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niel82

【庄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8-9-2006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1)。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2),至矣,尽矣(3),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4)。其次以为有封焉(5),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6),道之所以亏也(7)。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8),果且有成与亏乎哉(9)?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10);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11),惠子之据梧也(12),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13),故载之未年(14)。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15)。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16)。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17),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18)。
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19),圣人之所图也(20),
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注释]

(1)知:通智,智慧,引申为认识。有所至:达到最高境界。
(2)以为:认为。未始:未曾。未始有物:指无有、无物。正因为无有,所以说:“至矣,尽矣,
不可以加矣。”
(3)至。极,最,至高无上。尽:尽头。
(4)封:界域,界限。
(5)其:再。
(6)彰:明显,显著。
(7)亏:亏损,失败,是对成而言。
(8)爱:私,偏爱,与公相对。成:全,成功。
(9)果且:果真。
(10)故:则。昭氏:姓昭名文,郑人,即《吕氏春秋·君守》中所说的“郑大师文”,古代的
音乐家,善于弹琴。庄子借昭文鼓琴五音不能并举,不能得“全”为例,说明鼓琴不如不鼓琴可以保
持音乐的全声。鼓琴:弹奏琴瑟。
(11)师旷:晋人,姓师名旷字子野,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是晋平公的乐师。
(12)惠子:惠施。据:依靠。梧:梧桐树。《德充符》有“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
形,子以坚白鸣。”《天运》有“倚于槁梧而吟”。都指惠施依靠梧桐树谈名理,一悦依梧木几案谈
名理,非是。
(13)三子:昭文、师旷和惠施。几:接近。盛:最强。
(14)载之末年:载,从事。末年,晚年,终生。一说记载书里传于后代,非是。
(15)明之:使他人领悟。
(16)坚白:指战国时关于坚白论的观点。即惠施的“离坚白”的观点。《天地》有“离坚白若
县寓”、《德充符》的“子以坚白鸣”皆指惠施的“离坚白”观点而言。昧:指愚昧不明,是说坚白
论不足以明道,只益于暗昧。终:终生。
(17)其子:指昭文的儿子。一说惠施之子或昭文、师旷、惠施三人之子,实误。纶:琴弦。
(18)成:成就。
(19)滑(gǔ),迷乱。疑:同稽,同的意思。耀:眩耀。滑疑之耀:迷乱人心,能言善辩,以
能乱是非异同的言论眩耀于世。
(20)图:鄙,鄙除,不用。


[译文]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认识有最高境界。什么是最高境界?他们认为宇宙未曾形成万物的始初时刻,认识是最高的,尽美尽善的,再不能增加什么认识了。其次,则认为宇宙开始有了万物时,万物之间是没有分别界限的。再次,认为有了分别的界限,但未曾有是非之别。是非观念明显了,道的观念也就因此而亏损了。道的观念之所以亏损,是因偏私观念的形成。果真有所谓成就和亏损呢?果真还是没有成就和亏损呢?有成就和亏损,犹如昭文的弹琴;没有成功和亏损,犹如昭文不弹琴。昭文弹琴,师旷指挥,惠施依靠梧桐树的辩论,这三位先生的认识和才智接近最高峰了,所以载誉于晚年。正因为他们各有所好,而炫异于别人,他们各以所好去让别人领悟,用不是别人所非了解不可的东西而硬让别人去了解,因此以坚白论的糊涂观念而终身。然而昭文的儿子继续昭文的事业,而终生无所成就。如果说这就是所谓成就,那么象我这样的也算有成就了。如果说这不可以称为成就,那么天下的事物和我都不能算是有成就。所以,那些迷乱世人的眩耀的言论,圣人是一定摒弃的。所以圣人不用这种言论,而是把认识寄寓于各物自身的功分上,这就叫做心地如镜地反映事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9-2006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niel82 于 28-9-2006 12:59 PM 发表


無中生有,萬物皆化,
萬物職職,皆隂陽象,
真空妙有,非幻非假,
應隨妙道,須從微察。


今人读古人书,古人以观天地为书本,道行之而成,大自然转变,物固有所然。
闲徒审察美观以曲直线条判断,人是否导向真伪?
直线缺少曲线也不能表达所谓的“美”?凹凸不平,任人评?

从古至今未曾试,
任众评因挑剔嗦,
雨水刮风一整夜,
微吹阵阵入心中,
道之师导誰知悟,
约束思维所不通,
知识贯通聚生智,
无中顿悟谁尽懂。

[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9-9-2006 11:5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6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obanzhu 于 29-9-2006 10:24 PM 发表


今人读古人书,古人以观天地为书本,道行之而成,大自然转变,物固有所然。
闲徒审察美观以曲直线条判断,人是否导向真伪?
直线缺少曲线也不能表达所谓的“美”?凹凸不平,任人评?

从古至今未曾试,
...



彼中有此,
此中彼有,
彼可轉化為此,
此亦轉化為彼。
皆相依而存,
缺此無彼,
缺彼無此。

自然交換,
日昇月降,
花開花謝,
循環不息,
七日來復,
內外彼此。

Flash: http://comic.sina.com.cn/f/1_55-4-248_2001103116340.swf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2-10-2006 04: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6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且有言于此(1),不知其与是类乎(2)?其与是不类乎(3)?类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4):有始也者(5),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者也。俄而有无矣(6),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7)。今我则已有谓矣(8),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9),而大山为小(10);莫寿于殇子(10),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1)。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12)。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13),而况其几乎(14)!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5),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注释]
(1)今:现在。且:姑且,假设。有言于此:即请尝言之。尝言,指的是“有始也者”至“万物
与我为一”。
(2)类:同类,相同。
(3)不类,不同类,不相同。
(4)尝:尝试,试。
(5)有始也者:指宇宙。
(6)俄:倾刻。
(7)孰:谁,什么。
(8)谓:说。
(9)秋毫:兔毛的尖部。
(10)大山:泰山。大,太,泰。
(11)殇(shāng)子:未成年死去。《仪礼·丧服传》:“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
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皆无服之殇。”一说为婴儿夭折,实误。
(12)一:一体。天地句:天地万物都和我们同生于无,都与我同为一体。
(13)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即同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观点。
(14)巧历:高明的数学家。不能得,不能算尽这个数。
(15)凡:指一般人。
(16)适:往,到。



[译文]


现在姑且在这里发表些议论,不知道这些议论与其他人的议论是同类呢,还是不同类呢?同类也好,不同类也好,既然都是议论,那也就是同类了。那也就与其他人的议论没有什么差别了。既或如此,还是请你允许我说
清楚。宇宙有它的开始,有它的未曾开始的开始,更有它的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有它的有,有它的无,更有它的未曾有无的无,更有它的未曾有无未曾有无的无。倾刻间产生了有和无,然而却不知道这个有无果真是有,果真是无。现在我发表了这些议论,然而却不知道果真说了这些话呢,还是果真没说过这些话呢?天下没有比兔毛尖端更大的东西,而泰山是小的;没有比未成年死去的人更长寿的,而活八百岁的彭祖却是短命的早亡者。天地万物都和我们同生于无,都与我同为一体。既然已经说过合为一体了,还能再说什么呢?既然已经说了与万物一体了,又怎能说没有说什么呢?万物一体的存在加上我所说的言论就成为二,二再加上一就成三,从此往下推算,最高明的数学家也不能得出最后的答案,何况一般的人呢?所以从无到有,以至于推出三来,何况从有到有的推演呢?不要再住下推演了,还是因任自然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6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niel82 于 2-10-2006 04:19 PM 发表



彼中有此,
此中彼有,
彼可轉化為此,
此亦轉化為彼。
皆相依而存,
缺此無彼,
缺彼無此。

自然交換,
日昇月降,
花開花謝,
循環不息,
七日來復,
內外彼此。




http://comic.sina.com ...


四季歌词牵动心,
红日微风催幼苗,
伴随儿们歌颂曲,
四季似歌有冷暖,
来又复去争分秒,
四季歌颂妙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夫道未始有封(1),言未始有常(2),为是而有珍也(3)。请言其畛:有左,有右(4),有伦,有义(5),有分,有辩(6),有竞,有争(7),此之谓八德(8)。六合之外(9),圣人存而不论(10);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11)。《春秋》经世(12),先王之志(13),圣人议而不辩(14)。故分也者(15),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16),众人辩之(17),以相示也(18)。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19)。夫大道不称(20),大辩不言(21),大仁不仁(22),大廉不嗛(23),大勇不忮(24)。道昭而不道(25),言辩而不及(26),仁常而不成(27),廉清而不信(28),勇忮而不成(29)。五者园而几向方矣(30),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31)。注焉而不满(32),酌焉而不竭(33),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34)。

[注释]

(1)道未始有封:道未曾有界限,道无所不在。封,界限。
(2)言未始有常:言论未曾有定论。常,定准,定论。
(3)为是而有畛,为是:指上文说的“自无适有”者。畛,田间的疆界,即古时十夫有沟,沟上
有畛。
(4)有左,有右:指畛的左右,即有了类的分别。
(5)有伦,有义:伦,次序、类。义,合宜。一作“有论有议”,实误。
(6)有分,有辩:分,分粗。辩,辩细。有分有辩才有竞有争。一说以辩代辩,非是。
(7)有竞,有争:竞,竟弱;争,争强。
(8)八德:八种事。这是指儒墨之争。
(9)六台,大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10)圣人:道德智能极高的人,这里指道家的圣人,而非指儒家的圣人。亦即《逍遥游》中“圣
人无名”的圣人。存而不论:只观察而不考核是哪一类,因为六合之外是混而为一的,无法考核。
(11)论而不议:考核其类,而下议论它是否合宜,因为各有各的合宜,不能议论清楚。
(12)《春秋》:古代编年史。经世:治理社会。
(13)先王之志:先王治世的记载。志:用文字记载。
(14)议而不辩:只议其义而下辩其辞。因为《春秋》皆据事直书,其义自见,不必辩争。
(15)分:分别。
(16)怀之:总上“存而不论”三句。怀:藏在心里,引而不发,不欲人知。
(17)众人,善于争辩的儒墨名法诸家。
(18)相示,互相夸耀自胜,相互显示其才智。
(19)辩也者,有不见也:善于争辩的人只见是而不见非。
(20)称:声扬,声张。大道不称,即老子所说的“道隐无名”。
(21)大辩不言:即老子的“善言不辩”观点的发挥。
(22)大仁不仁,大仁是没有偏爱的。即老子的“夭地不仁,圣人不仁”思想的发挥,与《庚桑
楚》中的“圣仁无亲”意义相同。
(23)嗛(qiǎn):通谦,谦逊。
(24)忮:(zhì):伤害。
(25)昭:彰明,显扬,显示。
(26)不及:达不到。
(27)仁常:常仁。不成:不周。
(28)不信:不实,不信实。
(29)不成,不成功,失败。
(30)园:通“刓”指残缺。方:指道的一隅。此处之园方即《天下》:“分道术、方术为二,
道言其全,方言其偏”的意思。
(31)天府,宇宙,自然的仓库,实指心灵。
(32)注:灌注。
(33)酌:酌酒,引申为取用。
(34)葆光,指隐蔽光明,使之光而不明,与“滑疑之耀”下明而明正相反。


[译文]

大道从来是没有界限的,言论从来是没有定准的,因为有了从无到有,才有了差别的界限,请允许我谈一谈它的区别界限,有左,有右,有伦序,有合宜,有分粗,有辨细,有竞弱,有争强,这是界限的八种表现。宇宙以外的事情,圣人只观察而不考核其类属;宇宙以内的事情,圣人只是论说而下加以评议。《春秋》是记载治理社会的编年史,是先王治事的记录。圣人只评议而不争辩。所以说,有有分别的,就有不分别的;有可以争辩的,就有不可以争辩的。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圣人把“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争”的观点藏在心中不让别人知道,百家争鸣的众人却争辩不休而相互夸耀以自胜。所以说这样的辩者只能是各执一词,只见己之是,不见已之非的片面性。大道是用不着声扬的,善辩的人是不用言说的,最仁的人是不能偏爱的,最廉洁的人是不去表示谦逊的,最勇敢的人是不伤害人的。道如显示彰明就不是道,言如争辩就有所达不到的,仁有常爱而不周,廉到极清白就不信实,勇到害人逆物就不会取得成功。这五者虽有残缺而接近道的一隅了。所以,明智的人止于他所不知的境地,就是极点了。谁能知道不用语言的辩论,不用声扬的道呢?如果有谁能知道这一点,这就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仓库了。这种府库,注入多少东西都不会盈满,取出多少东西也不会枯谒,而且不知道它的源流来自何处,这就叫做隐藏起来的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0-2006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争鸣的众人却争辩不休而相互夸耀以自胜,所以说这样的辩者只能是各执一词,只见己之是,不见已之非的片面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0-2006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1) :“我欲伐宗脍、胥、敖(2) ,南面而不释然 (3)。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4) ,犹存于蓬艾之间 (5)。若不释然,何哉 (6) 昔者十日并出?(7) ,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8),”


[注释]

(1)故:发语词。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
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
(2)宗脍(kuài)、胥、敖(áo):上古时代的三个小国。《人间世》亦有“尧攻丛枝、胥、敖”。
丛枝即宗脍。
(3)南面:古代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此处为临朝。释(yì):通怿,喜悦,安然。不释然:不安
的样子。
(4)三子:三个国家的国君。
(5)蓬艾,蓬蒿艾草。
(6)若:汝,你。
(7)十日并出:古代的寓言,比喻光明普照万物的意思。
(8)进:更加,胜过。



[译文]

过去帝尧问帝舜说,“我想讨伐宗脍、胥、敖,每当临朝,总是感到心情不安,这是为什么呢?”帝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犹如生存在蓬蒿艾草中间,你心情不安,这是为什么呢?过去十个太阳一起出来,万物都在阳光下照耀,何况你的德行胜过太阳的光芒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0-2006 0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啮缺问乎王倪曰 (1):“于知物之所同是乎 (2) ?”曰:“吾恶乎知之 !(3)”“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 (4)?”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5)  。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6) ?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7)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8) ,鳅然乎哉(9)?木处则惴栗恂惧(10) ,猿猴然乎哉(11) ?三者孰知正处(12) ?民食刍豢(13),麋鹿食荐 (14),蝍蛆甘带 (15),鸱鸦耆鼠 (16),四者孰知正味(17) ?猿猵狙以为雌(18) ,麇与鹿交(19) ,鳅与鱼游(20) 。毛嫱丽姬(21) ,人之所美也(22)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23)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24)?自我观之 (25),仁义之端 (26),是非之涂(27) ,樊然淆乱(28) ,吾恶能知其辩 (29)!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30)?”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31) ,河汉沍而不能寒(32) ,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33)。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 (34),而况利害之端乎!”

[注释]

(1)啮(nìe)缺问乎王倪:啮缺、王倪,传说尧的贤人。《大地》中记载:“尧之师曰许由,许
由之师曰啮缺,啮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应帝王》中有蒲衣子。《知北游》中有“啮
缺问道乎被衣。”这些人都是当时求道的贤人。一说这些人皆庄子虚拟人物,可参考。
(2)子:先生,你。所同是:所共同肯定的道理。
(3)吾:我。恶乎:怎么。之:它。
(4)无知:没法认识。
(5)虽然,虽然如此。尝试:重叠,皆试的意思,试试。之:这个问题。
(6)庸讵:庸、讵皆何的意思,重叠,表反洁。庸讵知:安知,何知,岂能知。
(7)女:同汝,你。
(8)民:人。一说百姓,不当。湿寝:在潮湿的地方睡觉。腰疾:腰痛。偏死:偏瘫。
(9)鳅:泥鳅。然乎哉:是这样吗。
(10)木处:在树上住。惴栗:发抖。恂(xún,)惧:害怕。
(11)猿:同猿。
(12)三者:指人、泥鳅和猿猴,孰:谁。正处:真正舒适的处所。
(13)刍豢(chú,huàn):喂草为刍,喂谷物为豢,此处指牛羊猪狗。荐:繁茂的草。
(14)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的食草动物,俗称四不象。
(15)蝍蛆(jījū):蟋蟀。甘:可口。带:冈■,一作蚳,蚁子。作蛇解,实误。
(16)鸱(chī):鹞鹰,俗称雀鹰。鸦:乌鸦。香:通嗜,好(hào)吃。
(17)正味:真正好吃的味道。
(18)猵(biān)狙:猿的一种,一名獦牂,似摸狗头。以为雌:相配的为雌雄。
(19)交:相为交配。
(20)游:指泥鳅与鱼相追尾。
(21)丽姬:古代美女。
(22)所美:被认为美丽。
(23)决骤:疾速奔跑。
(24)正色:真正美丽的面容。
(25)自:依。观之:看来。
(26)端:端倪,端绪。
(27)涂:通途,途径。
(28)樊然:杂乱的样子。淆:混杂,搅扰。
(29)辩:通辨,分别,区别。
(30)至人:见前文注。
(31)大泽:山泽。如《盂子·滕文公上》有“益烈山泽而焚之。”焚:焚烧
(32)河汉,黄河和汉水,此处泛指江河。沍(hù):结冻,封冻。
(33)疾雷:迅猛的雷。飘风,暴风。惊:震惊。
(34)变于己:使自己发生变化。


[译文]

啮缺问王倪说:“你知道万物有所共同肯定的道理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这些呢!”啮缺又问说:“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啮缺再问说:“那么万物就没法知道了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这些呢!虽然如此,还是让我试试谈一谈这个问题。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道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并不是知呢?现在姑且让我问你:人在潮湿的地方睡就会腰痛而偏瘫,泥鳅是这样吗?人在树上居住就惊恐不安而发抖,猿猴也是这样吗?这三种动物究竟谁最了解真正舒适的处所呢?人吃牛羊猪狗,麋鹿吃蒿草,蟋蟀吃蚁子,鹞鹰和乌鸦爱吃老鼠,这四种动物究竟谁知道真正好吃的美味呢?母猿猴与狗头猿相配为雌雄,麋鹿和鹿相交媾,泥鳅和鱼相追尾。毛嫱、丽姬是世人认为最美的人,然而鱼见到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到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到她们就疾速奔跑,这四种动物究竟是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呢?依我看来,仁与义的端倪,是和非的途径,杂乱无章,我怎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呢!”啮缺说:“你不知道利害关系,难道至人也不知道利害关系吗?”王倪说:“至人太神妙了!山泽燃烧而不能使他感到热,江河封冻而不能使他感到冷,疾雷辟山、暴风震海而不能使他感到惊恐。象这样的至人,乘着云气,骑着日月,而邀游于四海之外,死生都不能使他自己发生变化,何况利害这样的小事呢!”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10-10-2006 01: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6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 (1):“吾闻诸夫子(2) ,圣人不从事于务 (3),不就利(4),不违害(5) ,不喜求(6) ,不缘道(7) ;无谓有谓(8) ,有谓无谓(9) ,而游乎尘垢之外(10) 。夫子可以为孟浪之言(11) ,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12) 。吾子以为奚若(13) ?”长梧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14) ,而丘也何足以知之(15)!且女亦大早计(16) ,见卵而求时夜(17) ,见弹而求鸮炙(18) 。予尝为女妄言之 (19),女亦妄听之(20)。奚旁日月(20),挟宇宙 (21)?为其肠合(22) ,置其滑涽 (23),以隶相尊(24) 。众人役役(25) ,圣人愚节(26) ,参万岁而一成纯 (27)。万物尽然(28) ,而以是相蕴 (29)。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 (30)!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也 (31)!丽之姬 (32),艾封人之子也(33) 。晋国之始得之也 (34),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 (25),与王同筐床(36) ,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37)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 (38);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39)。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40) 。君乎,牧乎 (41),固哉(42)!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 (43)。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既使我与若辩矣(44) ,若胜我,我不若胜(45) ,若果是也(46) ,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47) ?其或是也(48) ,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49) ,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50) 。吾谁使正之(51) ?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52)?”“何谓和之以天倪 (53)?”曰:“是不是(54) ,然不然 (55)。是若果是也(56) ,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 (57);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 (58),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59) ,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60),振于无竟 (61),故寓诸无竟(62) 。”

[注释]

(1)瞿鹊子:人名,孔门后学。长梧子:人名,孔子弟子同时代人,被封于长梧,亦称长梧封人。
《则阳》有长梧封人问子牢章。
(2)诸:兼词,之于台音。夫子:指孔子,有下文“丘”为证。
(3)务:世务。
(4)就:趋,从,贪图。
(5)违:回避。
(6)不喜求,不喜欢追求世欲。
(7)不缘道:不拘缘于道欲。
(8)无谓有谓:没说话就等于说话了。也就是《寓言》中所说的“终身不言,未尝不言”的意思。
(9)有谓无谓,说了话就等于没说话。也就是《寓言》中所说的“终身言,未尝言”之意。
(10)尘垢:指世俗。
(11)孟浪:轻率不当。与《逍遥游》中的“大而无当,往而不反”的意思相同。
(12)妙道:美妙的大道。行:与“言”对,指行径。
(13)奚若:如何,怎样。
(14)是:此,指瞿鹊所听到的孔夫子有关圣人的那段言论。黄帝:传说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荧:通莹、疑惑。听荧:听了感到疑惑不解。
(15)丘:孔丘。
(16)大:通太。大早计:求之过急,操之过急,女:你,下句同。
(17)时夜:亦称司夜,五更报晓的鸡。
(18)弹:打鸟用的弹丸。鸮(xiāo)消:似斑鸠的一种鹏鸟。炙:烤。
(19)予:我,下同。尝:试,妄:姑且,随便。
(20)奚:何不。旁:同傍,依傍。旁日月:即万物与我并生的意思。
(21)挟,怀抱,挟宇宙:即万物与我为一的意思。
(22)为,与。肳:同吻。力其肳合: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和《逍遥游》中的“旁礴万物以为
一”同一意思。
(23)置:任凭。滑涽:杂乱。
(24)以隶相尊:把奴仆当作尊贵的人。讲贵贱齐一的道理。
(25)役役:劳苦不休。众人役役,指一般人劳苦不休地追求知识,讲的是一般人与圣人知识齐
一。
(26)愚芚(chūn):愚昧无知的样子。圣人愚芚:指圣人藏知于愚。讲的是圣人与一般人知识
齐一。
(27)参,糁的假借字,糁台,揉合。万岁:年代久远。一:指一体无别。纯:不浑杂。参万岁
而一成纯:指浑同万物而不为万物的差别或人间历代的是非所淆乱,既无横向事务间的差别,也无历
史古今之别。
(28)尽然:都是如此。
(29)是:此,指一说的。蕴:通蕴,指?緼。万物以是相蕴:万物都相互蕴含于齐一之中,无
物我之别。
(30)说:通悦。
(31)恶(wū)乎:怎么,恶(wù)死:厌恶死亡。弱丧:少年在外流浪不回家的人。
(32)丽之姬:丽戎国的美女。
(33)艾:丽戎国内的地名。封:封疆。艾纣人:指在艾地戍守的人。子:女儿。
(43)晋国之始得之也:据《国语·晋语》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晋献公代丽戎,得丽
姬,有宠,立以为夫人。
(35)王所:王宫。
(36) 筐床:方正而安适的君主的床。
(37) 蕲(qì):通祈,求。
(38) 旦:醒来,早上。
(39) 田猎:守猎。
(40) 窃窃然:明察的样子。
(41) 君:君主。牧:牧民。
42) 固:固陋。
(43) 吊(dì)诡:怪异,奇特。
(44) 若:你。辩无胜这一段是说事物是相对的,是非是无标准的,而且是不可认识的。
(45) 我不若胜:我不胜你。
(46) 果是:肯定对。
(47) 而:你。
(48) 或是:指一方对。
(49) 俱是:都对。
(50) 黮暗(tǎnàn):不明的样子。
(51) 正:纠正,评判。
(52) 彼:指上文说的“大圣”。
(53) 和之以天倪:顺应事物的自然而然,下加主观意念
(54) 是不是:肯定不对的。
(55) 然不然:把不是这样的看成是这样的。
(56) 是若果是:对的如果真是对的。
(57) 辩:通辨,分别,辨别。
(58) 化声:大道变成言论。相待:相对立。
(59) 因:任。曼衍:变化。
(60) 忘年:不计岁月。忘义:不讲仁义。
(61) 振:畅。竟:通境。
(62) 寓:寄托。

[译文]

瞿鹊子问长梧子说:“我听孔夫子说过:‘圣人不去从事世欲的事情,不贪图利益,不回避危害,不喜欢追求世欲,不拘缘于道欲;没有说话就等于说话了,说了话就等没有说话,而邀游于世俗之外。’孔夫子认为这些都是轻率的言论,而我认为这些正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妙道。你以为怎样?”长梧子说:“这些话黄帝听了也会感到疑惑不解,而孔丘怎么会了解呢?而且你也太求之过急了,见到鸡蛋便想得到报晓的雄鸡,见到弹丸就想吃到烤鹏鸟肉。我尝试给你随便说说,他也就随便听听吧。何不依傍着日月,挟持着宇宙,与日月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任凭是非杂乱不齐,把奴仆同样看作是尊贵的人。那些世俗的人们劳苦不休地追求知识,圣人则表现为愚昧无知的样子,浑同历代变异而不为是非所乱。万物都是如此,而互相蕴含于齐一之中。我怎么知道对活着高兴而不迷惑呢?我怎么知道对死亡感到厌恶而不象少年流浪在外不知回家的人呢?丽戎国有个美女,是戎国在艾地戍守边界人的女儿。当晋国开始得到她的时候,哭得泪水湿透了衣襟;等她到了晋献公的王宫里,和国王睡在一张方正而安适的床上,同吃美味的牛羊猪狗肉时,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我怎能知道死了不后悔当初不该贪生呢?梦中开怀畅饮,醒了之后却要痛哭流涕;梦中痛哭流涕,醒了又去狩猎取乐。当他正在梦中,不知他是在做梦,睡梦中还占卜问他梦中之梦的吉凶,醒了之后才知道是在做梦。只有特别清醒的人才知道人生是一场大梦,而愚昧无知的人,自以为狼清醒,表现出明察一切的样子,觉得他什么都知道。什么君主啊,什么臣子啊,太浅陋了!我看孔丘和你都在做梦,我说你们在做梦,我也在做梦。这些言论可以把它称为怪异的言论,也许万世之后会遇到一位大圣人能了解这个道理,那也是旦暮相遇的偶然现象。即使我与你进行辩论,你胜了我,我没有胜你,你肯定对,我肯定错吗?我胜了你,你没有胜我,我肯定对,你肯定错吗?是我们两个人有一方是对的,有一方是错的呢?还是我们双方都对,或者都错呢?我与你都不知道,别人本来就受到它的蒙蔽而暗淡不明我们请谁来评判是非呢?假使请观点和你的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和你的观点相同了,又怎样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我的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和我的观点相同了,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观点都不同的人来怦判,他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都不同,又怎么能评判呢?假使请观点和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我和你的观点都相同,又怎么能怦判呢?那么,我和你和其他别人都不评定谁是谁非了,还等待谁来评判呢?”“什么叫做混同于自然来调和一切是非呢?”就是说:“有是就有不是,有对就有不对。是的如果真的是是的,那么,是的不同于不是的也就不须分辨了:那些辩论的言词化作声音而相互对立,因为不能相互评判,所以就象没有对立一样,混同于自然之分,顺应着无穷的变化,从而享尽一生。对的果真是对的,那么,对的不同于不对的也就不须分辨了。忘掉生死岁月,忘掉是非仁义,就能畅游于无穷的境界,这样也就把自己寄托在不能穷尽的境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06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罔两问景曰 (1):“曩子行(2) ,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3)”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4) !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5) !吾待蛇蚹蜩翼邪(6) ?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注释]

(1)罔两:影子的影子。景:古“影”字。
(2)曩(nāng):从前。
(3)无特操:没有独特的操守、随物而动,没有独立性。
(4)有待:有条件,有依赖。
(5)吾,影子。所待:所依赖的东西。又有待:指影子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
(6)蛇蚹(fù):蛇腹下的鳞皮。蜩翼:蝉翅膀。

[译文]

影子的影子问影子说:“过去你行走,现在你又停下;过去你坐着,现在你又站起来;为什么你不能独立的操持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依赖条件才这佯的呀!我所依赖的东西又有所依赖才这样的呀!我依赖蛇腹下的鳞皮和蝉的翅膀才这样的吗?我怎能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我怎能知道为什么不会是这样的!”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19-10-2006 05: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0-2006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1),栩栩然蝴蝶也(2) ,自喻适志与(3) !不知周也 (4)。俄然觉 (5),则蘧蘧然周也 (6)。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 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7)

[注释]

(1)昔:过去。
(2)栩栩(xǔ)然:蝴蝶飞舞自得的样子。
(3)喻:通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
(4)不知周也:忘记自己是庄周了。
(5)俄:顷刻。
(6)蘧蘧(qú)然:惊喜的样子。《大宗师》有“蘧然觉”,亦作惊喜解。
(7)物化:万物融合为一。


[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为蝴蝶,栩栩如生飞舞自得的蝴蝶,自己为适合心意而感到愉快。竟然忘掉自己是庄周了。倾刻间觉醒了,就惊喜的意识到自己仍然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为庄周呢?庄周和蝴蝶毕竟是有区别的。这种物我的变化就叫做物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养生主】

《养生主》的主旨是讲庄子的“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其中主要阐述养生的要领和养神的方法。他主张顺应事物之自然之理,而不被外在的物欲所拘泥;忘却感情而不违逆自然。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吾生也有涯”至“可以尽年”,总论“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第二部分,从“包丁为文惠君解牛”至“得养生焉”。以包丁解牛喻养生之道,说明处理社会事物就象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游刃有余”地避开是非矛盾而生活。第三部分,从“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至“不知其尽也”。通过右师之介、泽雉不薪畜樊和秦失吊老聃,写除去形骸残全的观念,视生死如一和薪尽火传的本性,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听任命运的安排和天性的延展。


吾生也有涯 (1),而知也无涯(2) 。以有涯随无涯 (3),殆已(4) ;已而为知者(5),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6) ,为恶无近刑(7) 。缘督以为经(8) ,可以保身(9) ,可以全生 (10),可以养亲 (11),可以尽年 。(12)

[注释]

(1)生:生命。涯:一作崖,极限,边际。
(2)知:通智,智慧,知识。
(3)随:犹逐,追随、追求。逐即逐物,即《天下》中的“逐万物而下反”。
(4)殆:通怠,疲倦。已:助词,通了。
(5)已:此。而:还。为:从事,求。为知:追求知识。
(6)为:做。名:名利。
(7)刑:刑戮。
(8)缘:因,顺行。督:中,中道。经:常法。缘督以为经:因顺着名刑之间的自然之道做为养生的常法,达    到“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宗旨。
(9)保身:保全身躯,免遭刑戮。
(10)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免受思虑之苦。
(11)养亲:事养父母。庄子此观点与盂子说的“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有矣,未有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也”相类似。有训亲为精神或训亲为身者非。
(12)尽年:指享尽天年,保持自然的寿命而不使年寿夭折。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很疲倦了。明知如此,仍要汲汲以求地追求知识,那就会更疲倦了。做善事不能有求名利之心,做恶事不能有刑戮之若,顺着刑名之间的自然之道以为常法,就可以保全身躯,保全天性,奉养双亲,享尽天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0-2006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 ,砉然响然 (3),奏刀然 (4),莫不中音(5) 。合于《桑林》之舞(6) ,乃中《经首》之会 (7)。文惠君曰:(8)“善哉!技盖至此乎(9) ?”庖丁释刀对曰(10) :“臣之所好者道也(11) ,进乎技矣(12)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也 (13)。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4) ,官之止而神欲行(15) 。依乎天理(16) ,批大郤 17),导大窾(18) ,因其固然(19) 。技经肯繁之未尝(20) ,而况大軱乎(21) !良庖岁更刀 (22),割也;族庖月更刀 (23),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 。彼节者有间(25) ,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删。虽然,每至于族 (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 ,视为止(29) ,行为迟(30) 。动刀甚微(31) ,謋然已解(32) ,如土委地 (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 ,善刀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36)


[注释]

(1)庖(páo)丁:厨师。文惠君:梁惠王。
(2)踦(yǐ):犹椅,用力抵住。
(3)砉(xū):皮骨相离的微声。
(4)奏刀:进刀。?(huō):刀割物裂的粗声。
(5)中(zhòng)音:与乐音相合。
(6)桑林:商汤时的乐曲名。桑林之舞: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7)经首:尧时的乐曲名。会:犹合,指合乐,节奏。
(9)盖:通盍(hé)何,什么。
(10)释:放。
(11)好(hào):爱好,喜好。道:指规律,《天地》有“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
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干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指的就是规律。
(12)进:超出,超过。乎:于。
(13)赵本“牛”前有“全”字。
(14)遇:接触。
(15)官:感觉器官,指耳目等。官知:指视觉。止:不止。神欲:指精神活动。行:意为不行
不能敏捷活跃。
(16)依乎:依照于。天理:指牛的自然结构。
(17)批:劈。挪(xì):同隙,间隙。指牛骨节的间隙。
(18)导,引,入。窾(kuǎn):空。导大家:指刀引入牛骨节之间的空隙。
(19)因:循,顺着。固然:指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
(20)技:犹枝,经:经脉。技经:指经脉连接之处。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繁(qìng):指筋肉
纠结的地方。技经肯繁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紊”的倒文。
(21)軱(gū):毂轳的合音。骨与骨相接处象车轴于毂,所以称軱,这里指大骨头。陆德明《释
文》引崔馔注:“盘结骨。”
(22)良:善。岁:年。更:更换。
(23)族:众。族庖:一般的厨工。折:犹斫。
(24)十九年:指十年九年。删:磨刀石,磨石。发:磨。
(25)节:骨节。间(jiàn):间隙。
(26)恢恢:宽裕,宽绰。游刀:运转刀口。
(27)族:犹簇,筋骨纠结处。
(28)怵(chù):惕,小心谨慎。怵然为戒:小心谨慎。
(29)视:目光。为:因。视为止:目光专注。
(30)行为迟:动作因此而慢下来。
(31)微:轻。
(32)謋(huò):同磔,张,开,这里指骨肉相离的声音。解:解体。
(33)委:堆。积。此句后陈碧虚《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不补
不影响全文,未补。
(34)踌躇满志,从容自得而心满意足。
(35)善:同缮,修缮。
(36)养生:指养生的道理。


[译文]

厨师给文惠君宰牛,手触到的,肩抵庄的,脚踩着的,膝顶着的,都发出去奢的响声,进刀时砉砉的粗放声音,没有不符合乐音的。既符合《桑林》舞曲的拍节,又符合《经首》的乐曲节奏。文惠君说:“哎呀,太好了!技巧怎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巧了。最初我宰牛的时候,所看到的无非是牛;三年之后,就未曾看到过整个的牛了。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停止了而心神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劈开筋肉相连的间隙,导入骨节之间的空当,因循它本来的结构运转刀口,不曾碰到经脉筋骨相连的地方,更何况大块的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割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十年九年了,宰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刃还象刚刚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有空隙,而刀刃薄得象没有厚度一般,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空隙的骨节,宽绰地运转刀口,必定是有回施余地的,所以这把刀用了十年九年,还象刚磨过的一样。虽然如此,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觉得难下刀,不得不小心谨慎,目光专注,行动迟缓,动刀很轻,牛就哗啦解体了,就象土堆散在地上一样。这时,我提刀站着,环视四周,心安理得,把刀修治得干干净净而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0-2006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 (1):“是何人也?恶乎介也 (2)?天与,其人与(3)?”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4) ,人之貌有与也(5)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6) ,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7) 。神虽王(8) ,不善也。”(9)

[注释]

(1)公文轩:人名,姓公文,名轩,宋国人。右师:官名,指任右师的人。
(2)恶(wū)乎:何以,怎么。介:单足,引申为独特。
(3)其:犹抑,还是,或是。与(yú):通欤。
(4)是:指养生的生而言,即是性。独:与介意相同,都指刖刑砍去一只脚。
(5)貌:相貌,形状。与(yù):共,指两只脚共行。
(6)泽雉:野鸡。
(7)蕲:期,求。富:畜养。樊:笼子。
(8)王(wàn8):通“旺”,旺盛。
(9)不善:不自由。


[译文]

公文轩看到任右师的人惊讶的说:“这是怎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只有一只脚呢?这是天性,还是被人砍掉的呢?”公文轩又说:“这是天性,不是人为。这是天性使他只有一只脚的,人的天性的形体本来是两只脚并行的,因而可知这是天性,并不是人为。野鸡十步一啄食,百步一饮水,也不期求被畜养在笼子里。精神虽然旺盛,但行动不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006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聃死 ,秦失吊之 ,三号而出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 ,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 ,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 ,必有不蕲言而言之 ,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 ,忘其所受 ,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 ,火传也 ,不知其尽也。

[注释]

(1)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末期道家的创始人,对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有较大的贡献
著有《道德经》(亦称《老子》)一书。
(2)秦失(yì):人名,姓秦名失,老聃的朋友。
(3)三号(háo):三,指古代的概数,非指三声,号,哭而不哀为号。三号,指大哭一阵。
(4)弟子:指老聃的弟子。夫子:指老聃。
(5)其人:指老聃的弟子。
(6)向:刚才。
(7)彼:指老聃弟子中哭的人。会:聚集。
(8)言:言说。
(9)遁:违背,违反。倍:增加,添加。
(10)受:禀受。
(11)刑:过错,过失。
(12)适:有时。来:指生。去:指死。
(13)帝:天帝或自然。县(xuán)解:悬解,道家对生死、得失等都持无所谓的态度。
(14)指:手。薪:薪柴。
(15)火传:火种的流传。
(16)不知其尽:指不尽其性而言。


[译文]

老聃死去,秦失吊唁他,哭一阵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行的。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象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象哭自己的父母。你们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说的话而说了,不想哭而哭了。这是违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记了天性的享受,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过错。有时出生,是你们老师的应时;有时死去,是你们老师的顺乎自然。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悬解。”用手掰薪柴有穷尽,但火种流传却不穷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2006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间世

《人间世》以义名篇,所谓“人间世”即指人间的社会。本篇主要是庄子对待人与人的关系的处世哲学。这篇文章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颜回与孔子的对话,说明世故人情的难处,指出只有忘我才能处世,而忘我必须作到心斋。第二部分,通过仲尼告诫诸梁的对话,说明了庄子的义命观。这种义命观就是不得已而从之的忠君之德和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让人们达到不言不行的游世游心为主的极端消极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第三部分,通过颜阖与蓬伯玉的对话,说明了庄子厌恶暴君的思想、但又无能为力,只好以顺世代争,使自己返回到婴儿无疵的状态来对
待人事。第四部分,通过匠石见栋树的寓言,阐明了无用是大用的观点。庄子主张以无用的避世态度来对待社会的一切,才是绝对的自由,才是神人、至人的最高境界。第五部分,通过南伯子紊游商之丘见大木和对支离疏长相的描绘以及孔子与接舆相会得到的讥讽,说明了有用之害和无用是大用的道理。但是,本篇有“与天徒”的平等思想和“心莫若和”而“和不欲出”的不走极端的辩证思维的极积意义。

辩证思维的极积意义。

颜回见仲尼 ,请行 。曰:“奚之 ?”曰:“将之卫 。”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 ,其年壮,其行独 ;轻用其国 ,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 ,若蕉 ,民其无如矣 。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 ,乱国救之 ,医门多疾 。原以所闻思其则 ,庶几其国有廖乎 !”仲尼曰:“? !若殆往而刑耳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者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 ;知也者,争之器也 。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且德厚信矼 ,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 ,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 。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曹夫 !且苟为悦贤而恶
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 ,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 。而目将荧之 ,而色将平之 ,口将营之 ,容将形之 ,心且成之 。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 ,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 ,纣杀王子比干 ,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 ,以下拂其上者也 ,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 。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肯、敖 ,禹攻有扈 ,国为虚厉 ,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 。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苦必有以也 ,尝以语我来 !”颜回曰:“端而虚 ,勉而一 ,则可乎?”曰:“恶!恶可 !夫以阳为充孔扬 ,采色不定 ,常人之所不违 ,因案人之所感 ,以求容与其心 。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 ,而况大德乎!将执而不比 ,外合而内不皆 ,其庸讵可乎 !”“然则我内直而外曲 ,成而上比 。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 ,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入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 。擎跽曲拳 ,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人亦无疵焉 ,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滴之实也 ,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曰:“恶!恶可!大多政 。法而不谍 ,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 ,吾将语苦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 ,暤天不宜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 。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 ,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 ,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人游其樊而无感其名 ,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 ,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波阂者 ,虚室生白 ,吉祥止止 。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 ,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 ,伏戏、几蘧之所行终 ,而况散焉者乎 !”


[注释]

(1)颜回:人名,姓颜名回,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仲尼:孔丘的字
(2)请行:辞行。
(3)奚:何处。之:往。
(4)卫: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国名。
(5)卫君:指出公輙。一说卫灵台蒯聩,非是,因颜回此时已死。
(6)行独:行为自专独断。
(7)轻用其国:指轻率处理国事。
(8)不见其过:不自知自己的过错。
(9)死者以国量乎泽:死尸填充国中的泽地。
(10)蕉:通焦,焦枯。
(11)无如何:无可奈何。
(12)去:离开,离去。
(13)就:趋从,此处为作官、就任。
(14)医门多疾:良医门前多病人。
(15) 则:道理,办法,一本则前有“所行”二字可供参考。
(16) 庶几:也许可以,差不多。瘳(chōu):病愈。引申为恢复元气。
(17) ?:同“嘻”,叹词,表示惊惧、惊叹。
(18) 若:你。殆:将要,恐怕。刑:刑戮。
(19) 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指先立己而后立人。
(20) 未定:没立稳。
(21) 暇:空闲。暴人,残暴的人,指卫君出公輙。
(22) 荡:犹溢,过分,过量。
(23) 轧:亦作礼,倾轧。
(24) 器:工具,手段。
(25) 尽:善于。
(26) 德厚:道德纯厚,信矼(qiāng):信行确实。
(27) 术:通述,陈述,叙述,绳墨:木匠打直线的工具,比喻规矩或法度。
(28) 命:命名。
(29) 菑:灾的异体字,灾害。
(30) 若:你。诏:告,多用于上告下。
(31) 王公:指卫君。乘:凭借。人:指颜回。捷:胜。
(32) 而:同汝,你。荧(yíng):指迷惑不解,与《齐物论》的“是黄帝之所听荧”的荧相同。
(33) 而:同汝,你。色:气色。平:平静。
(34) 营:营救。
(35) 形:外形,表现。
(36) 成:行成,妥协。
(37) 厚言:忠厚的言论。
(38) 桀:夏朝的最后一帝,是暴虐无道的暴君,关龙逢(páng):桀的贤臣,因谏桀而被害。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2-11-2006 11:3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06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9) 纣:殷朝最后一帝,也是暴君,他的庶叔比干因忠谏而被他挖心而死
(40) 伛拊(yǔfù):怜爱抚育,伛同妪.拊同抚。人:指国君。
(41) 拂:违背。
(42) 修:好,善。挤:排挤。
(43) 丛枝、胥、敖:小国名,《齐物论》为宗脍、胥、敖。
(44) 有扈:禹时的一个部落。
(45) 虚:同墟,废墟。厉:厉鬼。
(46) 实:实利,指土地财赋等。
(47) 以:因。
(48) 尝:尝试。
(49) 端:端正,端庄。虚:谦虚,不做。
(50) 勉:勤勉。一:不二。
(51) 恶可:不可。
(52) 阳:指气质刚强。孔:甚。扬:张扬,宣扬。
(53) 采色:表情的轻易变化。
(54) 常人:一般人,普通人。不违:不敢拂逆。
(55) 察:凭据,压抑。感:想。
(56) 容与:自快,放纵。
(57) 渐:逐渐,指小德一天天长进。
(58) 执:固执。执而不化:执一而不化。
(59) 外:外表,表面。内:内心。訾(zí):说人坏话,说人短处。不訾:不能批评自己的短处。
(60) 其:这样。
(61) 内直:内心正直。外曲:外表委曲。
(62) 成:自以为得当的看法。上比:上比古人的见解。
(63) 与天为徒:与大自然交结为友。
(64) 子:儿子。所子:所生所养的儿子。
(65) 而,同尔,你。人:别人。
(66) 人:世人。
(67) 擎(qing):执,指执笏,即大臣上朝拿着手板。跽:长跪,屈膝点地,挺身而跪。曲拳:
曲身抱拳鞠躬。
(68) 疵:缺点,毛病,作动词用指诽谤。
(69) 谪(zhè):诤。
(70) 大,通太。政:通正。
(71) 法:法规。谍:犹谍,当。
(72) 固:浅陋,固陋。
(73) 师心:以自心为师,坚持己见。
(74) 斋,本意为斋戒,引申为心地平静专一。
(75) 若:通“汝”,你。
(76) 易之:轻易失去。
(77) 暤(hào):通“皓”,明白。暤天:自然之天。《天地》“无为为之之谓天”即指暤天而
言。不宜:不如。
(78) 茹:吃。荤:肉食。一说指葱、蒜、韭一类的菜非是。
(79) 心斋:庄子哲学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绝对的排除感觉,取消认识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停
止人的思维活动去体认道的一种方法。
(80) 止:停止。下止同。
(81) 符:征,概念。《荀子·正名》的“心有征知”即此意,心止于符:即心止其所。
(82) 使:使用。此使后宾语斋省略。
(83) 樊:笼子,潘篱;这里指卫国的领域。
(84) 无门无毒:承前“医门多疾”说的。毒:药。
(85) 一宅:心灵聚一。
(86) 无行地难;走路不留痕迹困难。
(87) 阕(què):空明。
(88) 白:纯静。虚空生白:空明纯静的心静生出光明来。
(89) 止止,止其所止,止其宁静的心。
(90) 坐驰,指形坐而心驰。
(91) 徇:同循,顺。徇耳目内通:即《养生主》中所说的“官知止”。
(92) 纽:枢纽。
(93) 伏戏(牺、羲)、几蘧:上古时代的帝王名。
(94) 散:指散人,没有才识的一般人。


[译文]

颜回去见孔子,向他辞行。孔子问:“要到什么地方去?”颜回说:“我将到卫国去。”孔子又问:“去做什么事情?”颜回说:“我听说卫国君主,他年壮,他行为自专独断;他轻率处理国事,而不认识自己的过错;他轻率地用兵而不爱惜人民的生命,战死的人填满国内的沟壑,如同枯干的薪材一样,使人民无可奈何。我曾听先生说过:‘社会秩序安定的国家要离开它;社会秩序混乱的国家要去拯救它,就象良医门前多病人一样。’我愿意依据先生所说的道理,考虑治理卫国的办法,也许可以把卫国的症结治愈吧!”孔子说:“哎呀!你去了恐怕要受刑戮的!道是不能杂乱的,杂乱就多事,多事就干扰,干扰就有忧患,有忧患就不可救药,古代的至人,先立己而后去立人,如果自己的脚跟还没站稳,怎能有闲空去纠正暴人的行为呢?况且你也知道追求道德之所以过分而才智之所以外露的原因呀!道德的过分在于求名,才智的外露在于争胜。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而且德性纯厚,信行确实,未必达到投合别人的气味,即使不与别人争名夺誉,也未必达到投合人心。如果你强用仁义规范的言论陈述于暴人的面前,这是用别人的过失来显示自己的美德,认为你是害人。害别人的人,别人必定反过来害他。你恐怕要为人所害了。况且,假如卫君喜欢贤人而厌恶不肖之徒,何必用你去追求有异于人呢?你除非不向他诤谏,否则卫君必定乘你言论的漏洞而争他的胜辩。你将会眼目迷惑,面色平平,口里营营自己,态度恭顺,内心就会迁就他的主张了。这是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叫做愈救过错愈多,顺从一始就会没有穷尽,假如一开始他就不信忠厚的言论相劝,那你就一定会死在暴君的面前了。况且,过去夏粱杀关龙逢,殷纣杀王子比干,都是由于他们是注重修身以下位怜爱人君的臣民,以在下的地位违背君主。所以君主因为他们修身来排挤他们。这是好名者的下场。过去尧攻打丛枝、胥、敖,禹攻打有扈氏,使这些国家成为废墟厉鬼,国君被杀,他们用兵不止,他们追求土地田赋不已,这也都是追求名利的结果,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名利问题,就是圣人也无法战胜它,何
况你呢!虽然如此,你必定有你的办法。试说给我听。”颜回说:“态度端庄而内心虚静,勤奋自强而精神专一,这样可以吗?”孔子说:“不!不可!卫君气质刚强,张扬不止,表情无常,一般人都不敢违背他。压印别人的劝告,以求内心的放纵。这种人每天用小德感化都不成,何况用大德来劝说他呢!他将固执不化,即使外表附合而内心也不能批评自己的短处。你用的方法怎么说可以呢!”“那么我就内心正直而表面委曲求全,以自己认为得当的看法上比古人的见解。内心正直是与大自然结为友。与大自然结为友,知道人君和我,都是天生的,而偏要将自己的言论祈求别人称善呢,祈求别人不称善呢?象这样的人,人们都把他叫做天真无邪的童子,这就叫做和自然同类的人。外表上委曲求全的人,是与世人同类的人。擎笏跪拜,曲身拱手,
这是做人臣的礼节,人们都这样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做一般人都做的事情,人们也就不指责我了。这就叫做与世人同类。援引成说上比古人,和古代贤人同类。援引的言论虽然都是教训和诤谏的根据,但是古代就有这种情况,并不是我创造的。象这样,虽然直率而下出毛病,这就叫做和古人同类。这样做可以吗?”孔子说:“不!不可以!纠正的太多了,办法不通达,虽然固陋也可以免罪,然而,只不过如此而已,怎么能够达到感化呢!你太坚持自己的成见了。”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请问你有什么办法?”
孔子说:“你以斋戒清洗心中的欲念,我将要告诉你的是这种方法,你有诚心去卫国做事救人,哪里有这么容易的呢?你以为容易,可暤天也不容许,便是违背了天理。”颜回说:“我的家境贫寒,不饮酒,不吃荤,已经有好几个月了。象这样,就可以算是斋戒吗?”孔子说:“你说的是祭把的斋戒,不是我所说的内心斋戒。”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内心的斋戒?”孔子说:“你要使心志高度集中,屏除一切杂念,而要用心灵去体认,不仅用心灵去体认,而要用气去感应,声音只在于耳,思虑只在于概念,气是以空虚对待万物。只有道才能集结在虚之中,这种虚静,就是心斋。”颜回说:“我没有听到心斋时,实在觉得我颜回自身的存在。听到了心斋之后,就觉得未尝有我颜回存在了。这可以叫做虚吗?”孔子说:“你说得十分详尽了。我告
诉你,假如能够进入这种藩篱之中邀游,而不为名位所动,能听进的话,就说;听不进的话,就不说。不开启门户就不会遭到毒害,把心志专一起来寄托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地,就差不多了。不走路容易,走路不留痕迹困难;为人情所驱使容易造假,为自然所驱使难以作弊。只听说过有了翅膀才能飞翔,没有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的;只听说过有了知识才能认识事物,没听说过没有知识却可以认识事物的。看那空明的心境,就会了解,只有把内心空虚起来,才可以产生纯洁的状态,吉祥就来临了。如果不能止其所当上,这就叫做形坐而心驰。使耳目感觉向内通达而排除心灵的理性,鬼神也会前来归附,何况是人呢?顺应这样万物的变化,正是禹和舜所把握的关键,伏牺和几蓬也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何况是普通人呢?”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2-11-2006 11:3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006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 ,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 ,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 。匹夫犹未可动 ,而况诸侯乎 !吾甚栗之 。子尝语诸梁也曰 :‘凡事若小若大 ,痹不道以欢成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 ;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 。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 ,爨无欲清之人 。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 。子其有以语我来 !”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 :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 ;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 ,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丘请复以所闻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 ,远则必忠之以言 ,言必或传之 。夫传两喜两怒之言 ,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 ,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 ,妄则其信之也莫 ,莫则传言者殃 。故法言曰 :‘传其常情 ,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 ,始乎阳 ,常卒乎阴 ,大至则多奇巧 ;以礼饮酒者,始乎治 ,常卒乎乱 ,大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 ;其作始也简 ,其将毕也必巨 。夫言者,风波也 ;行者,实丧也 。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 。故忿设无由 ,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 ,气息莽然 ,于是并生心厉 。剋核大至 ,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 ,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 !故法言曰:‘无迁令 ,无劝成 。过渡益也 。’‘迁令’‘劝成’,殆事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 ,至矣。何作为报也 !莫若为致命 。此其难者 。”


[注释]

(1)叶(shè)公子高:楚庄王侣的玄孙尹成子,被封于叶,名诸梁,字子高。使于齐:出使到齐国。
(2)王:楚国的国君。使:派遣。重:指任务重大。
(3)甚敬而不急:态度十分恭敬而办事却不着急。
(4)匹夫:一般人,普通人。
(5)诸侯:国君,指齐王。
(6)栗,害怕,恐惧。
(7)子:先生,指孔子。
(8)若小若大:不论小大。
(9)寡:很少。道:大道。欢:欢快,双方乐意。成:成功。
(10) 人道之患:指人为的刑罚之患,即国家的刑罚。
(11) 阴阳之患:阴阳气失调的病患,即人身的忧苦。
(12) 执粗:用粗茶淡饭。臧:美好,精细。
(13) 爨(cuàn):烧人做饭的人。清:凉。
(14) 内热:心中有火。《阳则》有“使其君内热发于背。”
(15) 不足以任之:不能够承受它。
(16) 其:请求的语助同。
(17) 大戒,指应当遵守的戒条或法则。
(18) 命:天命,天性,必然性。庄子是讲命定论的,所谓命定论就是“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19) 义:人义,行为适宜,人为的。庄子的义就是不得已而从之的忠君之德,是他的义命观的
内容之一。
(20) 解:解释。
(21) 适:到,往。无适:不论到什么地方。
(22) 易施:改变移动。前:当前。哀乐不易施乎前:指不依前境哀乐为之转移,即《养生主》
中所说的“哀乐不入”。
(23) 行:实行,执行。情:情实。行事之情:按实际行事。忘其身:忘掉自己的得夫哀乐。
(24) 复以所闻:再把听到的说一说。
(25) 交:交往,国家间的外交。靡(mǒ):通摩,顺,爱。《马蹄》有“喜则交颈相靡”即此
意,相靡以信:即以信相靡的倒装,指以信任相亲怜。
(26) 忠之以言:用语言表达相互忠诚。
(27) 言必或达之:语言必定要有人传达它。
(28) 两喜两怒:双方都高兴,双方都愤怒。
(29) 溢:夸张。溢美:夸大好处。
(30) 类忘,类似谎言。
(31) 莫:通漠,薄,淡漠。信之也莫:不着人相信。
(32) 殃:遭殃。
(33) 法言:指古代的古语、格言。
(34) 常情:合乎平常情感的言词。
(35) 以巧斗力:以技巧角斗争力。
(36) 阳:明朗,公开。
(37) 阴:阴谋,暗算。
(38) 大:通太。大至:大至,大甚,太过分。奇巧:特别的机巧,即指阴谋诡计。
(39) 治:指规规矩矩。
(40) 乱:迷乱。
(41) 谅:信,诚实,谅解。
(42) 鄙:鄙陋,庸俗,鄙视。
(43) 简:简单,单纯。
(44) 巨:艰巨。
(45) 风波:捉摸不定。
(46) 行:行为,做事,作为。实丧:得失。
(47) 危:危难。
(48) 忿:忿怒。设:设置,引申为发作。无由:没有别的原因。
(49) 偏辞,偏面的言词。
(50) 音:叫。不择音:狂呼乱叫。
(51) 茀(bó):犹勃,气息急促的样子,怒气发作的表现。
(52) 厉:恶,害。心厉:心中的恶念,指客人的意识。
(53) 剋核:苛责。
(54) 不肖:不善,不贤。应:报答。
(55) 所终:结果,下场。
(56) 迁:变迁,变更,更改,迁令:改变命令。
(57) 无劝成:不加主观劝解的作用促进它。
(58) 益:增加,添加。
(59) 殆事:害事。
(60) 养中:修真养性。
(61) 作:作意。报,指齐国给的报答。
(62) 莫昔:莫如。致命,指传达国君的指令。
(63) 难者:指不难。



[译文]

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问孔子说:“楚王派遣我的任务是重大的,齐国接待使者,表面上很恭敬而实际上不着急。普通人尚不能说服,何况是诸侯呢!我很怕他。你曾跟我说过:‘凡事不论小大,很少不按大道去办能达到双方满意而成功的。事情如果办不成,就必然有人为的刑罚之祸患;事情办成了,也必有阴阳气失调的病患,无论成败都不遭祸患的人,只有得道的人才能做到。’我吃的是粗茶淡饭而不精细,烧火做饭的人没有请求乘凉的。现在我早晨接受使命而晚上就要喝冰水,我是心中有火吧!我还没有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就已经发作阴阳气失调的病患了。事情如果办不成,必定遭到人为的祸患。这双重祸患,做人臣的实在承受不了,你有什么办法告诉我吗?”孔子说:“天下有两种引以为戒的戒条:一是天命,一是人义。子女爱父母,就是天命之性,无法用心思解释;臣子奉君主,就是人为之义,无论到哪里都不会没有君主,是没有什么办法在天地之间所能逃避的。这就是所谓的戒条。所以子女事奉双亲,不论在什么去处都不停止它,是孝道的最高境界;人臣事君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熊停止它,这是忠道的最高境界。自我修养心性不以哀乐为转移,知道事难无可奈何而安心去做,是德性的最高境界。为人臣子的固然有所不得已。按实际行事而忘掉自己的得失,哪里还有时间去乐生而怕死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我再把听到的告诉你:凡是结交邻近的国家就必定以信用相亲顺,远道的国家就必定用语言表达相互忠诚,用语言就必定用使臣传达。传达双方都高兴或都愤怒的言词,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使双方都高兴必定要多说好话,使双方都愤怒必定要多说坏话。凡是添加都类似谎言,谎言就不着人相信,不相信传话的使臣就遭殃了,所以古语说,‘要传达合乎常情的言词,不要传达过当的言词,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况且用技巧角力争胜的人,开始时明朗公开,到后来则搞阴谋暗算,太过分时就搞阴谋诡计;以礼喝酒的人,开始规规矩矩,到后来迷辞无章,大过分时就淫乐百出了。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谅解,到后来就相互鄙视;做事开始时很简单,到结束时就艰巨。语言就象风波一样捉摸不定;传达语言的人,有得有失。风波容易刮动,得失容易危难。所以忿怒发作没有别的原因,就是由于花言巧语和片面言词。困兽要死时狂呼乱叫,怒气发作,于是产生害人恶念。苛责过分时,就必定产生不善的恶念报复他,而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如果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谁能知道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所以古语说:‘不要改变使命,不要强求成功,过渡就是‘溢’。改变使命,强求成功,都是有害的。成就好事要很久,做成恶事便来不及改正,可以不慎重吗!心神顺着外物的变化而邀游,寄托于不得已而保养心性,最好了。何必专门去考虑齐国的报答呢!莫不如如实地传达国君的意见,这会有困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1-2006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闺将傅卫灵公太子 ,而问于蓬伯玉曰 :“有人于此 ,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 ,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 ,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蓬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 ,慎之 ,正女身也哉 !形莫若就 ,心莫若和 。虽然,之二者有患 。就不欲入 ,和不欲出 。形就而入,且为颠 ,为灭 ,为崩 ,为蹶 。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波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 ,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兀崖 ,亦与之为无崖。达之,人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 ,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 ,几矣 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怒也 时其饥饱 ,达其怒心 。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夫爱马者,以筐盛矢 ,以娠盛溺 。适有蚊虹仆缘 ,而拊之不时 ,则缺衔 ,毁首碎胸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可不慎邪?”


[注释]

(1)颜阖(hē):入名,姓颜名阖,鲁国的贤人。《让王》有“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市先焉”,哀公欲见颜阖,而颜阖不士的故事。傅:师傅、老师。
(2)蘧(jù)伯玉,人名,姓蘧名媛,字伯玉,卫国的贤大夫,孔子的朋友。《阳则》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仕”的记载。
(3)人:指蒯聩。
(4)天杀:天性刻薄。
(5)与:相与。方:法度,原则。
(6)适:只。适足:只能。知:通智。
(7)之,指太子。
(8)戒,警惕。
(9)慎:谨慎。
(10) 女:同汝,你。身:自身,自己。
(11) 形,外形,外表。
(12) 和:和顺。
(13) 之:此,患,祸患,危险。
(14) 人:进入,陷入。
(15) 出:露出,显现。
(16) 且:将。颠:颠倒,堕落。
(17) 灭:灭亡,毁灭。
(18) 崩:坏,败坏。
(19) 蹶:跌倒,失败。
(20) 町畦(tingqi):田园所限的区域,引申为限制、约束。
(21) 崖,通涯。无崖:无拘束。在庄子看来,正人先正己。正已与孔子的正己不同,是成为婴儿,为无町畦,为无涯,而归于无疵。这是对老子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思想的发展。
(22) 疵:病,引申为毛病、缺点。
(23) 妆:你。
(24) 怒:奋举,奋发,与《逍遥游》中“怒而飞”的怒意同。当,通“挡”。辙:本指车轮碾
过的沟痕,俗称车道沟。此处则指车轮。
(25) 是:自是的是,指自负,美:美化,夸大。
(26) 积:多次,屡屡。伐:夸。之:指为声、为名、为妖、为孽。而:你。
(27) 几矣:危险了。
(28) 决:决断。
(29) 时其讥饱:食之以时。
(30) 达其怒心:不触犯他的怒心。
(31) 盛(cheng成)。矢:屎的借字。
(32) 蜄(shen):回蜃,大蛤壳,溺:尿的借字。
(33) 适:偶然,蚊忙:牛蛇,俗称瞎蛇。仆缘,附着,叮
(34) 拊:拍打。
(35) 缺衔:咬断口勒。
(36) 毁首,毁掉宠头。碎胸:挣碎肚带。
(37) 意:主意。亡:夫。


[译文]

颜阅将要做卫灵公太子蒯聩的老师,向蘧伯玉请教说:“在这里有一个人,他天性刻薄,对他不用法度管教就会危害我们的国家,对他要加以法度管教就会危害我的人身。他的才智只能认识别人的过错,而不能认识之所以产生过错的原因。象这样的人。我怎么对待他呢?”莲伯玉说:“问的好啊!要戒备他,要审慎地对待他,先正你自身!外表要随顺迁就,内心要浑融和顺。虽然这样,这两者也述避免不了祸患。迁就不要陷入太深,随和不要过于显露。表现出迁就得太深,就要颠败毁灭。浑融随和过于显露,他以为你为了争名声,就会招致不祥的祸患。他如果象婴儿那样无知,你也和他一样象婴儿那样无知;他对事毫无分别,你也随他对事毫无分别;他要无拘无束,你也随他无拘无柬。这佯就会万无一失,引导他达到不犯错误的地步。你不知道那螳螂吗?奋力举起他的臂膀去阻挡车轮前进。它不知道自己不能胜任,这是因为它把自己的力量看得大大的结果。要戒备啊!要审慎啊!你要屡次夸耀自己的长处去触犯他,那就危险了。你不知道那个养虎的人吗?他不敢用活物喂它,怕它捕杀活物时引起它的愤怒;不敢用整个的物喂它,怕它撕裂整个物时引起它的愤怒;知道它什么时候饥饱,不触犯它的怒心。虎与人虽然异类,然而它却亲近饲养它的人,就是因为饲养者能顺从它的天性。所以被它吃掉的人都是逆它的天性的。那爱马的人,用筐盛马屎,用大蛤壳盛马尿。偶然间有只牛蛇叮在马身上,而拍打牛虹在马不在意时,马就咬断口勒,毁掉宠头,挣碎肚带。本意在于达到爱马,而这种爱的结果却适得其反,这可以不审慎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5-2024 12:58 AM , Processed in 0.07045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