瘤的发生?

(1)积极开展宣传,普及防癌常识,做好普查和自我检查。加强大众性的防癌常识普及宣传工作,便人们对肿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值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了解肿瘤的发病原因和致癌因素,掌握常见肿瘤的早期征象和警号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对肿瘤高发区的群众及肿瘤高危人群应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地防癌普查工作,实施严密监测,指导群众进行经常性的自我检查。若发现有可疑情况应及早就医,教育群众树立无癌早防,有癌早治的观念。
(2)改进生活习惯,改善周围环境,努力消除或避免致癌因素。在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一些可能引起肿瘤的危险因素,所以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脂肪的摄人,不吸烟,不嗜酒,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腋制或熏烤的食物,不吃过烫饮食,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被污染的不洁食物,避免接触生活中有毒有害物质,注意厨房通风,不滥用农药、杀虫剂等,不要长期在烈日下暴晒,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注意性道德、性卫生,预防艾滋病等。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对于周围环境,如水源、大气、土壤等的污染应积极防止和治理,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人员需做好职业劳动保护,尤其是从事化工、制药、印染、采矿、制革、核放射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积极防治癌前病变。有不少恶性肿瘤很可能是在一些慢性疾患或良性肿瘤的基础上经过某些致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尽管癌前病变不一定都会演变成癌,但及时合理的治疗这些病变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皮肤、粘膜的白斑,溃疡,糜烂,接管,黑痞,结节,角化症等;口、唇、舌等磨损,擦伤,裂痕,增生等;消化道的溃疡,息肉,炎症等;子宫颈糜烂,撕裂,息肉,炎症等;另外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导管乳头状瘤,卵巢囊肿,葡萄胎,隐睾,包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对于这些疾患都应积极预防,尽早治疗。
(4)培养和调动自身的抗癌能力。机体内在因素在肿瘤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我们应注意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保持心理健康,增强防癌抗癌意识,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注意个人防护和保健,劳逸结合,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另外,用药物干预肿瘤生成的化学预防剂尚在研究之中,而采用中医中药的强身保健方法进行肿瘤的预防,是可行的。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脑瘤(脑肿瘤、颅内肿瘤)

临床编
概述
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

病因
    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
症状
    下述四个方面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颅内肿瘤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的原因: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症",也是颅内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
  1、头痛:约见于80%的病人,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不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凡能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均可使头痛加剧。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也不少见。
  3、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无视力障碍,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发展,出现视野向心性缩小,晚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则视力迅速下降,这也是与视神经炎所致的假性视神经乳头水肿相区分的要点。视乳头水肿是“三主症”中的重要客观依据。
检查
    X线平片;
    脑血管造影;
    脑室造影;
    气脑造影;
    CT;
    MRI。
治疗
    1、对症治疗主要针对颅内压增高,如应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压;对癫痫发作者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因肿瘤位于要害部位,无法施行手术切除,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颞肌下减压术、枕肌下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等姑息性手术。
  2、病因治疗:
①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的原则是:凡良性肿瘤应力争全切除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凡恶性肿瘤或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良性肿瘤,应根据病人情况和技术条件予以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以达到减压为目的。
②凡恶性肿瘤或未能全切除而对放射线敏感的良性肿瘤,术后均应进行放射治疗。
③恶性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和转移瘤,术后除放射治疗外,尚可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为提高恶性脑瘤手术后的效果和延长病人生存期,应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统称为脑瘤的综合性治疗。
  3、中药治疗 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辩证论治
1。辩定性: 脑瘤为痰瘀积聚于脑,属里证,局部为实,全身属虚。
2。辩舌脉:脉以滑,涩,弦数为实,细数,沉,濡无力为虚。舌红或紫暗,有瘀斑。苔厚腻或黄燥,以实为主;舌红嫩,少津或淡而胖大,苔薄,为虚。
3。辩标本:脑瘤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虚实夹杂,治疗宜标本兼顾。

治疗大法
临床治疗脑瘤常以补肾化痰,软坚散结为其本大法,同时根据不同的辩证,配以涤痰醒脑,活血化淤,凉肝熄风,滋补肝肾等法。

分型论治
1,气滞血瘀证
2,痰浊壅阻证
3,肝肾阴虚证
4,脾肾阳虚证

古籍选编
《普济本事方》卷二:“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证见头顶痛不可忍,四肢厥冷,胸脘痞闷,多痰,脉...宜玉真丸。


名家经验
刘嘉湘教授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中医肿瘤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颇有建树,主要贡献在于:
     1.最早系统地提出中医扶正法治癌的学术思想及方法。20世纪50年代,各种疗法对肿瘤的疗效均不肯定,中医药治疗肿瘤刚刚起步,治疗原则以“攻邪”为主,以期从中草药中发现高效的抗癌药物来攻克肿瘤,但未取得明显进展。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中医肿瘤研究的学者之一,刘嘉湘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留滞客邪(致病因子),以致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成肿块,根据古人“养正积自除”的法则,在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扶正法治癌的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强调扶正是根本,祛邪是目的,与治疗癌症应立足于攻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探讨中医治疗肿瘤为什么以扶正法为主,如何扶正,如何祛邪,以及扶正和祛邪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了刘嘉湘 “扶正治癌”的学术思想,目前中医扶正治癌的学术思想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扶正法治癌已成为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指导原则,并为世界医学所重视。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肺癌、胃癌、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肝癌、脑瘤等10余种常见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和防治肿瘤放、化疗毒性反应的治法和方药,形成了中医特色鲜明的诊治体系,他至今已治疗海内外的各种癌症患者5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后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病灶稳定,生存期明显延长,结合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2005年8月《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在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1月《中医扶正法治癌的理论与实践》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钱伯文教授验案选
钱师擅长治疗肿瘤。把肿瘤不同病因的临床表现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正虚等六种情况,治以理气散结、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清热解毒、健脾化湿、益气养血。同时钱师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弥补了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不足,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工具,通过物理、生化等各方面的检查,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和从病因学的角度上找出治疗依据,消除致病因素,促进机体修复,确定治疗原则。这是医学的重大发展,也正是发展祖国医学中急需补充的科学知识。因此,钱师主张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对肿瘤不同部位病变和其细胞特性选择一些对其治疗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对胃癌痰气凝滞者,治以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用香砂宽中汤、五膈宽中散、海藻玉壶汤;对脾胃虚寒者,治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用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对瘀毒内阻者,治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用普济消毒饮、四生丸、消痈汤。并常选用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等。对脑瘤痰湿内阻者,治以化痰开郁、消肿软坚,用温胆汤、涤痰汤、指迷茯苓丸;对肝肾阴虚者,治以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对气血瘀滞者,治以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并常选用蛇六谷、黄药子、昆布、海藻、夏枯草、生南星、冰球子、象贝母、天虫等。

    病例选介
    例一:裘××,男,18岁,学生。患者因骶尾部疼痛进行性增剧,大便困难,小便淋沥,于1976年3月12日至××医院X光摄片检查(片号:2484),诊断为骶尾部脊索瘤或骶骨巨细胞瘤。
    由于家属对手术有顾虑,要求中药治疗。初诊时患者除尾骶部疼痛外伴有大小便困难。尤其排尿时,每次都需下蹲位才能淋漓不尽地排出一些。尾骶部疼痛严重使步行艰难、精神萎靡、胃纳不佳。舌苔薄腻,脉象细濡。钱师认为临床表现为胃气不足,气虚血衰,先以党参、白朮、黄芪、山药、熟地、丹参、萸肉、仙灵脾等益气养血补肾为主,以扶其正。连续服药三月余,患者精神转好,胃纳亦佳,投以三棱、莪朮、大黄、没药、天龙等活血消肿为主,以祛其邪(消除肿瘤),再酌情加山药、熟地、仙灵脾等以固其正,同时配合用一些成药如小金片、牛黄醒消丸等。服药一年余,尾骶部疼痛消失,大小便恢复正常,1977年X光摄片复查示骶骨中部原大片破坏区域出现钙化,病灶消失(X片号:57658)、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并于1979年入大学求学。

    例二:张××,男,27岁,海军战士。患者于1976年1月突然觉右侧头部胀痛伴步态不稳,活动时头痛尤甚,继之出现复视、进食呛咳、排尿困难、大便闭结(4~5天一次)。头痛剧时服止痛药无效。去××医院就诊查体:左侧眼裂大于右侧,右侧瞳孔稍大于左侧,对光反射右侧弱,双侧角膜反射迟钝,右眼球固定于外展位,双眼球联合运动不协调,眼底视乳头轻度水肿,左下肢肌力减退,共济失调,左侧腱反射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足跖反射消失。上述阳性体征体现椎体束损害和左侧第Ⅲ、Ⅳ、Ⅴ对颅神经损害,揭示病变部位在脑干,经××医院会诊,诊断为脑干肿瘤。家属要求中药治疗。初诊时,患者头痛剧烈,呕吐频繁,复视,口角轻度歪斜,小便不畅,舌苔薄腻微黄,脉弦滑带数。钱师辨证为痰火交结,上扰清阳,而用天竺黄、陈胆星、姜半夏、石菖蒲、夏枯草、昆布等化痰开郁、消肿软坚以祛除病邪(消除肿瘤),酌情加用当归、丹参、白朮养血健脾以扶正,同时配合用一些成药如指迷茯苓丸、牛黄醒消丸等。连续中药治疗两月余,患者头痛呕吐明显减轻,但复视、步态不稳尚未见改善。嗣后按上述情况随证加减,辨证治疗,连续服药一年半左右时间,诸症消失。1978年3月随访,患者恢复健康,重上舰艇,保卫边疆。

    上述二个病例,钱师运用扶正与祛邪的治疗法则,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来进行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攻癌时,钱师是根据肿瘤患者的体质强弱、病程长短、肿瘤大小,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钱师着重祛邪,适当加一些扶正的药物;晚期癌肿患者,因疾病迁延日久,正气大虚,钱师则着重扶正,适当加一些祛邪的药物,待整体情况改善后,再以攻为主,攻补兼施。如例一,骶尾部脊索瘤,以“肾主骨、骨生髓”和“痛则不通”二者有机地结合而获效。例二,脑干肿瘤,是根据“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的理论,结合辨证,用化痰散结、消肿软坚以祛邪,养血健脾以扶正、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治疗法则而获效。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5-1-2008 02: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鼻咽癌(鼻渊)

病因:引起鼻咽癌的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鼻咽癌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EB病毒感染
②环境与饮食: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种原因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含量较低发区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含量亦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也有报道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有关
③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高的鼻咽癌的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
症状:鼻咽癌的临床表现  
(1)出血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2)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
(3)头痛 为常见症状占68.6%可为首发症状或唯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叉神经第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
(4)复视 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叉神经同时受损
(5)面麻 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叉神经第支或第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叉神经第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6)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7)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 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为60.3%~80.1%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鼻咽癌原发灶很小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8)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 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9)眼险下垂眼球固定 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10)远处转移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11)伴发皮肌炎 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12)停经 作为鼻咽癌首发症状甚罕见与鼻咽癌侵入蝶窦和脑垂体有关
 除注意以上临床表现外应做如下检查:
(1)前鼻孔镜检查 鼻粘膜收敛后经前鼻孔镜可窥到后鼻孔和鼻咽部能发现侵入或邻近鼻孔的癌肿
(2)间接鼻咽镜检查 方法简便实用应依次检查鼻咽的各壁注意鼻咽顶后壁及两侧咽隐窝要两侧相应部位对照观察凡两侧不对称的粘膜下隆起或孤立性结节更应引起注意
(3)纤维鼻咽镜检查 进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可先用%麻黄素溶液收敛鼻腔粘膜扩张鼻道再用%地卡因溶液表面麻醉鼻道然后将纤维镜从鼻腔插入面观察面向前推进直到鼻咽腔本法简便镜子固定好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
(4)颈部活检 对已经鼻咽活检未能确诊的病例可进行颈部肿块活检般均可在局麻下进行术时应选择最早出现的硬实淋巴结争取连包膜整个摘出如切除活检确有困难可在肿块处作楔形切取活检切取组织时须有定深度并切忌挤压术毕时术野不宜作过紧过密的缝合
(5)细针穿刺抽吸 这是种简便易行安全高效的肿瘤诊断方法近年来较为推祟对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可首先使用细针穿刺取得细胞具体方法如下:
  .鼻咽肿物穿刺:用号长针头接于注射器上口咽部麻醉后在间接鼻咽镜下将针头刺入肿瘤实质内抽取注射器使成负压可在肿瘤内往返活动两次将抽取物涂于玻片上做细胞学检查
  .颈部肿块的细针穿刺:用号或号针头接于m注射器上局部皮肤消毒后选择穿刺点沿肿瘤长轴方向进针抽吸注射器并使针头在肿块内往返活动~次取出后将抽吸物做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
(6)EB病毒血清学检测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检测EB病毒的IgA/VCA和IgA/EA抗体滴度前者敏感度较高准确性较低;而后者恰与之相反故对疑及鼻咽癌者宜同时进行两种抗体的检测这对早期诊断有定帮助对IgA/VCA滴度≥:和/或IgA/EA滴度≥:的病例即使鼻咽部未见异常亦应在鼻咽癌好发部位取脱落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如时仍未确诊应定期随诊必要时需作多次切片检查
(7)鼻咽侧位片颅底片及CT检查 每例患者均应常规作鼻咽侧位照片和颅底照片疑及鼻旁窦中耳或其他部位有侵犯者应同时作相应的摄片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作CT扫描了解局部扩展情况特别需要掌握的是咽旁间隙的浸润范围这对于确定临床分期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极为重要
(8)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已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广泛应用方法简便无损伤性病人乐意接受在鼻咽癌病例主要用于肝脏颈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的检查了解有无肝转移和淋巴结密度有无囊性等
(9)磁共振成象检查 由于磁共振成象(MRl)可清楚显示头颅各层次脑沟脑回灰质白质和脑室脑脊液管道血管等用SE法显示TT延长高强度图像可以诊断鼻咽癌上额窦癌等并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病理改变】
  (1)好发部位及大体形态 鼻咽癌常发生于鼻咽顶后壁的顶部其次为侧壁发生于前壁及底壁者极为少见鼻咽癌的大体形态分为种即结节型菜花型粘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
  (2)生长扩散规律 鼻咽癌的扩散有其规律性较早期的鼻咽癌局限在鼻咽部可称之为局限型随着肿瘤的生长癌肿可向邻近的窦腔间隙和颅底直接扩散结节型或菜花型肿瘤可向鼻咽腔内突出而浸润型粘膜下型和溃疡型多在粘膜下层生长癌肿可长入鼻腔口咽部并可扩展到咽旁间隙翼腭窝或侵入眼眶内癌肿可直接向上方扩展破坏颅底骨和颅神经鼻咽癌的颈部转移是通过淋巴引流系统而远处转移可通过淋巴系统再进入血液循环或癌细胞直接侵及周围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而转移至远处脏器

  (A)组织学分类
  .原位癌:原位癌这概念意味着癌细胞尚未冲破基底膜鼻咽原位癌也不例外在癌灶下定要有完整的基底膜存在原位癌细胞增生呈花蕾状或钉突状突向上皮下时在癌细胞与其下的粘膜固有层之间仍然有清楚的基底膜将之分隔鼻咽原位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细胞学的标准其次考虑组织学的排列和结构因此必须从严掌握诊断鼻咽原位癌的细胞学标准即其间变图像务必达到众所公认的程度原位癌细胞较之正常上皮细胞核浆比例增大即其核面积显著增大

  .浸润癌
  (1)微小浸润癌:是指基底膜被癌细胞破环但浸润范围未能超过光镜下倍的个视野细胞形态较原位癌异型程度明显穿过基底膜呈浸润性生长
  (2)鳞状细胞癌:虽然鼻咽癌大多起源于柱状上皮但是大多数鼻咽癌却是鳞状细胞癌欲诊断鳞状细胞癌切片中必须具备鳞状分化的特征所谓鳞状分化是指:①角化珠;②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角化;③细胞间桥;④癌细胞巢中细胞的排列层次似鳞状上皮细胞并不呈合体细胞样根据癌细胞鳞状分化程度的高低可以将鼻咽鳞状细胞癌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分化级
  ①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大部分癌组织中可见细胞间桥或角化者称为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角化鳞状细胞癌癌巢内般没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也可见到个别散在的淋巴细胞癌巢境界般比较清楚有时有完整的膜包绕这型癌的问质多数是纤维组织型伴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但浆细胞般不太多
  ②中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清楚的细胞间桥和/或角化不是个别存在而是有定数量的鼻咽癌无论是细胞内或细胞外角化的数量远较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少得多癌巢内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巢周有多少不的浆细胞间质改变的情况与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类似而与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不同
  ③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光镜下也可见定数量的癌细胞出现细胞间桥或细胞内角化但是数量少癌细胞核深染核仁肥大常带些嗜硷性的伊红染色癌巢与间质的分界比较清楚但也可与间质交错混杂在起癌巢中每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间质可以呈多种类型即淋巴类细胞丰富浸润型肉芽组织型纤维化型和固有组织型等无论是哪类型的间质每伴有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浸润
  (3)腺癌:鼻咽腺癌与鼻咽鳞状细胞癌比较起来极为少见尤其是在鼻咽癌的高发区按组织发生学观点腺癌必须是发源于腺体者
  ①高度分化的腺癌:癌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癌巢较明显有的癌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有的排列成高柱状导管样结构;有的呈腺样囊性癌或筛状癌的结构;有的为单纯腺癌
  ②中分化腺癌:是指在癌组织中见到定数量清楚的腺腔形成但伴有部分未分化癌结构的腺癌它们往往是上述高度分化腺癌进步间变的结果因此仍然保留部分高度分化腺癌的痕迹
  ③低分化的腺癌:癌组织中可见清楚的腺腔结构数量极少大部分癌组织呈未分化癌的结构肿瘤细胞呈泡沫状泡浆Alcian蓝染色为弱阴性
  (4)泡状核细胞癌:大部分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的鼻咽癌即可称为泡状核细胞癌由于它具有比较特殊的形态以及经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因此独立为型所谓核的空泡状变是说核大而圆或椭圆或呈肥梭形核面积是淋巴细胞核面积的倍以上核内染色质较稀少因而使核呈空泡状;染色质每不均等地粘附于核膜内面因而使之厚薄不均菲薄的地方甚至类似核膜缺损诊断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必须在切片中找到%以上的癌细胞核呈空泡状变其余不到%的癌细胞可以是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将诊断泡状核细胞癌的标准定为具有75%以上的呈空泡状变的癌细胞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示它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即放射治疗后预后较好
  (5)未分化癌:癌细胞分布较弥散常与间质相混杂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小短梭型椭圆型或不规则型脑浆少略嗜碱性核染色质增加颗粒状或块状有时可见核仁  
鼻咽癌的治疗方法
  (1)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直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原因是多数鼻咽癌为低分化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高并且原发灶和颈部淋巴引流区域容易包括在照射野内自年代起我国即开展了鼻咽癌的深部x线放疗50~60年代起又开展了Co的外照射放疗并将鼻咽及颈部联合大野照射改为小野照射减少了放疗反应并提高了生存率目前最有效和最肯定的方法是用Co远距离治疗机.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5-1-2008 02: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鼻咽癌(鼻渊)--(下)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根治性放疗的适应证:①全身状况中等以上者;②颅底无明显骨质破坏者;③CT或MRI片示鼻咽旁无或仅有轻中度浸润者;④颈淋巴结最大直径小于8cm活动尚未达锁骨上窝者;⑤无远处器官转移者
  (2)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①KS分级60分以上;②头痛剧烈鼻咽有中量以上出血者;③有单个性远处转移者或颈淋巴结转移大于10cm经姑息放射后如般情况有改善症状消失远处转移灶能控制者可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1)放射治疗禁忌证:①KS分级60分以下;②广泛远处转移者;③合并急性感染病者;④放射性脑脊髓损伤者(2)放射治疗后复发再放疗原则具有下述情况者不宜再放射治疗①同靶区(包括鼻咽及颈部靶区)放疗后复发时间未满1年;②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脑病或放射性脊髓病;③鼻咽部靶区总疗程不宜超过3个疗程颈部靶区不宜超过两个疗程
  .放射线的选择和照射范围
  (1)照射野的设计:设计照射野的原则是“小而不漏”对肿瘤累及的部位要全部包括在照射野内但对照射野内的正常组织尤其是对放疗敏感的组织要予以保护鼻咽部原发病灶主要用双侧耳前野若鼻腔及鼻咽旁隙受累可加照鼻前野眼眶受累时可加照眶上野或眶下野要注意用铅片保护眼部勿使发生放射性白内障颈部的照射范围视淋巴结的病变而定对未捫及颈部淋巴结者常做两侧上颈区的预防性照射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除照射转移灶外对转移灶下方引流区常做预防性照射

  .放射剂量和时间
  (1)连续放射治疗:
  (2)分段放射治疗:

  .后装腔内放射治疗
  (1)适应证:

  ①鼻咽局限性小病灶(肿瘤厚度少于0.5cm)位于顶壁前壁或侧壁者;

  ②外照射后或鼻咽癌手术切除后的残存病灶符合①项者

  ()治疗方法:常以外照射加腔内照射相配合外照射量4500~6000cGY外照射1~2周后再加腔内放射1~2次每次间隔7~10天每次剂量均以粘膜下0.25cm为剂量点给予1000~2000cGY/次

  .放射反应和后退症及其处理

  (2)放疗并发症

  ①全身反应:包括乏力头晕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口中无味或变味失眠或嗜睡等个别患者可以发生血象改变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现象虽然程度不同但经对症治疗般都能克服完成放射治疗必要时可服用维生素B1,B6,C胃复安等如白细胞数下降低于3×109儿时应暂停放疗

  ②局部反应:包括皮肤粘膜唾液腺的反应皮肤反应表现为干性皮炎甚或湿性皮炎可局部使用0.1%冰片滑石粉或羊毛脂做基质的消炎软膏粘膜反应表现为鼻咽和口咽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及分泌物积存等可局部使用含漱剂及润滑消炎剂少数病人腮腺照射2Gy后即可发生腮腺肿胀2~3d逐渐消肿当照射40Gy时唾液分泌明显减少同时口腔粘膜分泌增加粘膜充血红肿患者口干进干食困难因此腮腺应避免过量照射
  (3)放疗后退症:主要有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及软组织萎缩纤维化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颌刺骨骨髓炎和放射性脑脊髓病目前尚无逆转的妥善办法对症处理和支持方法有定帮助要严格避免重要组织器官的超量照射

  (2)手术治疗
  鼻咽癌原发灶切除术

  (1)适应症:
  ①分化较高的鼻咽癌如腺癌鳞癌IⅡ级恶性混合瘤的早期病例

  ②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部复发病灶局限于顶后壁或顶前壁或仅累及咽隐窝边缘而无其他部位浸润无张口困难体质尚好者

  ③放疗已给予根治剂量鼻咽原发灶尚未消失或出现抗放射现象者休息个月后可行手术切除

  (2)禁忌症:

  ①有颅底骨质破坏或鼻咽旁浸润颅神经损害或远处转移者

  ②有肝肾功能不良全身情况欠佳者

  (3)手术方法:先行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手术沿上腭牙根内侧距齿槽0.5cm处做马蹄形切口切开硬胯骨粘膜在粘膜下剥离至软腭部分去除部分硬胯骨板和犁骨在软硬腭交界处横切鼻底粘膜暴露出鼻咽腔的顶壁两侧壁前分和肿瘤于鼻中隔后缘和后鼻孔上缘切开鼻咽粘膜直达骨面做钝性或锐性分离沿鼻咽顶侧交界处切开各下至口咽和鼻咽后壁交界处横切粘膜把整个鼻咽顶后部粘膜连同癌肿整块切除

  

.颈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症:鼻咽原发癌病灶经过放疗或化疗后已被控制全身状况良好仅遗留颈部残余灶或复发灶范围局限活动可考虑行颈淋巴结清除术

  (2)禁忌症:

  ①颈部的残余病灶或复发病灶与颈部深组织粘连固定者;

  ②出现远处转移或皮肤广泛浸润者;

  ③年老体弱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未能矫正者

  (3)切除范围:将上起乳突尖上颅骨下缘下至锁骨上缘前起颈中线后至斜方肌前缘区域内的淋巴结及脂肪结缔组织连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颈内外静脉肩肿舌骨肌颌下腺腮腺下极和副神经等组织的大块切除

  .颈部淋巴结单纯摘除术

  
对放疗不敏感的颈部单个淋巴结或放疗后有颈部孤立性淋巴结复发者可行单纯切除术局部浸润性麻醉后切开转移灶表面皮肤皮下组织将转移灶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完整切除术后伤口可稍加压包扎

  (1)化学治疗

  .鼻咽癌化疗的指征

  (2)Ⅳ期患者以及Ⅳ期有明显淋巴转移者;

  (3)任何病人怀疑有远处转移者;

  (4)颈部区域淋巴结巨大块状转移作放疗前诱导性化疗;

  (5)作为放疗前增敏作用的化疗;

  (6)作为放疗或手术治疗后辅助性化疗

  .常用联合化疗方案

  .区域动脉内插管灌注化疗

  对上行性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可采用动脉插管化疗可选择颞浅动脉或面动脉逆行插管常选择作用力强而作用时间短的几种化疗药物的联合或序贯治疗给药前先注入2%普鲁卡因m以防止动脉痉挛再注入抗癌药物然后以2.5%枸橼酸钠溶液充满管腔封闭管端如需连续用药可用加有肝素溶液100ml和抗癌药物的5%葡萄糖盐水1000mg小时连续滴注
鉴别诊断:鼻咽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其它   鼻咽癌的自然病程各病人之间差异很大从初发症状到死亡的自然病程从3个月到l3个月不等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据国内外报道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8%~62%随着放射治疗设备更新放射治疗技术改进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告1955年以前应用深度x线治疗,5年生存率为8%,1983年5年生存率为54%.鼻咽癌放疗后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要改进放疗技术提高放疗效果外,还要对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鼻咽癌病,人机体方面的因素,以及肿瘤与病人机体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研究.根据病人机体鼻咽癌的生物学特性,在治疗上,从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和其他治疗方法上综合考虑.选择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以进步提高疗效.

证类特征
本病大体可分为热毒蕴肺,痰凝血瘀,阴虚风动,气血两亏等症候。

病因病机
1。肺热内盛
2。肝胆毒热
3。阴津亏虚

其它疗法
牛蒡粥-先将牛蒡根30克研滤取汁备用,将粳米50克煮成粥,将熟时对入牛蒡汁,煮熟即可,不拘时进食之。
气功疗法- 宜郭林气功,香功,太极拳。

鼻咽癌药膳方  鼻咽癌为常见之恶性肿瘤,多见于广东、广西等南方诸省。
具有一定的地域和种族特点,有家族倾向性,30-50岁为高发病年龄,男性比女性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血涕、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癌侵犯颅神经后的症状(神经痛、头痛、眼球麻痹、耳鸣耳聋等),鼻咽镜可查见鼻咽腔有菜花样肿物,色灰白、表面粗糙或有溃疡、触之易出血。

  中医辨证治疗
  火毒内盛耗阴伤津型
  [临床表现] 鼻咽癌伴左、右两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两侧淋巴结肿大、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食疔药膳]
  1、灵芝冰糖蒸藕片:灵芝10克,鲜莲藕200克,冰糖15克。将灵芝研成粉,莲藕刨皮,洗净切成片。将莲藕片放在盘中,灵芝粉撒于藕上,并放上冰糖,放蒸笼蒸30分钟即可食用。
  2.海带蘑菇藕片汤:海带50克(切小片),蘑菇100克,鲜莲藕片150克,同放锅内煎汤,熟时放入食盐适量调味,便可食用,每日2次。
  3.海带木耳蛋汤:海带30克,木耳15克,鸡蛋2只。将海带用清水浸泡洗去咸味,切成条状,木耳浸水泡发,然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水同煮,熟后将鸡蛋打碎,入锅中,加油、盐调味,即可食用。

  肝郁气结型
  [临床表现]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尚未消散,鼻咽部仍有肿物,头痛眩晕、口干口苔、胸胁隐痛、便秘纳呆,脉弦数。
  [食疗药膳]
  1、百合银耳羹:鲜百合100克,银耳20克,冰糖30克。将银耳用温水浸泡1小时。然后和百合一起入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汤汁变粘时,加入冰糖融化后,即可服食。
  2、胡萝卜银耳羹:胡萝卜50克,银耳20克,冰糖25克,将胡萝卜洗干净,削皮切片。将银耳用温水浸泡1小时,洗干净,切去根蒂,然后将银耳、胡萝卜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沸后加入冰糖,直至汤稠粘即可服用。
  3、蚌肉炖辰砂:生蚌连壳500克(洗干净,捣碎取肉),辰砂2克,开水1碗。同放入瓷盅炖5小时。吃肉饮汤。每日1次。连服15日为1疗程。
  4、鱼脑石绿豆粥:鱼脑石25克,绿豆50克,赤小豆50克,将鱼脑石捶碎研极细末,和绿豆、赤小豆同煮粥服食。每日1次。

外用疗法
六神丸,云南白药。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管癌(噎嗝)-1

一、基本治疗方案
目前对食管癌的治疗,首选处科手术,其次还包括抗癌的化学药物的治疗、放射治疗、内镜下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其最终的治疗效果取决于上述治疗方法的合理综合运用。其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为:0期,病变范围限于粘膜,无转移;Ⅰ期,病变长度<3cm,侵及粘膜下层,无转移;Ⅱ期,病变长度3~5cm,侵及肌层,无转移者,以手术为首选;中医宜根据辨证予以中药治疗。Ⅲ期,病变长度>5cm,侵及肌层及外层,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可予放射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Ⅳ期,病变长度>5cm,明显外侵,伴转移者,可以化学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为主。中西医综合治疗食管癌是我国肿瘤研究的成就,从辨证论治出发,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综合了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观点,把扶正祛邪、攻与补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了临床疗效。
二、中医治疗
(一)辨病治疗
胡光慈编著的《杂论证治新义》对噎膈一病的治疗结语中指出:"宋以前医籍皆以病原于七情忧患,故主以调和气血为治,后世医家则多责之气血亏损,津液枯干,故宜补益气血、滋血润燥为主,痰结者并清痰散结,血结者宜滋血破瘀为治。"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噎膈治疗的概貌,也启示我们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对本病的治法不断修正、补充、发展。我们通过学习历代众多医家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践,针对本病病机之根本为阳气虚弱,机体功能下降,主强治疗宜温阳益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功能,所以治疗主方要体现这一中医治疗原则。
食管癌主方:人参6g,黄芪15g,桂枝20g,薤白15g,炮附子30~60g,(先煎),女贞子15g,川芎12g,鸡血藤20g,当归12g,鹿茸3g,北豆根20g,鸡内金10g。
(二)辨证分型治疗
关于食管癌的分证各有不同,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但治法总不离疏肝理气、降逆化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培本、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抗癌止痛、温阳益气等。
1.气滞型
主证:早期食管癌的表现,无明显吞咽困难,只为吞咽时感食管内挡噎、异物感或灼痛,胸郁闷不适及背部沉紧感,时隐时沉的吞咽不利感。X线检查主要为早期食管癌的病变。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温阳益气,扶正抑瘤。
方药:食管癌主方合逍遥散加减。即食管癌主方加柴胡15g、白术15g、白芍15g、当归15g、茯苓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
2.梗噎型
主证:症状单纯,轻度梗噎或吞咽不利。X线检查多属早、中期髓质型、蕈伞型食管癌。舌质黯青,苔黄白,脉弦细。
治法:抗癌散结,理气降逆,温阳扶正。
方药:食管癌主方选加:枳实10g、苏梗10g、枳壳10g、厚朴10g、佛手10g、木香10g、郁金10g、香附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等。
3.血瘀型
主证:症状除吞咽不利外,以胸痛为主,且痛有定外,或伴口臭等。X线检查多为中、晚期髓质型、溃疡型食管癌。舌质紫黯,舌面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舌苔黄腻,脉沉涩而紧。
治法:活血化瘀,温阳益气,通经止痛。
方药:食管癌主方结合活血化瘀法,即食管癌主方选加归尾10g、赤芍10g、刘寄奴10g、红花10g、急性子10g、乳香10g、没药10g、三七5g、威灵仙10g等。
若为溃疡型疼痛明显或呕血者,可加用腐植酸制剂口服或静脉注射;也可以用白及粉60g、三七粉15g、元胡粉30g、普鲁卡因0.5,加氢氧化铝凝胶混匀,使呈半糊状,头低位分次口服。还可加云南白药、止血粉及其他止血、镇痛剂等。
4.痰湿型
主证:吞咽困难,痰涎壅盛,胸咽噎塞,膈肋胀满,浊气上逆,舌质黯青,舌体肥大,周有齿印,苔白厚腻多津,脉象滑细。X线检查多为晚期髓质型、缩窄型食管癌。
治法:温阳益气,健脾祛湿,降逆化瘀。
方药:食管癌主方选加薏苡仁30g、山药20g、扁豆15g、白蔻仁10g、橘红10g、半夏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等。
5.阴枯阳衰
主证:病期已晚,咽下困难,近于梗阻,呕恶气逆,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烦热唇燥,大便干如粪,舌质黯绛,瘦小,少苔乏津或无苔,也有苔黄黑干而裂者,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益气养血。
方药:食管癌主方可加倍用量,再选加白术15g,白扁豆30g、麦冬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何首乌15g、仙灵脾15g。偏阴虚者重用沙参15g、天冬15g、天花粉15g、石斛10g、玉竹10g、玄参15g、生地10g;大便干加火麻仁10g及郁李仁、大黄适量,减少食管癌主方温阳燥烈药物及其剂量。
提高以上各证疗效,尽快减轻症状,可配合以下抗癌腐癌药物:
硇砂10g,硼砂20g,火硝20g,沉香10g,冰片5g,礞石10g。鸡内金10g,蜈蚣5g。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1~1.5g含化缓咽,共服2~4或4~8次,根据病情轻重不同而选择,一般应用3~5天,或间隔应用。
6.壅阻型
主证:咽下完全梗阻或近于全梗阻,干呕或伴口吐粘液,舌绛干裂或黯淡胖太多津,苔黄而厚腻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开道通管,疏壅透膈。
方药:牛黄1.5g,白术1.5g,沉香2g,礞石2g,硇石9g,火硝20g,月石20g,冰片6g。共研细末,每次1含服,每日5~10次。
上述我们辨证分型的目的是为了临床用药的参考。在一个病人身上,可能以某一证型为主,某一证型为辅;也可能同时几个证型都存在;可能这一段时间是这一证型,而到另一段时间又是那一证型。故必须根据不同的病人,不同阶段的不同主症,有的放矢地灵活组方用药。
(三)单方验方
治疗食管癌的单方验方,我国民间已积累了许多,在食管癌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冬凌草50~90g,沸水落石出冲泡加白糖,每天1次口服,2~3个月为一疗程。
2.斑蝥1只,鸡蛋1只。先将斑蝥塞进鸡蛋内,蒸煮半小时,取出鸡蛋中斑蝥服食,每日1只。
3.斑蝥2g,蜈蚣10条,大枣(去核)12g,山豆根炭125g,广木香9g,白糖75g。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每日3次。
4.硇砂10g,月石30g,朴硝20g,青黛20g,冰片5g,木香1g。共研细末,每次服3,每日2次。
功能:软坚散结,适用于食管癌梗阻严重者。
5.开关散 牛黄2g,麝香2g,海南沉香10g,礞石10g,硇砂10g,火硝30g,月石40g,冰片10g。共研细粉,装瓶密封。每次1.5g含服,每日5~10次。
6.治膈散 山慈菇200g,硼砂80g,硇砂20g,三七20g,冰片30g,沉香50g。共研细粉,每次10g,每日4次,10天为一疗程,后改为每次服10g,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
7.消炎解痉液 0.25%普鲁卡因200ml,疏酸庆大霉素32万U,麻黄素针60mg,山莨菪碱针10mg,地塞米松针10~15mg或泼尼松80mg研细面。上药共混匀,每次徐徐咽下3~5ml,每日10次。
(四)中成药
1.冬凌草制剂 冬凌草片,每次口服4片,每天3次,2~3个月为一疗程。或冬凌草糖浆,每次口服30ml,每日3次,2~3个月为一疗程。
2.斑蝥素片 每次0.25~0.5mg,每日口服3次,240mg为一疗程。
3.消癌平注射液 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3 500~4 500ml为一疗程。
4.华蟾素针剂 每次4ml,每日2次,肌内注射,1~2个月为一疗程;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
5.平消胶囊 每次口服4~8粒,每日3次。
6.古稀胶囊 每次口服2~4粒,每日3次。
(五)针灸治疗
1.针刺基本方 主穴为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内关、足三里、膈俞、合谷,病灶在颈段者加配穴扶突、气舍、大杼、风门等;在中段者加配穴气户、俞府、承满、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配穴期门、不容、承满、梁门等。如兼胸骨后痛配华盖,背痛配外关、后溪。进食困难或滴水不入者重刺内关,针锋向上,使针感达到胸部。食管内出血者,配尺泽、列缺、曲泽。痰多者炙大椎、中府、中魁,针大杼、风门、肺俞、列缺、合谷。
2.耳针 耳部压痛点耳诊测定敏感点,对症取穴。
3.炙法与汤药合用 有学者给患者治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时,配合以足三里隔姜炙,曾使1例患者宽0.7cm、长8cm的癌灶消失。
4.激光血卟啉治癌机体表穴位照射 取穴膻中、巨阙、膈俞、中脘、足三里,每穴射5分钟,每周照1次,6次为一疗程。据乔玉珍报道,共治疗食管癌5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
(六)外治法
1.蟾酥膏:由蟾酥、生川乌、七叶一枝花、红花、莪术、冰片等20种中药制成,外观如橡皮膏,镇痛有效率可达92.5%。
2.金仙膏:《理渝骈文》方是由苍术、白术、川乌、生半夏、生大黄、生五灵脂、生延胡索、枳实、当归、黄芩、巴亚仁、莪术、三棱、连翘、防风、芫花、大等百余种中药制成的药膏,按病情分次摊膏纸上,外敷病处或选穴外贴。可用于噎膈、反胃等多种病证。
3.复方荆芥液:荆芥、川乌各20g,川芎、荜茇各30g,马钱子15g。研成细末,浸泡于75%酒精400ml内密闭7日,滤渣取液再放入冰片粉15g备用。用棉球蘸药液涂抹痛处,每日1次或数次,用药后一般10~20分钟可收到止痛效果。
(七)推拿疗法
早在1959年,黑龙江省就有人采用推拿疗法治疗2例食管癌,使其症状缓解。自此以后,各地已先后将推拿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运用于食管癌。一般认为推拿背部腧穴可以减轻胸背部的癌性疼痛;揉按合谷、足三里、涌泉可以扶正固本,启膈降逆。
(八)气功疗法
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刘鲁明等,将包括食道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患者82人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单纯化疗,一组施以气功加化疗。经对比观察,习练周天命门功和铜钟功的40名患者,其生存期免疫功能均优于单纯采用化学疗法的42名患者。上海气功研究所也证实:以气功治疗食管癌、胃癌患者,可明显提高1年及5年生存率。
(九)饮食调养
1.韭汁牛乳饮:韭汁、牛乳。有痰加姜汁;血膈去牛乳加陈酒。
2.膈噎膏:人参、牛乳、蔗汁、梨汁、芦根汁、龙眼肉汁、姜汁、人乳。熬膏,密收。
3.猪脂方:杏仁、松子仁、白蜜、橘饼各125g,猪脂熬净1杯,同捣食之,有填精血,滋枯燥之功。
4.五汁饮:梨汁、藕汁、蔗汁,韭菜汁、乳汁(人乳或牛乳)不拘量兑服。
5.白鹅(鸭)血:一人将白鹅或白鸭两翅及两腿紧握,另一人将其颈宰断即令患者口含其颈部、饮其热血,五七日一次。
6.放疗患者食疗方: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若出现阴液灼伤,热毒亢毒征象,可及时给予甘寒之饮食作辅助性治疗。
常用食品有西瓜、生梨、荸荠、鲜藕、金银花露等。
7.化疗患者食疗方:化疗病人,当骨髓受到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时,可食甘温补脾养血之品,如扁豆、山药、红枣、桂圆肉、阿胶、鹿角胶、冬虫夏草炖老鸭等。以促进骨髓功能恢复,改善造血功能或预防因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而产生的各种合并症。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食管癌诊断一旦成立,且病变较局限,无远处转移,尤其是中下段食管癌,应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二)手术禁忌证
1.疑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肺转移、腹腔转移并有腹水等广泛转移者。
2.癌肿已直接侵入邻近脏器,且已形成食管一气管瘘、肺脓肿、纵隔炎症、脓肿等合并症者。出现恶病质,特别是高度恶病质者。
患者身体重要脏器如心、肺、肾有疾病及其功能严重损害,病人不能耐受手术者。但有学者认为,对单纯伴有的冠心病、心律不齐、无频发性早搏及心房纤颤、无心力衰竭、各项心功能检查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者,并非手术禁忌证,但有心脏瓣膜病及曾患心肌梗死者,术后有发生脑栓塞的危险者,仍属于手术禁忌证。
(三)手术类型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3种手术类型。
1.癌肿根治性切除手术 于食管癌比较局限时,可以切除瘤体及其淋巴结,进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2.姑息性切除手术 食管癌已属晚期,与周围器官粘连较紧密,或已有广泛淋巴结转移,虽瘤体可以切除,但其周围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往往不能彻底清除,只能做姑息切除手术。
3.减轻症状手术 由于癌肿不能切除,病人又不能进食者,可施行胃食管转流术、食管-空肠(或结肠)-胃吻合术,食管腔内塑料管内置术,对一般情况更差者。可行胃空肠造瘘术,从而达到病人能进食、补充营养、延长生命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管癌(噎嗝)-2

(四)手术方法
1.颈段食管癌 先从颈部切开探查与切除,癌切除后,可利用颈部皮片或结肠或空肠做食管成形术;现在有学者切除癌肿后,上下充分游离食管,必要时头颈外科、胸外科配合,行食管端吻合术。如果病人情况不佳,可行分期手术,也可横断气管,使手术视野开阔,游离食管就比较容易,此时可做全食管切除后,行胃咽吻合术,将胃吻合于环咽肌平面以上的食管开口部。
2.胸上段食管癌 第一种经左胸手术,手术切口位于第5肋间。首先探查食管肿瘤是否可以切除,如可切除时首先开始腹部操作,打开膈肌探查肝脏、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然后将胃游离,提入胸腔经贲门水平离断食管,再将食管瘤体自膈剥离,将食管经主动脉后方提到胸膜顶部,再送至颈部切口做食管胃底部端侧吻合。第二种是经右胸手术,左侧卧位,稍向后仰300,于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切断奇静脉,在肺门后显露食管,进行癌肿剥离,决定能否切除。然后或另一组手术者同时行腹部手术。待游离食管,扩大膈肌裂孔,送入胸腔,并经食管床送至左颈部切口,与食管上部进行吻合。
3.胸中段食管癌 经左胸手术,癌肿切除后,于主动脉弓上或胸膜顶部进行食管胃吻合手术。现在为了达到根治目的,一般倾向于食管胃在颈部行吻合术。
4.胸下段食管癌 经左胸手术,癌肿切除后,于主动脉弓下方做食管胃吻合手术。现亦倾向于颈部行食管胃吻合术。
5.贲门癌 经左胸第6或7肋间切口,切除瘤体及近端胃体大部。行食管残胃端侧吻合手术。食管癌的切除长度,一般距肿瘤上下缘各5cm以上,包括食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肿大淋巴结亦也清扫。现在有学者研究:食管癌病人有部分沿粘膜下转移,甚或有第二原发癌;病理切片发现,食管各段癌灶以外发现其他段有癌者高达45%左右。故食管切除原则:不论食管癌发生于哪一段,均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率可达100%,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中晚期食管癌疗效都不高,5年生存率在30%左右。
(五)手术与中医药配合
1.术前应用扶正中药可改善病人的一般状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如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汤等,再结合中医辨证加减,将提高手术切除率。有学者研究发现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用黄芪注射液,能增强末梢血中白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的活性,可增强患者抗感染能力和细胞免疫能力。
2.活血中药和手术结合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林建华等,在题为"应用丹参改善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甲皱微循环与血液流变性"的论文中指出:如果在手术时并用丹参,可改善术后仍然存在的甲皱微循环及血粘度异常。经随机分组对比观察,发现加丹参组的血液流变性、全血还原粘度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他们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多有"血瘀证",当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便容易在癌灶和癌细胞周围聚集,从而导致癌灶增长、癌细胞转移。所以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例如丹参与手术并施)遏制血小板的异常凝集、改善微循环
功能,就可以增强手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变复发,提高生存率。另外,林氏还注意到使用丹参注射液(24g/日)并未增加手术后的出血机会,因此认为肿瘤手术并用丹参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安全的。山东中医学大学附属医院的齐元富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钱伯文教授在《肿瘤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中,亦指出活血化瘀药物配合应用的必要性。
3.中医药治疗术后虚弱证 术后患者多表现为气血双亏或气阴两伤,脾胃不和。用补益气血、健脾益肾中药可使机体免疫力得发恢复,改善症状。气血双亏者以补气养血为主,气阴两伤者以补气养阴为主,脾胃不和,以舒肝健脾和胃为主,常用方剂以八珍汤、六味地黄汤、逍遥散为主加减,根据我们现在的理论及实践认识,应以温阳益气的食管癌主方为主,随证加减,贯穿治疗的始终,一般2年左右。
4.中医药治疗术后并发症 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又一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进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两大特点:一是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并发症正在增多,二是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正在增多。以食管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治疗为例。1991年,潘立群在《江苏中医》上发表了题为"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中医外治疗法"的文章,报道了根据不同病情,予以提毒祛腐、解毒填塞、发敛填塞等外治法使病人恢复经口饮食的经过,所治5例吻合口瘘,均在3周左右愈合。耿朝义在《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了"白及糊剂内服20日,每日3次,每次10g,使2例均获痊愈"的经验。这些均说明了只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继承发扬前人的医学遗产,就可以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治疗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术后并发症除了吻合口瘘,还有腹泻、反流性食管炎,呼吸道感染等。兹分述如下:
(1)严重腹泻: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功能紊乱而再现严重腹泻者,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低者9%,高者可达54%。按传统观点,多认为本症与迷走神经切断、胃泌素浓度增高有关。近年来有人提出系伪膜性肠炎所致,主张口服丙谷胺200~400mg,每日3次,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河北磁县人民医院张兴锐等以自拟方治疗此种腹泻30例,疗效甚佳,用药2天痊愈者10人,3天痊愈者15人,5天以上痊愈者5人。处方:防风9~15g,白芍12~20g,炒白术9~12g,陈皮6~9g,葛根15~30g,炒车前子10~20g(包),炙甘草6~9g。水煎可分数次温服,每日1剂。伴气虚脉弱甚者加黄芪、太子参;伴里寒肢凉、舌淡脉缓加干姜、肉桂;伴内热口干苦、大便臭秽脉数有力者加黄连;腹痛腹胀甚者加当归、木香;脱水、电解质失调严重者配合静脉输液。另据报道,术后腹泻者治以西洋参、黄连、生甘草各5g,煨葛根、黄芩、白头翁、秦皮、煨木香、扁豆衣各10g,水煎服,日1剂,效果亦佳。
(2)反流性食管炎:因于热者治宜泄肝和胃,苦辛通降,可选用化肝煎、左金丸之类;因于寒者治宜疏肝和胃,运脾燥湿,可选用四逆散、胃苓汤、吴茱萸汤一类加减。
(3)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多属于"饮停于胃"之呕吐范畴,可选用小半夏汤或承气类方。
(4)手术后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治疗宜分证型择药施治。属于痰湿蕴肺者,治以宣肺化痰止咳,用杏苏散加减;属于阴虚肺燥者,治以养阴润肺止咳。用半夏厚朴汤加味;属于腑气上逆者,治以通腑宣肺止咳,用宣白承气汤化裁;属于肺络损伤者,治以行瘀止咳,用花蕊石散加味。
四、放射治疗
食管癌大部分是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敏感,尤其是用于老年体弱的食管上1/3及中1/3癌灶不能手术者,则可能取得一定疗效。放疗采用60CO、直线加速器、感应加速器进行外照射,腔内照射较少应用。疗效与照射剂量不成正比,提高照射剂量并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降低复发率,且可增加组织损伤及照射并发症。
(一)单纯放疗
适用于手术禁忌而肿块尚局限,无极度吞咽困难,或颈部及胸上段食管癌手术困难且疗效欠佳者。剂量50Gy(5 000~7 000rad),剂量过小,复发率高,剂量过大则增加放射损伤。单纯放疗,生存1年者可达40%左右,生存3年者可达20%左右,生存5年者可达10%左右;颈、胸上段食管癌的疗效,优于中、下段者;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目前,国内已开展食管腔内137Cs治疗,作为外放疗的补充,可以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期。
(二)放疗与手术配合
可在手术前和(或)术后结合放疗。术前行胸部CT检查,如食管癌已外侵或与邻近器官粘连,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而且手术有增加癌扩散和种植的危险,这时应先做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外侵的癌组织退变软化,与邻近器官的癌性粘连转变为纤维性粘连而便于手术切除,局部的淋巴转移灶也可能消失。同时适量的放疗还可能使瘤体周围的淋巴管及小血管闭合,癌细胞的活力降低,从而减少手术导致癌症扩散和种植的危险。术后放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残存的癌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对姑息性切除后肿瘤残留、术后病理报告食管残端癌、切缘距肿瘤甚近、肿瘤切除后估计可能有亚临床病灶残留者,应进行术后放疗。此类病人如不放疗,等到肿瘤复发后再治疗,预后极差。同于手术后残留肿瘤的血运差,如手术与放疗隔时间太长,则纤维组织增加,血运进一步障碍,对放疗的抗拒性增加。所以切口愈合后立即放疗,消灭亚临床灶,术后照射量为50~55Gy。
(三)放疗与化疗配合
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化疗与放疗联合可有效控制原发灶及转移灶,并提出化疗药物有放疗增敏的作用,可产生协同杀伤瘤细胞的作用。
(四)腔内放疗
食管原发病灶未能控制是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腔内癌灶区放射剂量不足所致。由于心脏肺组织、脊髓等不能耐受更高剂量,制约了外照射剂量的增加。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近几年来食管腔内近距离放疗得到重视和发展。腔内放疗主要配合根治性外照射及原位癌的根治性放疗,有其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腔内放疗的特点是局部剂量高,特别是近放射源处剂量很高,然后剂量骤然下降,以减少对食管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腔内放疗时间短,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由于后装腔内放疗的放射源的物理特性,周围正常组织所受的放射量低,这种方法成为外照射对食管腔内肿瘤区域剂量不足的有效补充,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并且改善生存质量。对外放射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通过再次腔内后治疗,也能起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的姑息治疗作用。
(五)放疗与中医药配合
中医学认为放射线损伤属于毒热伤阴,耗损正气,气血失调,脾胃不运,治疗时宜扶正培本,补法当先,佐以凉血滋阴、清热解毒药物,如以归脾丸、六味地黄汤、十全大补汤等加减调理。如出现白细胞下降或(和)血小板下降时,应多予补气健脾、滋补肝肾的中药,配合凉血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黄精、鸡血藤、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当归、虎杖、山萸肉、女贞子、茜草根、丹皮、白及等。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管癌(噎嗝)-3

五、化学治疗
近年来由于肿瘤基础理论及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出现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食管癌的化学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已从姑息性治疗向根治性治疗方向发展,使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症状缓解,部分病人瘤体缩小,甚至消失,生存期明显延长。
(一)化疗适应证
1.不宜手术或放疗的各期食管癌病人;
2.术前、放疗前化疗;
3.手术或放疗后的巩固治疗及手术或放疗后复发的食管癌病人;
4.大剂量放疗后局部病灶未能控制者;
5.预计生存时间约8周,心、肝、肾、骨髓功能正常,能进半流质饮食者。
(二)化疗禁忌证
1.老年体衰或恶病质患者;
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有感染发热、食管癌出血或食管穿孔者。
3.骨髓功能低下,白细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严重贫血或有出血倾向者。
(三)单药化疗
20世纪80年代以前食管癌的化疗以单一药物为主,只用于无法手术和放疗的晚期病例。
(四)联合化疗
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根据细胞生物学、细胞增殖动力学及临床药理学理论,选择两三种有效的、作用机理不同的、毒性有别的抗癌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实体瘤,比单一化疗药物效果好。联合化疗不是药物的堆积或任意组合,要在一定的理论或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原则上选用那些单药应用时有效,作用机理不同,而毒性又不重叠的几种药物联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药物选择与剂量
治疗食管癌有一定疗效的药物虽有十几种之多,但临床较好的只有博莱霉素(BLM)、平阳霉素(PYM)、顺铂(DDP)等,故常作为首选药物。PYM、BLM副作用小,对骨髓及机体免疫功能影响不大,主要作用于G2期,常与作用于M期的长春新碱(VCR)、依托泊甙(VP-16)、长春地辛(VDS)等联合起同步化作用。DDP骨髓抑制副作用较轻,但有肾毒性及明显的消化道反应,采用水化及抗呕吐措施后,一般病人可耐受。而丝裂霉素(MMC)、氯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阿霉素(ADM)等骨髓抑制作用明显,ADM价格又昂贵,故多作为二线药物选用。各种方案药物选择的原则应主要根据病理类型、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在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作用部位、单药疗效和主要毒性及病人的体质状况来决定。并可配合应用一些增敏剂、生物反应调节剂和减轻毒性的药物。尤其是第一疗程药物必须恰当,才可能提高缓解率。
为了取得满意疗效,药物的用量应基本达到病人的最大耐受量。特别是第一个疗程必须足量,这不仅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而且初受药物副作用抑制的机体功能恢复也较快。但所规定的剂量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和在治疗中的反应及体重变化,酌情加减,及时修正,不能一成不变,更不是无原则的剂量越大越好,造成药物超量而加重毒性。
2.食管鳞癌的化疗
(1)CFB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DMP方案(河南医科大):
(3)DBV方案(kelsen)
(4)PMD方案(山东省肿瘤防治院):
(5)高剂量DPV方案(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
3.食管腺癌和贲门癌的化疗
(1)UFTM方案:
(2)FAM方案:
(3)FAB方案:
(4)FAP方案:
(5)MFV方案:
4.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术前、术后化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首先采用化学治疗,随后行手术或放射治疗各种实体瘤,是综合治疗策略的一个新进展。这种术前治疗方法称之为新辅助治疗。过去认为癌的手术治疗,其效果在于能否成功地把最后残存的癌细胞完全切除;但从现代外科肿瘤学的概念来看,这一观点难以成立。应当设想那些局限性肿瘤,不过是全身性病变的一个局部表现,理应采取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况且,临床上的早期癌,不等于体内没有微小转移灶,因为只有当癌肿大小达1cm,重量约1g,含有109或10亿癌细胞时才能被检查出来。目前的各种检测手段尚不能检出101~108癌细胞的亚临床病变。同时,癌治疗失败的原因,原发灶不能控制者占40%,微小病变不能控制占60%,加之癌症病人有50%以上在诊断时就有微小转移病变,有的癌瘤达100%。术前化疗的目的:首先是控制原发灶,把化疗作为辅助去癌肿的第一步,使临床期别降低。有利于手术或放疗;第二是提高对微小转移病变的控制,以减少术后复发和播散;第三可将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与化疗前的活检肿瘤组织在病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基础和血液供应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可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化疗疗效作一定性、定量的研究。食管癌的传统治疗(手术或放疗)对无病生存率或总生存率没有明显的提高。食管癌的病理形态研究表明,它往往是多点发生的。有些尸检证明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王肇炎等用BMFP(BLM+HN2+5-FU+PRED)方案及中草药治疗晚期食管癌,对有客观疗效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标本病理发现病变处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CTX+VCR+5-FU+PYM进行短期术前化疗,治疗2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胃肠道副反应轻微,所有患者切除均无困难,病理组织呈角化亢进,癌旁鳞状上皮细胞退变与坏死的发生率高。日本饮冢等对食管癌术后257例病人生存率作前瞻性观察,采用辅助性放疗并用DDP 50mg/m2+VDS 3mg/m2,给药2次,随机分化疗加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1年生存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以上均说明化疗与手术配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五)化疗与放疗配合
如前所述,化疗与放疗联合可有效控制原发灶及转移灶。并提出化疗药物有效疗增敏的作用,可产生协同杀伤瘤细胞的作用。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治疗129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疗加DDP及5-FU持续输注组,结果放疗加化疗组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而且转移率低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
(六)化疗与免疫治疗配合
近年来生物反应调节剂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的报道逐渐增多,实验证明,白细胞介素2(IL-2)与5-FU联合,增强NK细胞的活性,CTX可特异性地抑制TS细胞,促进LAK在肿瘤区集聚,VP-6、DDP与IL-2合用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七)化疗与中医药配合
某些中药对化疗可起增效及减毒作用,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的发生。有关中医药对肿瘤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有人认为,用中医药对化疗增效多采用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的活血化瘀药物配合化学治疗的方法。对化疗药物毒副反应通过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养肝肾来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常用补气药:潞党参、太子参、红人参、生黄芪、沙参、西洋参、生地、丹参、全当归、熟地、鸡血藤、阿胶、三七粉等。
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的基本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鸡内金、焦六曲、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等。
于尔辛认为中药对化疗的增效作用可降低化疗剂量而同样有效,包括原先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应用中药后转为有效。潘明继认为与放疗一样都?quot;攻伐"的范围,往往会出现攻邪伤正的局面,同时服中药,能起到调理脾胃,保护骨髓,促进造血,维护心、肝、肾功能及内分泌器官少受伤害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把245例肿瘤病人分成化疗加中药组125例和单纯化疗组120例。结果:化疗加中药组病人一般状况、化疗毒副反应减轻程度、免疫指标均优于单纯化疗组。
(八)其他
化疗与热疗联合应用,电化疗与放疗或化疗联合应用以及微波治疗,于本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六、动脉灌注化疗
近年来由于放射介入学的发展,食管癌动脉灌注化疗受到重视。因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可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比静脉内用药增加数倍,疗效较高,副反应小,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5-1-2008 11:0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8: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管癌(噎嗝)-4

七、内镜下局部药物治疗
食管局部注射是国内外开展的新技术之一。在内镜直视下注射药物,使癌组织局部药物处于高浓度状态,从而提高疗效。吴艳环采用"消癌灵"在胃镜下局部注射治疗食管、贲门、胃癌33例。"消癌灵"药物组成: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鸦胆子油、明矾,并加服中药党参、白术、生黄芪、莪术等。结果,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9例,有效率94%,未出现其他合并症。
八、中西医药物合用的维持治疗作用及意义
根据细胞动力学原理,药物治疗如能完全缓解,身体内癌细胞数目是106。这些残存的癌细胞要靠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起控制作用。此时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有些中药可以调动机体防御功能,达到抑制肿瘤、扶正祛邪的目的。
事实上我们已认识到肿瘤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手术及放疗治疗手段均是局部治疗,化疗虽为全身治疗,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其用药的剂量和时间,致使肿瘤复发及转移,使治疗最终失败。而中医药能够很好地调整人体功能,其作用除了能够提高手术、化疗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其副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使残余的或(和)新生成的癌细胞被杀灭或转化为正常细胞,从而从根本上治愈肿瘤。甚至可以说如何把握好中医药的配合或合理应用是治愈肿瘤的重要一环。
我们通过对比观察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情况,发现应用中药组,比不应用中药组,其生存质量及生存寿命均有差异。中药应用宜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始终,对于术后病人,在其他合理治疗(放、化疗等)的同时,服用以食管癌主方为基础的中药,最好再间断配合静脉抗肿瘤中成药,时间宜坚持1年以上,甚至更长,如此取得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治疗大法
本病早期以治标实为主,重在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降逆为主,注意佐以润燥;中期虚实夹杂,应攻补兼施。晚期正气亏虚,治宜补虚扶正,法宜健脾补肾,益气养阴,养血生津,兼去邪之法。

验案例举
食道癌患者:李玲 女,60岁,退休职工
1998年8月初诊,自觉吞咽闲难,呕吐粘液,经当地市人民医院X线拍片和食管拉网涂片检查,活检发现鳞癌细胞,确诊为食道中段癌。8CM长的管腔狭窄,在进流食甚感困难情况下,于当年10月接受治疗,服药5天由危转安,能进饮食,继续用药两个月,症状完全消失。1999年3月拍片复查,钡剂通过顺利边缘规则,舒张度很好,食道粘膜正常。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5-1-2008 08:5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胃癌(反胃)

胃癌概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 ,每年约有 17 万人死于胃癌 ,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 1/4 ,且每年还有 2 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 ,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

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 40~60 岁多见 ,男多于女 ,约为 2:1 。其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与多种因素 ,如生活习惯、饮食种类、环境因素、遗传素质、精神因素等有关 ,也与慢性胃炎、胃息肉、胃黏膜异形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手术后残胃 ,以及长期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 ,但多见于胃窦部 ,尤其是胃小弯侧。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 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 ,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 ,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 ,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 ,胃部症状渐转明显 , 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 ,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由于胃癌在我国极为常见 ,危害性大 ,有关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 ,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胃癌早期症状:近半数早期胃癌病人没有临床症状 ,仅部分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 ,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 ,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

1.80%以上的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

2.约1/3患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

3.1/3的患者虽没有明显消化系统症状,但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4.部分患者表现为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

早期胃癌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 ,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 ,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 ,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 ,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 ,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 ,出现节律性疼痛 ,类似溃疡病的症状 ,也易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延误治疗。但这些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因此 ,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 ,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 ,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者 ,必须提高警惕 ,做进一步的检查 ,以期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 ,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 ,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 ,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 ,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 ,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上述症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应及早就医 ,接受胃镜等检查 ,以期在早期阶段检出胃癌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常为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轻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即黑便或持续大便隐血阳性。多见于息肉样和溃疡样早期胃癌 ,为病灶表面糜烂或癌肿侵犯毛细血管 ,引起长期少量出血所致 ,也可见于病灶较平坦的早期胃癌中各亚型。其特点是不易为药物治疗所控制。凡无胃病疾患的老年人 ,一旦出现黑便更应警惕胃癌的可能。如粪便呈柏油状 ,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 ,是很重要的早期胃癌症状之一。因此有此症 状者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行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 X 线等检查 ,以明确诊断。

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 ,而且呈进行性日益加重。有些是继发于消化不良症状 ,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 ,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另外 ,恶心、呕吐也可进一步丢失营养 ,造成营养不良 ,加重消瘦乏力症状。当然进展期胃癌的后期消瘦乏力就更明显了。

另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 尤其是萎缩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残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基础上的 ,因此部分病人长期有慢性胃病史 ,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此基础上 ,如近期内疼痛、上腹饱满等性质有所改变或程度有所加重 ,与饮食有关的疼痛节律变化 ,或服药后不能缓解 ,或出现消瘦乏力等 ,那就更要警惕胃癌的发生。

胃癌病人出现消瘦、乏力的大多为进展期胃癌 ,且多为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 ,并常有贫血。

多种病因可引起病人呕吐 ,如常见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溃疡后瘢痕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贲门溃疡等。贲门癌或胃癌累及幽门部常可引起呕吐 ,呕吐物包括腐败宿食、胃液甚至咖啡样血性液。呕吐一般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 ,常伴有消瘦。

左锁骨上出现如黄豆或花生样肿大的淋巴结 ,无痛 ,质硬且固定 ,这是较特异的胃癌征象 ,大多为已有腹腔及其他脏器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体征。

一旦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立即做淋巴结活检或细胞学穿刺;胃镜检查并对胃癌病灶多块多方向钳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 必要时辅以胃钡餐 X 线摄片 ,可立刻明确诊断。

患胃病的50岁以上男性,如近期上腹疼痛反复发作,但又时好时坏,应提高警惕,及早进行相关专项检查。目前,常用的检查有纤维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透视。胃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颜色和病变情况,还可以通过胃镜钳取出可疑细胞组织进行病理检查。X线钡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没有任何禁忌症和副作用。此外,胃液检查以及大便潜血试验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胃癌的晚期症状
1.出现乏力.
2.腰部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
3.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分型论治
1。肝胃不和证
2。胃热阴伤证
3。痰湿凝结证
4。淤毒内阻证
5。脾胃虚寒证
6。气血双亏证

其他疗法
1。外治
2。针灸
3。气功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5-1-2008 11: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大肠癌(肠蕈)

自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常见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其特殊性。
  大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大肠癌属于中医学"积聚"、"肠风"、"癥瘕"、"脏结"、"下痢"、"锁肛痔"、"脏毒"等范畴。
大肠癌 病因学
  ①饮食因素如高脂肪饮食、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人酒精、维生素A及微量元素缺乏等。
  ②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与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等。
  ③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
大肠癌 组织类型
1.腺上皮癌
(1)乳头状腺癌:肿瘤组织全部或大部分呈乳头状结构,发生率为0.8%一18.2%。
(2)管状腺癌:肿瘤组织形成腺管状结构,发生率为66.9%一82.1%。此型又可分为三级,①高分化腺癌,②中分化腺癌,③低分化腺癌。
(3)粘液腺癌:癌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并形成"粘液糊"。
(4)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印戒细胞构成,无腺管状结构。
(5)未分化癌:癌细胞弥漫成片或呈团块状浸润性生长,不形成腺管或其他组织结构。
(6)腺鳞癌:亦称腺棘细胞癌,此类肿瘤细胞中的腺癌与鳞癌成分混杂相间存在。
2.鳞状细胞癌 癌中以鳞状细胞为主。
3.类癌 起源了神经脊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也可由腺上皮衍化而来。
大肠癌播散与转移
1)
局部扩散:先是肠壁内扩散,癌环绕肠壁一周生长约需2年,癌浸泣至肌层后易发生血行转移。癌瘤还可以侵袭整个肠壁以致肠周围的器官(如膀胱、前列腺、子宫、小肠、肝、胃、胰等)。
2)
淋巴道转移:占60%。结肠癌细胞经粘膜下层淋巴网穿过肠壁→肠壁面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主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直肠癌细胞沿肠壁淋巴道→肠旁淋巴结→直肠上动脉或乙状结肠动脉旁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3) 血道转移:占34%,多转移至肝脏,次为肺,再次为骨、脑、卵巢。极少转移至肾上腺或肾脏。
4) 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种植在腹腔盆腹膜形成结节。 大肠癌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便血
大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粘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肿瘤体积小的时候,由于粘膜尚完整,一般不会出现出血,随着体积的增大,由于炎症、血运障碍、机械刺激等原因,粘膜发生糜烂、溃疡,甚至肿瘤破溃而发生出血。当少量出血时,肉眼不易察觉,而粪便镜检可发现红细胞,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肉眼血便。大肠癌的出血颜色多为暗红色,位置越近肛门,颜色越鲜红。部分病人由于癌灶位于右半结肠或靠近回盲部,且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也可出现类似于上消化道出血形成的柏油样便。出血量与癌肿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亦不能确定即是癌肿所致,一些非恶性疾患如肠道的结核与慢性肠炎等也有便血的表现,而大肠癌亦可仅有粪潜血阳性,没有肉眼便血。由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如能早期发现则可明显地改善预后。故对有血便或持续的大便潜血阳性病人,应首先考虑到有大肠肿瘤的可能,并应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
  2.粘液便和脓血便
  3.排便习惯改变
  4.腹痛和腹胀
大肠肛门癌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还有腹痛与腹胀。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的性质可分为隐痛、钝痛与绞痛。
(二)体征
  1.贫血与消瘦
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2.腹部包块
腹部包块是大肠肿瘤的主要表现之一。其发生率为47%一80%。是右半结肠癌的最常见症状,约占就诊病人的80%左右;左半结肠癌约占20%-40%。
  3.直肠肿瘤可在直肠腔内们及表面不光滑、质脆易出血的肿块或溃疡,指套有暗褐色血染。
(三)不同部位肿瘤的特殊表现
  1. 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常表现出腹部肿块、贫血、腹痛、全身乏力与消瘦等症状。腹痛亦是右半结肠癌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与贫血是右半结肠癌的较常见的症状。贫血是右半结肠癌第三位常见症状,同便潜血试验也常阳性,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2.左半结肠癌
便血是左半结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约占75%。常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暗红色血,易被患者发现而引起重视。也可出现粘液便或粘液脓血便。
  3.直肠癌
直肠癌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及排便习惯的改变。便血是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呈鲜血或暗红色血液,与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则罕见。有时便血中含有血块和脱落的坏死组织。排便习惯改变亦是直肠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的增多,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者甚至每日数十次,每次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续性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大便常变细、变形,甚至有排便困难及便闭。
  4.肛管癌、肛门癌
出血和疼痛是肛管癌、肛门癌的主要表现。肛门癌的瘤体在早期即可侵及神经引起疼痛,尤其在排便时,疼痛明显加剧,患者因此而恐惧排便,造成便秘。
(四)常见并发症
  1、 肠梗阻 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
  2、
肠穿孔 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隔下新月状游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
  3、 出血 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
常规治疗
  大肠癌主要治疗措施仍是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凡能手术切除的肿瘤,只要病人能耐受手术,均应手术切除,即使对部分有远处转移的病例,仍应争取切除原发灶,以解决可能出现的梗阻、出血等问题。在强调和重视外科手术冶疗的同时,中医药及放、化疗对大肠癌的治疗也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一)大肠癌的放射治疗
  1.
直肠癌术前放疗 一般认为,术前放疗可使生存率提高10%-15%,局部复发率降低10%-15%。术前放疗可防止手术时癌细胞的播散,减少局部和盆腔种植,使肿瘤瘤体减少,扩大手术的适应征,松解癌性粘连,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中放射治疗 可进一步杀灭术后残存的肿瘤细胞,减少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和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3.术中植管、术后放疗 术中植入施源器,术后2-3天,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连续治疗方式,在3-5天内对病灶予以30-40Gy放疗。
  4.术后放疗 术后放疗是辅助性放疗,是对手术治疗很重要的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5.直肠癌的腔内放射治疗 具有局部剂量高、周围剂量低的特点,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局部病灶,是体外放疗的有效补充治疗。
  6.根治性外照射 单纯根治性放疗主要适用于少数早期及细胞类型特别敏感的患者,也可用于肿瘤体积较小,活动,但由于严重心血管等疾病,属于手术忌证的病例。采取多野前后照射,总照射量为50Gy/5-6周。
  7.姑息性放射治疗 对因全身情况差等原因而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可应用放射治疗作为姑息性治疗的手段,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甚至延长生存时间。放疗技术同术前放疗。
(二)化学药物治疗
  大肠癌80%-90%为分化型腺癌,增殖缓慢,对化疗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化疗的有效率在20%-30%之间。化学药物治疗的适应征有:(1)手术后肿瘤复发不能再手术者。(2)癌肿体积较大,手术切除困难,可先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切除。(3)有远处转移、不能手术者。

分型论治
1。湿热内蕴证
2。淤毒内阻证
3。脾肾阳虚证
4。肝肾阴虚证
5。气血双亏证

名家 周岱翰,王绪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008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 肝癌(肝积)

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肿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肝癌在中医学中属于"积聚"、"癥瘕"、"黄疸"、"胀"、"胁痛"等范畴。
  1、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像肝硬化患者容易转为原发性肝癌。
  2、继发性肝癌:是身体其他脏器的癌肿转移至肝脏而形成继发性肝癌。多数由胃癌、大肠癌转移所致。少数由胰腺癌和胆道癌转移肝脏所致。
  肝癌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轻肝癌患者痛苦的一大帮助。目前只有掌纹诊断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患病年龄 44 岁。肝病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平均生存时间为半年。肝癌早期可无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约有 1/3 已属晚期,患者会感到肝区胀痛,尤其饭后为甚,厌食,肝大,右上腹有肿块,不明原因的消瘦、腹胀、腹泻、间断性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多数肝癌病人可出现肝肿大、肝区压痛及结节性肿大。伴有肝硬化的病人常有肝功能障碍、黄疸、腹痛及腹水。当肿瘤压迫门静脉系统时,可出现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或腹水。 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中医药、肝动脉栓塞、肝动脉插管化疗、全身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等。如病人属早期,肝功能代偿较好,可手术切除,肝肿瘤较小,切除效果越好,但术后很容易随血液转移。由于大多数肝癌一经发现就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此时肝功能失去代偿,不能耐受化学药物的毒性反应。 治疗应以对肝脏无毒副作用,保肝护肝,有效杀伤癌细胞的药物为主。

扩散与转移
  1.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癌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肝癌细胞侵犯肝静脉后即可进入体循环,发生肝外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还可血行转移至全身各部,以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较为常见。肝细胞型肝癌以血行转移多见。
  2.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至锁骨上、主动脉旁、胰、脾等处淋巴结,胆管细胞型肝癌转移以淋巴转移居多。淋巴转移仅占转移总数的12.6%。
  3.种植转移:偶尔发生,如种植于腹膜后形成血性腹水,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4. 直接浸润:肝癌一般较少发生邻近脏器的直接浸润,但偶尔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组织器官,如膈、胃、结肠、网膜等。

为什么癌细胞最容易转移到肝?
  原发肿瘤直径大于 2 厘米,每天可释放大量的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约 3~4 × 10 6 个 / 克瘤组织)。肝血窦不象小血管,缺乏完整的基底膜,而且肝血窦内有孔径较大的窗孔,瘤细胞易于穿透。肝脏血液灌流量较大而流速较慢。这些虽然是造成肝转移多发原因,但临床所见转移灶远远少于脱落的癌细胞数。经研究发现,癌细胞有高转移和低转移之别,前者比后者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到达肝脏的高转移性肿瘤可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 HGF 虽可促进肝细胞增殖和再生,但也是癌细胞的促运动剂,侵入肝脏的癌细胞在高浓度 HGF 刺激下可迅速增殖形成转移灶。还有 HGF 促瘤细胞远东和增殖是伴有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S )活性增加, MMP S 能溶解癌细胞外基质,使某些细胞生长因子易于进入癌细胞周围,刺激癌细胞生长。蛋白水解后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癌细胞的生长;基质溶解后的空间有利于新生血管的长入。两者合力,不但使肝脏容易形成转移灶,并且速度极快,这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证实。
  有此可知,防止肝转移首先要尽可能切除原发部位的肿瘤;然后继续化疗杀灭血液中残留的癌细胞;再就要大大降低血液高粘状态,对此活血化瘀发中药疗效很好。对降低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S )活性以及提高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nm23 )活性更为重要,这些扶正祛邪的中药效果甚为可喜。
肝癌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肝癌可无症状体征,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肝癌。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等。
肝癌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型超生检查偶然发现,此时病人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之为亚临床肝癌。一旦出现症状而来就诊者其病程大多已进入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其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
  肝癌的症状 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1.肝区疼痛:最常见,间歇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由癌迅速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生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因缺乏特异性而易被忽视。
  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或午后低热或驰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
  5.转移灶症状:肿瘤转移之处有相应症状,有时成为发现肝癌的初现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可引起肺梗塞,可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阻塞肝静脉可出现Budd-Chiari综合征,亦可出现下肢水肿。转移至骨可引起局部疼痛,或病理性骨折。转移到脊柱或压迫脊髓神经可引起局部疼痛和截瘫等。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亦可导致脑疝而突然死亡。
  6.其他全身症状:癌肿本身代谢异常或癌组织对机体发生各种影响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称之为伴癌综合症,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症状。常见的有:
  ⑴自发性低血糖症:10~30%患者可出现,系因肝细胞能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或肿瘤抑制胰岛素酶或分泌一种胰岛β细胞刺激因子或糖原储存过多;亦可因肝癌组织过多消耗葡萄糖所致。此症严重者可致昏迷、休克乃至死亡,正确判断和及时对症处理可挽救病人避免死亡。
  ⑵红细胞增多症:2~10%患者可发生,可能系循环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
  ⑶其他罕见的尚有: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促性腺激素分泌综合征、皮肤卟啉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可能与肝癌组织的异常蛋白合成、异位内分泌及卟啉代谢紊乱有关。  

(二)体征
  1.肝肿大.进行性肝肿大为最常见的特征性体征之一。肝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常呈结节状,少数肿瘤深埋于肝实质内者则肝表面光滑,伴或不伴明显压痛。肝右叶膈面癌肿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
  2.脾肿大.多见于合并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病例。门静脉或脾静脉内癌栓或肝癌压迫门静脉或脾静脉也能引起充血性脾肿大。
  3.腹水.草黄色或血性,多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向肝表面浸润的癌肿局部破溃糜烂或肝脏凝血机能障碍可致血性腹水。
  4.黄疸.当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当侵犯肝内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道时,可出现阻塞黄疸。有时肿瘤坏死组织和血块脱落入胆道引起胆道阻塞可出现梗阻性黄疸。
  5.肝区血管杂音.由于肿瘤压迫肝内大血管或肿瘤本身血管丰富所产生。
  6.肝区磨擦音.于肝区表面偶可闻及,提示肝包膜为肿瘤所侵犯。
  7.转移灶相应体征.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膜淋巴可出现胸腔积液或血胸。骨转移可见骨骼表面向外突出,有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脊髓转移压迫脊髓神经可表现截瘫,颅内转移可出现偏瘫等神经病理性体征。  
    (三)常见并发症
  肝癌晚期常出现很多并发症,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癌灶破裂出血及癌性胸腹水等,常危及生命。
●原发性肝癌有时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liver cancer)肝脏血源丰富,其他癌肿可转移至肝脏。继发性肝癌为原发性肝癌的1.2倍,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等的癌肿。继发性肝癌大多为多发性结节,临床以原发癌表现为主,少数可仅有继发性肝癌的征象如肝肿大、肝结节、肝区痛、黄疸等。除个别来源于胃、结肠、胰的继发性肝癌病例外,血清AFP多呈阴性。
  (二)肝硬化、肝炎原发性肝癌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肝炎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
  (三)肝脓肿临床表现发热、肝区疼痛和压痛明显,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四)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胆吓癌、胆管癌、结肠肝曲癌、胃癌、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为不失早期根治机会必要时亦可考虑剖腹探查。

治疗大法
针对肝癌的临床特点,常以健脾舒肝,祛湿化痰,清热解毒,消导为治疗大法。

分型论治
1。气滞血瘀证
2。湿热瘀毒证
3。脾虚肝郁证
4。肝肾阴虚证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5-1-2008 11: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08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积)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的男性肺癌为各癌肿死因中第一位,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死亡人数。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在我国肿瘤死亡,肺癌在男性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在女性中占第五位。病因迄今尚未明确。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其部位、大小、类型、发展的阶段、有无并发症或转移有密切关系。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一)咳嗽。为常见的早期症状。(二)咯血。(三)喘鸣。(四)胸闷、气急。(五)体重下降。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六)发热。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一)胸痛。(二)呼吸困难。(三)咽下困难。(四)声音嘶哑。

症状体征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肺瘤细胞源于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细胞生物特性有关。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安全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得有明显增高的趋势。WHO1997年报告:肺癌居癌症死因第一位,选世界每年有138万肺癌新病例,其中女性39万,男性99万。全世界每年98.9万人死于肺癌。1999天再次报告肺癌是癌症第一位死亡原因。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男性肺癌的发病率都在上升,然而,在吸烟率降低的芬兰、英国、美国,近年肺癌发病率趋势于下降。
        中国1990-1992年癌症死亡调查结果显示:90年代肺癌死亡率为7.17/10万人口,90年代为15.19/10万人口。20年的变化,肺癌死亡率增加111.85%。在我国肺癌死亡占癌症死亡病因的第三位,城市占第一位,农村为第四位。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其部位、大小、类型、发展的阶段、有无并发症或转移有密切关系。有5%-15%的患者于发现肺癌时无症状,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一)咳嗽  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肿瘤在气管内可有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肿瘤引起远端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多为持续性,且呈高音调金属音,是一种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当有继发感染时,痰量增加,且呈粘液脓性。
        (二)咯血  由于癌组织血管丰富常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常不遗引起患者重视而延误早期诊断。如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三)喘鸣  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约有2%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鸣。
        (四)胸闷、气急  赘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膈肌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促。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合并有自发性气胸、胸闷、气促更为严重。
        (五)体重下降  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六)发热  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一)胸痛  约有30%的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和胸壁,可引起程度的胸痛。戳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疼痛于呼吸、咳嗽时加重。肋骨、脊柱受侵犯时,则有压痛但,而与呼吸、咳嗽无关。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
        (二)呼吸困难  肿瘤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三)咽下困难  癌侵犯或压迫史官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支气管-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
        (四)声音嘶哑  癌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压迫喉返神经(多见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
        (五)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癌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和头昏和眩晕。
        (六)Horner综合征  位于肺言部的肺癌称上沟癌(Pancoast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并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侧额部和胸壁无汗或少汗。也常有肿瘤压迫臂丛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分设的火灼样疼痛,在夜间尤甚。
        三、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一)肺癌转移至脑、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二)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柱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三)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
        (四)肺癌转移至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陈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以毫无症状,患者自己发现而来就诊。典型的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淋巴结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的早晚。多无痛感。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四、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改变,又称副癌综合征。有下列几种表现: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常见于肺癌,也见于胸膜局限性间皮瘤和肺转移癌(胸腺、子宫、前列腺的转移)。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发生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前者具有发生快、指端疼痛、甲床着为环绕红晕的特点。两者常同时存在,多见于鳞癌。切除肺癌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肿瘤复发又可出现。
        2、分泌促性激素  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常伴有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3、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  可引起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肌力减弱、浮肿、高血压、尿糖增高等。
        4、分泌抗利尿激素  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定向障碍等水中毒症状地称旁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S)。
        5、神经肌肉综合征  包括小脑皮质变性、脊髓小脑变性、周围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和肌病等。发生原因不明显。这些症状与肿瘤的部位有无转移无关它可以发生于肿瘤出现前数年,也可作为一症状与肿瘤同时发生;在手术切除后尚可发生,或原有症状无改变,它可发生于各型肺癌,但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癌。
        6、高钙血症  肺癌可因转移而致骨骼破坏,或由异生性甲状旁腺样激素引起。高血钙可与呕吐、恶心、嗜睡、烦渴、多尿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同时发生,多见于鳞癌。肺癌手术切除,血钙可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又可引起血钙增高。
        此外在燕麦细胞癌和腺癌追还可见到因5-羟色胺分泌过多造成的类癌综合征,表现为哮鸣样支气管痉挛、阵发展形成心动过速、水样腹泻、皮肤潮红等。还可有黑色棘皮症及皮肌炎、掌跖皮肤过度狡化症、硬皮症,以及栓塞性静脉炎、非细菌性栓塞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癫、毛细血管病性渗血性贫血等肺外表现。

病因病机
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显。一致认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已经工人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999年WHO年报,几乎所谓肺癌患者的发病与吸烟有关。国内的调查均证明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40% 。吸烟者肺癌死亡需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吸烟量越多,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肺癌死亡率越高。戒严使患肺癌的危险性随戒烟年份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戒烟持续15年才与不吸烟者相近。吸纸烟者比吸雪茄、烟斗者患病率高。经病理学证实,吸烟与支气管真皮细胞纤毛脱落、真皮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发生、核道导形变密切相关。动物实验也证明,吸入纸烟的烟可使田鼠、狗诱发肺癌。纸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为致癌的主要物质。
        被动吸烟也容易引起肺癌。1979年第四界国际肺癌会议中报告中丈夫吸烟者肺癌危险性增加50%,其危险度水丈夫的吸烟量增加而增高,停止吸烟则减少。上海市进行了人群发病的1500对配对调查说明肺癌和被动吸烟的危害性只存在于18岁以前接触吸烟者,而18岁以后与被动吸烟的相关不大。
        二、职业致癌因子  
        已被确认的致人类肺癌的职业因素包括石棉、无机砷化合物、二氯甲醚、铬及其些化合物、镍冶炼、氡及氡子体、芥子体、氯乙烯、烟煤、焦油和石油中的多环芳烃、烟草的嘎热产物等。约15%的美国男性肺癌和5%女性肺癌与职业因素有关;在石棉厂工作的吸烟工人肺癌死亡率为一般吸烟者的8倍,是不吸烟也不接触石棉者的92倍。可见石棉有致癌作用,还说明吸烟与石棉有致癌的协同作用。
        三、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室内小环境和室外大环境污染。如室内被动吸烟、燃料燃烧和烹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致癌物。有资料表明,室内用煤,接触煤烟或和不完全燃烧物为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女性腺癌,烹调时加热所释放出的油烟雾也是致癌因素,不可忽视。
        城市中汽车废气、工业废气、公路沥青都有致癌物质春天,其中主要是苯并芘。有资料统计,城市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大城市又比中、小城市的发病率高。上海某橡胶厂12年前瞻性调查分析,表明橡胶行业的防老剂虽然是橡胶工人患肺癌增高的一个原因,但步入吸烟危害性大,吸烟和橡胶职业有明显相加作用。云南锡矿中肺癌发病特别高,井下工人肺癌发病率435.44/10万,与吸烟因素平衡后,吸烟仍为致矿工患肺癌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大气污染应包括吸烟、职业暴露等因素。
        四、电离辐射  
        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辐射的不同射线产生的效应也不同,如日本广岛释放的是种子和α射线,长崎则仅有α射线,前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后者。美国1978年报告一般人群中电离辐射的来源约49.6%来自自然界,44.6%为医疗照射,来自X线诊断的电离辐射可占36.7%。
        五、饮食与营养
        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β胡萝卜素能够抑制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一些调查报告认为摄取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少或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时,患肺癌的危险性高。维生素A能作为抗氧化剂直接抑制甲基旦蒽、苯并芘、亚硝酸铵的致癌作用和抑制某些致癌物和DNA的结合,拮抗促癌物的作用,因之可直接干扰癌变过程。美国纽约和芝加哥开展的前瞻性人群观察结果说明食物中天然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的摄入量与十及年后癌症的发生呈负相关,其中最突出的是肺癌。
        六、其他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因素之一。有结核病史,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性患肺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5倍,女性患肺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10倍。有结核病史肺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是腺癌。
        近年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生与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及抗癌基因的丢失密切相关。
        此外,病毒的感染、真菌毒素(黄曲霉菌)、机体免疫功能的低落、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08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

症状检查
一、胸部X线检查  本项检查是发现肿瘤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可通过X线透视,正、侧位胸部X线摄片,发现块影或可以肿块阴影。进一步选用高电压摄片、体层摄片、CT、磁共振显像(MRI)、支气管或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显肿块的形态、部位范围及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了解肺门的纵隔淋巴结的肿大情况,支气管阻塞、变形的程度以及肺癌有无转移性病灶以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肺癌的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
        (一)中央型肺癌  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多多毛糙,有始有分叶表现;或为单侧性不规则的肺门部肿块,癌与专一性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融合而成的表现;也可以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并存,形成所谓“S”型的典型肺癌的X线征象。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预先性肺气肿皆由于癌对气管完全阻塞或部分阻塞引起的间接征象。在体层摄片、支气管造影可见到支气管部分不规则增厚、狭窄、中断或腔内肿物;视支气管阻塞的不同程度可见有师尾状、杯口状况或者截平状中断。肿瘤发展至晚期侵犯邻近器官和转移淋巴结肿大,可见得有关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块状影和气管向健侧移位;隆凸下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左右支气管的压迹、气管分叉的高度变钝和增宽以及食管中段局部受压等;压迫膈神经引起膈麻痹,可出现膈高位和矛盾运动;侵犯心包时,可引起心包积液等晚期征象。
        (二)周围型肺癌   常呈预先性小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易误诊为炎症或结核。如动态观察肿块增大呈圆形或类圆形时,密度增高,边缘清楚常呈分叶状,有切迹或毛刺,尤其是细毛刺或长短不等的毛刺。如癌向肺门淋巴结蔓延,可见其间的引流淋巴干增粗呈套索状,伊可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如发生癌性空洞,其特点为口动壁较厚,多偏心,内壁不规则,凹凸不平,也可伴有液平面。易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也易侵犯肋骨,引起骨质破坏。
        (三)细支气管-肺泡癌  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节型与周围型肺癌的圆型病灶不易区别。弥漫型者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深,随病情发展增多和增大。常伴有增深和网织状阴影。表现颇似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应予鉴别。
        二、电子计算X线机体层显象(CT)  CT的优点在于能发现X线进差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果,特别对于位于在心脏后、脊柱旁沟和在肺尖、近膈面下及肋骨头部位极有帮助。还可辨认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如纵隔淋巴结直径大于20mm,肿瘤侵入最个脂肪间隙或包绕大血管,则基本不能手术。CT还能肿瘤有无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螺旋CT对病灶大于3mm者多能发现。它对转移癌的发现率比普通断层高。
        三、磁共振显像(MRI) MRI在肺癌的诊断价值基本与CT相似,在某些方面优于CT,但有些方面又不如CT。如MRI在明确肿瘤与大血管之间关系明显优于CT,在发现小病灶(<5mm)方面由远不如螺旋CT。在钙化灶显示方面也很困难,且MRI易受呼吸伪影干扰,一些维持生命的设施如氧气瓶、呼吸机等不能代入磁场。因此,病情为重或严重呼吸困难者,一般不宜选用MRI检查。有心脏起搏器者为绝对禁证。因此,MRI只适用于如下几种情况:临床上确诊为肺癌,需进一步了解肿瘤部位、范围,特别是了解肺癌与心脏大血管、支气管胸壁的关系,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者;疑为肺癌而胸片及CT均为阴性者;了解肺癌放疗后肿瘤复发与肺纤维化的情况。
        四、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放射性核素的数量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进行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方法简便、无创新目前应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放射性核树肿瘤阳性显像,另一种是分设免疫肿瘤显像。前者以肿瘤的标记化合物作为显像剂进行肿瘤显像,虽性能稳定,但特异性差。后者以放射性核素标记肿瘤抗原或其新管抗原制备的特异抗体为显像剂进行肿瘤定位诊断,它的特异性高,但制备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稳定性不如前者。近年发展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PET),采用18C乙酸等可以较准确地对<1cm的肺癌及肺癌最个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行诊断。
        五、痰脱落细胞检查  当怀疑肺癌时,胸部X线检查之后的下一个诊断步骤,为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取决于标本是否符合要求、细胞学家的水平高低、肿瘤类型以及送标本的次数(以3-4年为宜)等因素,非小细胞癌的阳性率较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高,一般在70%-80%左右。
        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无对明确肿瘤的存在和获取组织供组织学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位于近端气道内的肿瘤经纤支镜刷检结合钳夹活检阳性率为90%-93%。对位于远端气道内而不能直接窥视的病变,可在荧光屏透视指导下经纤支镜肺活检。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肿瘤组织学阳性诊断率为25%,对于较大肿瘤阳性率为65%。也采用经支气管真此吸引。对外周病灶可在多面荧光屏透视或CT引导下采用经胸壁穿刺进行吸引,成功率可达90%。此外还可用血卟啉衍化物结合激光或用亚甲蓝支气管内膜染色后活检,以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有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伴有CO2潴留和出血体制者应列为肺活检禁忌证。纵隔镜下进行组织活检的应用,增加了肺癌的诊断率。
        七、开胸肺活检  若经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和针刺活检均未蒙确立细胞学诊断,则考虑开胸肺活检,但必须根据患者年龄、肺功能、手术并发症等仔细权衡利弊后决定。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组织学诊断可对转移病灶施行活检而作出,如肝、淋巴结、骨骼或骨髓等。肿瘤累及胸膜时胸腔穿刺结合胸膜活检诊断率可高达90%。
        八、其他检查  癌相关抗原,如癌胚抗原,神经肽类和神经元类等检查对于发现肺癌均缺乏特异性,对判断转移或复发均无肯定的应用价值。
        诊断:肺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肺癌的早期明确诊断,一般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有关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约80%-90%的患者可以得到确诊。
        肺癌的早诊断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因素,其一是患者对肺癌的防治知识应得到普及,得任何可以的肺癌症状及时进一步检查;其二是医务人员对肺癌的早期征象提高警惕,避免漏诊、误诊。对高发癌区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宜定期或有可以征象时进行防癌或排除癌肿的有关检查。特别对40岁以上长期重度吸烟(吸烟指数>400年支)有下列情况者作为可以肺癌对于进行有关排癌检查: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治疗无效;或原则有关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者;持续或反复在短期内痰中带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特别是段性肺炎;原因不明的肺脓肿,无中毒症状,无大量脓痰,无异物吸入史,抗感染治疗效果不绵竹者;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趾);X线的局限性肺气肿或段、叶性肺不张,鼓励性圆形病灶和单侧性肺门阴影增大者;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稳定,而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者;无中毒症状的胸腔积液,尤以血性、进行性增加者;尚有一些上述的肺外表现的症状、若有怀疑时,需进行比要的辅助检查。影像学是发现肺癌征象的常用而有价值的方法,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是肺癌确诊的必要手段。
        预后:肺癌的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隐蔽形成肺癌早期治疗可获痊愈。一般认为鳞癌预备后面较好,腺癌次之,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差。近年来采用综合治疗后小细胞未分化癌的预后有很大改善。

疾病预防
肺癌的预防一方面积极选择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吸入含有致癌物质污染的空气和粉尘,如动员戒烟,禁止公共场所吸烟,预防大气污染,加强有害粉尘作业的防护等。另一方面对高发患者群进行重点普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治疗大法
1。阴虚内热证
2。气阴两虚证
3。气滞血瘀证
4。脾虚痰湿证
5。阴阳两虚证

其他疗法
1。野葡萄根6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名家 郁仁存,李岩 等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6-1-2008 03:0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08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 。乳腺癌(乳岩)

概述
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病因
    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此外,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症状
    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 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内陷等。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
检查
    对于性质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肿的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目前大都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术疗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疗效最为满意。
    2.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术的乳癌转移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
    3.内分泌治疗:凡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原发晚期乳癌,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者,可单独或合并内分泌治疗。所用药物及手段因月经情况而异。
    4.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环磷酰胺,洛莫司汀,苯丁酸氮芥)。

治疗大法
内伤情志,冲任失调及正气亏虚是乳腺癌的主要病因病理,因而舒肝解郁,调理冲任,扶正为其治疗大法。
分型论治
1。肝郁气滞证
2。痰瘀互结证
3。冲任不调证
4。热毒蕴结证
5。气血两虚证
6。手术前后,放化疗期间中医辩证治疗

名家有王沛,王玉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00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9。恶性淋巴瘤(石疽)

起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称作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按病理和临床特点可将恶性淋巴瘤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二者虽均发生于淋巴组织,但它们之间在流行病学、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点。

1。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多以无痛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为特点,其中尤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

2。恶性淋巴瘤属于中医学的"石疽"、"恶核"、"失荣"、"痰核"、"疵痈"等范畴。
      
病因学

  1. 病毒感染 已证明某些动物的淋巴瘤是病毒引起的,目前认为人类淋巴瘤组织增生性疾病与病毒感染也有关。

  2. 免疫缺陷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胸腺切除或接受抗淋巴血清、细胞毒药物、放射可使其免疫功能长期处于低下状态,肿瘤发生率高。

  3. 其他因素 淋巴瘤常伴有染色体异常,例如,霍奇金病常见有三或四倍体,Burkitt 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常有T(14:18)等染色体改变。药物与淋巴瘤发生的关系已初步得到证实。

组织类型

(一)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分型:①淋巴细胞为主型(LP);②结节硬化型(NS);③混合细胞型(MC);④淋巴细胞削减型(LD)。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型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工作分类
  低度恶性 小细胞型淋巴瘤(SLL)
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淋巴瘤(FSCL)
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裂细胞混合性淋巴瘤(FML)
  中度恶性 滤泡性大细胞型淋巴瘤(FLL)
弥漫性小裂细胞为主型淋巴瘤(DSCL)
弥漫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淋巴瘤(DML)
弥漫性大细胞型淋巴瘤(DLL)
  高度恶性 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IBL)
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LBL)(曲折核或非曲折核)
小无裂细胞型淋巴瘤(SNCL)(Burkitt或非Burkitt淋巴瘤)
  杂类 复合型、蕈样肉芽肿病、组织细胞型、髓外浆细胞瘤、未能分型及其他
      
播散与转移

  淋巴组织遍布全身与单核――吞噬系统,血液系统关系密切,所以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恶性淋巴瘤的全身症状因疾病类型及所处的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可无全身症状。有症状者以发热、消瘦(体重减轻10%以上)、盗汗等较为常见,其次有欲减退、易疲劳、瘙痒等。全身症状和发病年龄、肿瘤范围、机体免疫力等有关。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差或多灶性起病者,全身症状显著。无全身症状者,其存活率较有症状者大3倍。
  1、发热
  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后者约见于1/6霍奇金病患者。早期发热者霍奇金病约占30%一50%,但非霍奇金淋巴瘤一般在病变较广泛时才发热。热退时大汗淋漓可为本病特征。
  2、皮肤瘙痒
  这是霍奇金病较特异的表现。局灶性瘙痒发生于病变部淋巴引流的区域,全身瘙痒大多发生于纵隔或腹部有病变的病例。
  3、酒精疼痛
  约17%一20%霍奇金病患者,在饮酒后20分钟,病变局部发生疼痛。其症状可早于其他症状及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当病变缓解后,酒精疼痛即行消失,复发时又重现。酒精疼痛的机理不明。
  4、结外病变的症状
(1)胃肠道  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出血等。
(2)肝胆 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肝区疼痛。
(3)骨骼 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
(4)皮肤 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
(5)扁桃体和口、鼻、咽部 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
(6)其他 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二)体征
  1.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特征。浅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是首发表现,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其次为腋下,首发于腹股沟或滑车上的较少。霍奇金病首发于颈淋巴结者占60%一70%,左多于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病灶已有播散,右侧来自纵隔或两肺,左侧常来自腹膜后。
  2. 结外病变的体征
  (1) 肝脾 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肿大,活组织检查约25%一5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有肝累及,尤多见于滤泡或弥漫性小裂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脾脏浸润大多由腹部淋巴结病灶经淋巴管扩散而来。
  (2) 胸部 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约25%在病程中发生胸腔积液,除肿瘤浸润外也可能因纵隔累及,淋巴阻塞所致。
  (3) 骨骼 恶性淋巴瘤侵犯骨骼可有局部按压痛、病理性骨折。
  (4) 皮肤 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于T细胞成人白血病佛巴瘤综合征或蕈样肉芽肿,表现多样化,包括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丘疹、斑疹等,常先见于头颈部。带状疱疹也好发于霍奇金病,占5%一16%。
  (5) 扁桃体和口、鼻、咽部 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96%为弥漫性原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部位最多在软腭、扁桃体,其次为鼻腔及鼻窦,鼻咽部和舌根较少。临床可见局部肿物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6)肾 肾肿大、高血压及尿素氮潴留,其他尚见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梗塞、淀粉样变等。
  (7)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累及而引起的症状者约见于1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尤其是弥漫性原淋巴细胞、小无裂及大细胞型淋巴瘤。
  (8)其他 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6-1-2008 08: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恶性淋巴瘤 -2

常规治疗
  恶性淋巴瘤实际上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既不同于其他实体恶性淋巴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它包括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种疾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分期及侵犯部位不同而错综复杂。
  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亚型、不同生物学行为、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中医中药、生物反应修饰剂(BRM)等。手术结合放化疗对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治愈率或缓解率,中医中药则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1、 手术治疗 在结内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部腹探查术。对于原发于脑、脊髓、眼眶、唾液腺、甲状腺、肺、肝、脾等处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常先作手术切除,再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原发于肾脏、膀胱、睾丸、卵巢、子宫、皮肤、乳腺等处的恶性淋巴瘤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再辅以化疗和/或放疗。

  2、 放射治疗
  (1) 霍奇金病:放疗效果较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为佳,照射方法以"斗篷式"或倒"Y"式照射野应用较多。一般4周内给予组织量约4000cGy,治疗时重要器官给予保护,皮肤反应轻,可出现骨髓抑制。
  (2) 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所以仅低度恶性组中临床I、II期及中度恶性组病理I期可单独使用放疗扩大野或仅用累及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

  3、 化学治疗

  4、 免疫治疗 对恶性淋巴瘤,免疫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5、 自体骨髓移植 对5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结合异基因或自体骨髓移植,可望取得较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

治疗新法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即不同与其它实体恶性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目前多主张综合治疗措施,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器官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手术、放、化疗、中医药等治疗措施中,中医药贯穿于整个过程,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分型治疗
1。寒痰凝滞证
2。气郁痰凝证
3。痰热郁阻证
4。肝肾阴虚证
5。气血两亏证

其他疗法
1。犀黄丸6克,每日2次
2。酒醒丸1克,每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

针灸,气功疗法
饮食疗法

名家 易菊清,周岱翰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08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白血病 -(虚劳)

概  述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无自制能力地弥漫增生,浸润各种组织产生不同的症状。国外自1845年起开始认识本病,至今虽已有一个半世纪,但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苯、氯霉素、某些农药中毒)等有关。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西医采用联合化疗方法诱导缓解,但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有资料表明,我国白血病死亡率3~4/10万,预后较差。

    中医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类似症候在历代的一些医书中有所记载。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描述的“五劳虚极羸瘦”,《圣济总录-虚劳门》之“急劳”等。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形成“症瘕”。因而,白血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虚劳”、“急劳”、“症瘕”、“积聚”、“痰核”等范畴中。

    现代约自1955年起就开始应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此后,直至60年代,是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研究白血病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临床资料及理论探讨文章不多,仅23篇,且多数属个案治疗经验。多数的临床经验总结主要是在70~80年代累起来的。70年代中,从中药中提取出的靛玉红、三尖杉脂碱等,经临床验证,对白血病疗效良好,是我国发现的治白血病良药,提示开发应用中医药对玫克白血病具有广阔的前景。80年代报道病例数不断增多,至1990年为止,国内期刊共发表了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研究的文章近200篇(包括5例以下的个案50多篇)。据粗略统计,报道的总病例数有3000例左有,使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如对白血病的病因调查研究和中医学探讨,从细胞动力学、免疫学指标、动物实验对照治疗和辨证分型与血象、骨髓及血、尿环核苷酸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以探讨中医中药的治疗机理。还有人系统地研究了1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脉象变化特点,认为脉象的变化与疾病性质、感邪轻重和正气盛衰有一定的规律,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治白血病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临床应用来看,用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两方面的倾向:?是根据已知中药对白血病具有明确的疗效,且本身毒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二是利用中药具有调整机体偏胜、降低化疗药物毒性的作用,以中药为辅,配合西药进行治疗。据观察,中西药合用,疗效一般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故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为主。此外,也有一些用气功、针灸、中成药治疗本病的零星报道。

    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虽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如何使治疗方案、疗效标准趋于统一、稳定,减少组方用药的随意性,提高中医药的疗效,除必要的文献研究总结外,还需要临床进一步作药物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及剂型改革等等。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27-1-2008 01:0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008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血病(2 )

中医治疗白血病的优势
从大量的临床实践来看,中医、中药在白血病治疗中尽早参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中医对人体的调理是全面的,中医对气血、阴阳、脏腑的调理可以对应于西医的免疫功能、免疫状态的调节等,也就是说中医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优势,因此,中医、中药的尽早参与对疾病的恢复非常有利。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中医中医突出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延长或阻止白血病的复发。化疗结束后,即并达到临床治愈水平时,应用中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恢复免疫功能,可延长白血病的复发时间或阻止其复发。在急性期时白血病需要及时应用化疗,其间可以中医、中药辅助治疗;缓解期时,中医、中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延缓或阻止复发也有效。
其二,防止白血病多耐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是有耐受性的,细胞本身对毒物的排异机制一旦启动将会影响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医务工作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中医药可以恢复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近年来中医药预防/逆转白血病(肿瘤)多耐药药性的临床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其三,预防白血病的相关并发症。白血病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难度很大,耗费也惊人,但是如果从预防上下手则相对容易得多,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2008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0。白血病(3 )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兼证有无等不同,常常是因病致虚,虚实夹杂,所以治疗上应分清虚实主次,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目前大多数单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时注意保护胃气,化疗间歇期注意扶正祛邪,化疗后骨髓抑制,注意扶正,缓解后应用中药调解阴阳,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一是辨证治疗 
临床辨治白血病时,首先要依其证候辨清虚实、轻重、缓急,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施治,常采用益气养阴以扶正补虚,活血解毒以驱邪,标本兼治可获良效。?

1.气阴两虚?
主证:乏力气短,腰酸膝软,自汗盗汗,反复低热,食少纳呆,皮肤时有紫癜。脉细数,舌淡少苔。?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参芪杀白汤加减。?
方解:此型多由于正气不足,易致毒邪内侵伤及营阴,而致气阴不足,应以益气阴养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方用黄芪、党参以补气,天门冬、沙参、生地黄、地骨皮以养阴清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甘草清解热毒。?
加减:纳呆食少,加用炒白术12g、焦槟榔10g,健脾消食。紫癜,加茜草15g、仙鹤草30g,凉血止血。?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口渴,皮肤紫癜,齿鼻衄血,血色鲜红,黑便。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
方解:此型以邪实为主,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所致。多见于本病的初期或复发时,故选用犀角地黄汤为主方。方中犀角清热凉血止血力专,但因犀牛为国家保护动物,故目前多以羚羊角粉代犀角。生地黄、玄参协同羚羊角解除血分热毒,加强止血功能,芍药清营凉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同时加用生石膏、大青叶、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栀子、黄芩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功效。本方应用咸寒入营,凉血苦降,能使热挫而血止、毒清而阴复。?
加减:舌苔黄腻者,可加用滑石30g,薏苡仁30g清热利湿。高热神昏者,加紫雪散清热开窍醒神。热毒重出血明显者,加青黛15—20g(包煎)清热解毒。?

3.瘀毒内蕴?
主证:形体消瘦,面色黯滞,颈有瘰疬,胁下痞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低热盗汗。舌质黯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而数。?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方解:本证因毒邪积留成痰,内积脏腑,外阻经脉所致。故以活血化瘀为主,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当归、赤芍药、熟地黄、丹参养血活血,配合桃仁、红花活血而不伤正,鳖甲、牡蛎、大黄软坚散结。?
加减:气虚加党参30g,黄芪30g益气;血瘀痞块较大可重用桃仁20g,红花15g,丹参30g,三棱10g,莪术10g活血化瘀。??

二是其他治疗使用中成药和医院制剂等?
1.抗白丹:每次4—8丸,每日3次。适用于痰瘀互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复方青黛片:每次5—10片,每日3次。适用于热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六神丸:每次10—30粒,每日3次。适用于瘀毒内结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4.贞芪扶正剂:每次1—2小包,日3次。益气养阴。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气阴两虚者。?
5.健脾益肾冲剂:每次1—2小包,日3次。具有健脾益肾扶正功能。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为脾肾两虚者。?
6.犀角地黄丸(蜜丸):每次1—2丸,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消肿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伴出血者。?
7.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20ml,日3次。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神昏者。?
8.参芪杀白散(内含人参、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各型白血病的初期及巩固治疗证属热毒炽盛伴气虚者。?
9.参麦二陈冲剂(内含党参、麦门冬、五味子、法半夏等)冲服,1—2小包/次,日3次。用于化疗引起的呕吐,有健胃止呕之功效。??

三是选用单方验方
1.蟾蜍酒:蟾蜍1只(每只重125g),黄酒1500ml。将蟾蜍剖腹去内脏洗净,与黄酒放入瓷罐中封闭,置入铝锅内加水蒸2小时,将药液过滤即可。每天服3次,成人每次服15—30ml,儿童酌减,饭后服。一般服药15天,间隔15天。连续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其后维持缓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它抗白血病药,但需配合抗感染、输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疗法。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结聚型。?

2.壁虎:壁虎适量。焙干研末为散。每服2—3只,日分3次服,开水送服。解毒散结。适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瘀毒互结型。?

3.黄鱼白:黄鱼白(即黄花鱼肚里的白)适量。将黄鱼白焙干,研成细末内服,每次3g,每日3次。大补元气,调理气血。适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型。?

4.归芪三七汤:当归3g,黄芪15g,三七3g,桑叶、白茅根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主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气血两虚伴血瘀。?

5.羊蹄根汤:羊蹄根60g,苦参60g。水煎开后入药煎15—20分钟,煎2汁,煎成200ml内服,每日1剂,分2次服。扶正抗癌,利湿解毒。主治急性白血病湿热内蕴型。?

6.犀角地黄汤:犀角1.5g(水牛角30g代),生地黄30g,芍药12g,牡丹皮9g。水煎,犀角磨汁冲服(若无犀角,可用水牛角30g代)。每日1剂,分2次服。凉血止血。主治急性白血病证见高热、吐衄、便血、昏谵烦躁等热入营血型。?

7.猪脾百合丸:猪脾(烤干研末)1.5g,野百合粉1.5g。上药末混合装入胶囊内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2—3粒。养阴扶正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气阴两虚型。?

8.三草丸:马鞭草30g,白花蛇舌草30g,葵树子30g,夏枯草15g。上药共煎煮浓缩成膏,制成小丸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6丸。清热解毒,消肿抗癌。主治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型。?
?
(二)慢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慢性白血病即慢粒和慢淋。慢粒临床可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个阶段,各阶段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慢性期治疗可以中药为主,配合化疗药治疗,加速期和急变期应以化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

慢淋症状不明显时,可暂时不予特殊治疗,密切观察,注意防止感染等并发症之发生,凡饮食、起居、摄生有节,避免过度劳累,病情大多数较稳定。此期可依据中医四诊实施辨证治疗,以扶正祛邪。白细胞总数过高者,症状明显者,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可接受小剂量、短疗程的化疗,以防损伤正气,滋生变证。?
?
一是辨证治疗
辨虚实:慢粒的发展分初、中、末三个阶段。不同的疾病阶段正邪力量对比不同,对不同阶段中虚实情况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故辨虚实,对本病颇为重要。一般来说,着眼于病史的新、久,着眼于初、中、末三个阶段的病理变化,便可对虚实状态作出大致的判断。初期正气一般尚未大虚,邪气虽实而不甚,表现为积块瘰疬增大,质地较硬,兼见倦怠乏力,低热多汗,发斑衄血,形体消瘦等症。末期正气大虚而邪气实甚,二者形成恶性循环,表现为积块较大,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肢体疼痛,高热或出血等。?

辨标本缓急:发病过程,由于病情发展常可并发各种急症、重症,呈现出标病甚急,标病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病理变化,此时宜“急则治标”、或标本兼顾。如正气虚弱复感外邪而见高热;血热妄行气不摄血的吐血、便血、尿血;瘀血阻络所致肢体剧烈疼痛等。以上标急之象,多见于慢性白血病急变时。?

1.气阴两虚、痰瘀内阻
? 主证:身疲乏力、心悸气短,纳呆,自汗盗汗,手足心热,腹内痞块,或颈项腋下瘰疬痰核,唇甲无华。舌淡晦黯,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散结。?
方药:四君子汤合麦味地黄汤合化积丸加减。?
方解: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生黄芪健脾益气;麦门冬、生地黄、当归、山茱萸滋阴养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瓦楞子、海浮石活血化瘀,清痰软坚;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成益气养阴,化瘀消积,散结软坚之方。?
加减:虚热明显者,加玄参30g、青蒿10g,以养阴清热。食少纳呆者,加山楂、神曲、麦芽各10g、白扁豆10g,以健脾开胃消食。?

2.气血两虚?
主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唇甲色淡无华,腹胀纳呆,腹中痞块大且硬。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兼以化瘀消积。?
方药:八珍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方解:本方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养阴补血;川芎、丹参、红花行气活血祛瘀;生牡蛎软坚散结。
加减:心悸不宁者,加远志6g、石菖蒲9g,以宁心安神。腹胀纳呆便溏者,加焦三仙各10g、陈皮10g、苍术10g,以健脾燥湿,行气消食。出血明显者,加仙鹤草30g、艾叶10g,以止血。?

3.肝肾阴虚?
主证:头晕眼花,两眼干涩,口干心烦,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月经量少,胁下痞块,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兼以祛瘀消积。?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方解:方中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鳖甲滋补肝肾之阴;沙参、麦门冬益脾阴,以收“金水相生”之功;黄柏、知母、牡丹皮清虚热,赤芍、红花、夏枯草活血化瘀,散结软坚。诸药合为清热养阴,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剂。?
加减:虚热明显者,加白薇30g、青蒿10g,以清虚热。虚火迫血妄行者,加旱莲草30g、侧柏叶15g,以凉血止血。?

4.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口渴,咽喉肿痛,口腔糜烂,衄血发斑或便血、尿血、胁下痞块甚大,或见胁下疼痛,或全身肢体剧痛,腹胀便秘,纳呆,形体消瘦,兼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紫黯、苔黄,脉洪大或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方解:方中水牛角、紫草、牡丹皮、小蓟清热凉血止血;玄参、生地黄养阴清热;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西洋参益气养阴以扶正培本。诸药合成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益气养阴之方。本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但以攻为主。?
加减:大便干秘者,加生大黄10g、枳壳6g,以通腑泄热;正虚明显者,加太子参30g、沙参30g、黄芪30g,以益气扶正;肢体疼痛明显者,加红滕30g、五灵脂10g,以活血止痛。
咽痛明显者,加板蓝根15g、山豆根10g,以益其清热解毒之功。??

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按以下三型辨治:?
1.痰火郁结
主证:痰核瘰疬,皮色不变,按之结实,倦怠乏力,头晕心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通络化痰。?
方药:延胡四逆散加减。?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枳壳、延胡索等行气通络,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胆南星、山慈菇化痰解毒,生牡蛎、生鳖甲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上述主药共奏疏肝解郁,通络化痰之功效。?
加减:常加黄药子9g增软坚解毒功效。若见乏力头晕明显者,加太子参30g、黄芪30g、天门冬15g以益气养阴。若痞块明显者加三棱10g、莪术20g等破血软坚。便秘者加用当归芦荟丸以清热通便。?

2.积聚虚损
主证:痰核瘰疬益见串生,积聚痞块,腹部作胀,形体消瘦,面色少华,低热盗汗,或潮热起伏,舌质淡,苔白腻或厚腻,脉细数,或弦滑数,尺部重按之力。?
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方药:养正消瘤汤加减。?
方解:因正气亏虚,邪毒侵入,气滞血瘀,痰凝毒结致瘰疬、痞块结于颈部、肋下等处,方中以党参、黄芪、当归益气养血,玄参、天门冬、黄精、山茱萸、菟丝子、二地等滋阴补肾,共奏扶正补虚之效,以扶正祛邪;柴胡、升麻解郁理气,鳖甲、龟甲滋阴敛汗,软坚散结,山豆根、山慈菇、十大功劳叶等清热解毒。?
加减:若腹部痞块明显者,加三棱10g、莪术20g以破血散结,软坚消痞。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便溏者加用补骨脂30g、淫羊藿12g或金匮肾气丸温肾益气。?

3.痰瘀湿热
主证:痰核瘰疬,积聚痞块,兼见黄疸,唇甲苍白,面色萎黄,尿黄或有皮肤紫癜,或有皮肤疱疹。舌质淡,苔黄腻,脉细稍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痰软坚。?
方药:茵陈四苓散加味?
方解:脾虚生湿,毒蕴血瘀,日久则滋生湿热,湿热郁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胆汁溢于肌肤、渗注下焦,则见肌肤黄疸,尿黄等症状。方中以白术、茯苓、泽泻、猪苓、陈皮、茵陈蒿等健脾渗湿、利胆退黄,三棱、莪术破血软坚,贝母、昆布、夏枯草软坚散结,黄药子解毒散结。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软坚散结功效。?
加减:若湿热留滞肌肤,伴发带状疱疹者,加地肤子12g、黄柏18g或加味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9-2024 01:05 AM , Processed in 0.16718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