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abloli

大陆人看台湾 - 系列文章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2-2012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pabloli


    利與簡潔?  我感觉这又在吹牛~~  你给我找一些便利简介台湾社区论坛,我好去逛逛~~



网页设计的美工是最基本的,如果网页设计都这么马虎,实在让人无语~~ 为什么一定要看数据?



  而百度,QQ,新浪,本身就有各种形式丰富的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2-2012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人 在台湾 开会吃便当  
2012/02/08 | 流年影絮/上海

在台湾生活一学期,难忘的是,开学第一天学校安排了逃生课。我们在宿舍走廊集合,由楼长解释如何使用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讲解完毕,楼长带我们走逃生楼梯到操场,听老师给大家介绍逃生常识和学校概况。这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经常跟大陆的同学朋友提起逃生课,因为生命最重要。

在台湾学习和大陆也有许多有趣的小不同。比如,第一次去上课,发现我是全班最早来的,上课时间要到了,还有好多同学没到,老师也没来。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手里拿着零食、奶茶,甚至有拎着饭盒便当的。我当时很讶异,更吃惊的是,老师发通知开会的邮件,末了还写上是否提供午餐。我记得有次会议提供午餐,进到会场,每人桌上放一个餐盒,会议开始后,主任在台上讲话,同学们在台下吃饭。一开始我很不好意思吃,看到其他同学若无其事地吃饭,我也开始享用午餐了。当我告诉大陆同学我边开会边吃饭的故事,他们都很吃惊,因为在大陆学校,给学生的开会通知是时间地点,一般不提供餐点,更不会有老师给学生开会,学生在吃饭的事。

还有一次,系里开讲座,讲座很火,阶梯教室坐满了人,有同学站着,我发现我们系主任也站着,没人给她让座,甚至,她好不容易发现一个位子,却让给了学生,主任笑咪咪地招呼学生:“来来,小朋友,你坐这里”。在大陆,讲座上领导的位子是安排好的,位子只可能多(领导有可能因故没来),不可能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2-2012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2-2012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abloli 于 8-2-2012 09:49 AM 编辑
回复  pabloli


    利與簡潔?  我感觉这又在吹牛~~  你给我找一些便利简介台湾社区论坛,我好去逛逛 ...
阿什顿142 发表于 7-2-2012 10:50 AM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網路使用者的習慣,只要不是過於愚蠢的人都知道只要換個 template 或 css 就可以讓一個網站改頭換面了…

你們可能習慣於山寨,審美關過於孱弱,所以對這點不太瞭解吧…

http://www.tianyayidu.org/tyread_tianyacity_content_333_1_160667.shtml

喔,不要老是索要或是要別人證明什麼,你質疑的話,應該是你提出證據來反駁,而不是噴口水(至少我都還貼了兩張圖給你這小天才)…

我也不是你老爸,沒時間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2-2012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什顿142 于 8-2-2012 10:09 AM 编辑

回复 24# pabloli


   百度,QQ,新浪,本身就有各种形式丰富的论坛~
你在天涯社区或者猫扑网页社区创新也是山寨??   台人~


我只是上了几家台湾论坛,感觉非常差劲,所以觉得台湾的论坛网页设计太马虎,你就算抄也炒的起来吧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3901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2-2012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人 看台湾 和彼岸的距离 想像不到的远  
2012/02/09 | Jamicat/福建福州

记得和台湾的师父说过:“如果有一天,台湾岛漂移过来,那么你家就在我爸妈家的门口,我家就在你爸妈家的门口了。”直线距离2 50公里,不过是福州到厦门的距离。然而分隔62年,真正的距离又有多远?

在台湾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

轻声细语vs.鸭子路过

台湾:公共场合听不到有人大声喧哗,公共场合是要轻声细语的,连大老远喊人都没有。问过师父,如果两个人相隔10几米远要喊他过来但又不能大声喊,那该怎么办?师父说:“打电话啊!”原来如此。在捷运里几乎听不到有人在打手机,即使在打声音也超小声,更看不到有人为了多播放几声刺耳的手机铃声而迟迟不接电话。捷运上贴着手机通话礼仪:“轻声细语,长话短说,简讯传送”。

大陆:这点大陆做得超级烂。打电话像吵架,唯恐全车人听不见,没事也要聊上大半小时,山寨手机大声放着山寨歌曲。小孩哭闹不停,公共场合小朋友们路过就好似几万只鸭子路过一般,令人头痛不已。这些都是大陆最常见的现象。轻声细语,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倒不是说所有的地方都必须轻声细语,但至少在公共场合必须如此,这是对他人的尊重。

排队有序vs.亲密接触

台湾:排队文化让人很震撼,电梯上都自觉靠右站,乘车排队有秩序地上,买东西吃也是排队,这些倒不算什么,在展馆里上千人排个 S型队伍没有隔离的,竟然都不乱。而且排队时都无需担心有人插队,也没有人会一直贴在你身后推你向前,放心聊天玩手机就好了,很快就轮到你了。

大陆:电梯靠右站,这倒是在几个大城市有这么做了。排队让人很纠结,不得不盯紧前方,插队的人只多不少,排在你身后的人总是做最亲密的接触,你向前一步他再往前一步继续贴紧你,这真让人火大。

禁止吸菸vs.烟雾弥漫

台湾:绝对看不到有人随地吐痰,生病了自觉戴口罩。公共场合不能抽菸,闻不到讨厌的菸味。抽菸是可以检举揭发的,会被罚款。其实重金罚款还是蛮有效的,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大陆:在大陆我最怕的就是,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大声讲电话、放恶俗的歌曲、插队、公共场合抽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大陆任何地方,“啊呸”的声音此起彼伏。由于我常常被从别人嘴里飞出来的痰飙到,或者是被唾沫星子飙到,因此对吐痰是极怕也极其敏感。

在大陆的公共场合,人们打喷嚏也常常不捂嘴,鼻涕喷在你脸上手上或者端的饭菜里,这都是毫不夸张的事。在大陆的文明城市里,市中心都还可以看到父母带小朋友随地大小便。虽然现在公共场合禁止抽菸,但大家还是照抽不误,让人不得不被迫吸二手菸。

贴心设施vs.掀衣哺乳

台湾有许多贴心的公共设施,让人觉得这个地方的人心思细腻,又很有爱。

台湾:除了男女厕所,另外还设有哺集乳室和亲子厕所,是十分注重个人隐私和体贴关怀女性的一项设施。

在捷运里拖着行李走的时候,突然有个路人从我身后赶上来和我说,前面有一部电梯,你们可以坐电梯上去。原来那电梯是专门给拖行李的人以及行动不方便的人使用,这样我们就不必拖着行李去和那么多人挤台阶式的电梯了。而电梯里的按键也很人性化,写的不仅仅是 1、2、B1这种数字,而是写着“月台层”“大厅层”等字样,一目了然,并有盲文标识,十分体贴的设计。而那个路人的热心提醒也令人觉得好窝心。

大陆:当众掀衣哺乳以前很常见,现在城市里也算少了。没有这些贴心的设施,妈妈们只能带着小男孩进女厕,或者干脆随地大小便。

历史建筑vs.野蛮强拆

台湾:建筑比较破旧些,大概都是早期建的,但很少遭遇强拆,几乎要所有业主都签字同意了才可拆楼。尽管建筑老旧,却有太多的细节与设计而让你觉得这个城市有多么舒适。很多老建筑都保存得很好,都还在使用中。一个有历史建筑的城市是很不一样的,你可以看到“过去”,并与之产生连结,时光交错,是一种多么微妙的感觉。如果你连“过去”都无法找到,又如何期待“未来”呢?

大陆:这片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土地,曾经拥有无数美丽的中国古典建筑,也有许多精美的殖民建筑。原本这些古迹足已令台湾人羡慕。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上千年历史的建筑挺过了无数战争,却挺不过和平年代的推土机。为了经济发展,为了利益,它们被野蛮强拆。

在它们灰飞烟灭的土地上,一栋栋相似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棵棵大树被拦腰砍断。到最后,全中国几乎每一个中小型城市、县城(除了西部)几乎都长一模一样。到处是工地,尘土飞扬。有人说,以前是国破山河在,现在则变成国在山河破!

中国人喜欢用摩天大楼来显示经济实力。但,这有意义吗?在别人眼里,充其量只是个没品的暴发户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9-2-2012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abloli

我只是上了几家台湾论坛,感觉非常差劲,所以觉得台湾的论坛网页设计太马虎,你就算抄也炒的起来吧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39011/
阿什顿142 发表于 8-2-2012 10:07 AM


你的教育程度是不是很低?一定要將話說得很明白你才看得懂?

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網路使用者的習慣,意思就是說:你這個大陸人的愛好以及習慣肯定不是我國網站設計上的考量…

更何況美醜是一種自由心證,好比大陸人喜歡聽那種歌劇式的「美聲」唱法,而外國人則聽起來覺得很土、很噁心,但一般禮貌上也只會說「很有特色」,不會碰到一個大陸人就說你們的「美聲」唱法很土、很噁心…

更不會在別人很客氣的說:「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愛好」時,還一直宛如錄音機般的重複,就是要別人打他臉他才開心…

你如果再跟錄音機一樣的不斷重複這種無聊的話題,我懶得回應…

我想也沒有大馬華人會去相信一個民族主義的愛國青蛙在井底對於外面世界、台灣的幻想,而不去相信那些實際到過台灣的人的經歷,請針對主題,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2-2012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什顿142 于 9-2-2012 02:06 PM 编辑

回复 27# pabloli


   哥笑了~   

全帖都在褒扬弯弯?  真当除弯弯外的人都是白痴啊。


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  台湾人丢人的事情,多着去了~ 想要了解一点吗,井底蛙
我好多资料呢。 你上面描述内地人的行为,在台湾很多~~


我只是对台湾连最基本的网页设计都如此不用心,其他更不用说了~~  别在这吹牛了

美声唱法垃圾? 好像去国外歌剧院表演的内地人远远多过弯弯人啊。。

你又那只X眼,知道我喜欢听美声唱法了,弯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2-2012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阿什顿142

抱歉,我對歇斯底里的人沒轍~

看轉載吧…




《大陆人看台湾》与彼岸的距离以光年计算  
2012/02/10 | Jamicat/福建福州

前阵子台湾大选,引发了此岸对彼岸的各种羡慕。

民主,就不用比了,因为根本就毫无可比性。用最经典的一句话就可概括完毕:台湾人大选那天晚上才知道他们的下一任总统是谁,而我们,早在4年前就已经知道了下一任领导人是谁了。

民不教国之过

再看看大陆这4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全国的齐心让人觉得这个国家很有希望。奥运会也着实让中国人风光了一回。没想到2008年一过,各种离奇搞笑的新闻事件和政策不断上演,道德水平下降到有史以来最低点,对政府的不信任度也下降到历史最低点。政府的不作为与地方政府的胡作非为,以2011年的723动车事故达到顶峰,继而是红十字会事件、每日一出的食品问题,再淡定的人都无法继续淡定。从小就不喜欢关注政治的我也开始关注了起来。2011年,是我对这个国家最失望的一年,甚至可以说是绝望。

某教授这样形容中国人:尚礼仪又缺少公德,知足常乐却又梦想爆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耿直又圆滑坦诚又世故多疑又轻信,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矛盾又复杂。另外还可补充几句:少数人的素质提高但多数人的素质急剧下降,少数人审美品味提高但多数人审美品味急剧下降,民众的智商日益增长,而官员们道德水平日益下降。如何让中国的官员们学会讲人话,成为全球性的难题。

两岸的人,虽然拥有相似的容貌,却有着全然不同的气质。为何两岸人民的素养差距会如此巨大,这是值得大家思索的问题。而我认为:民不教,国之过。

不好一定要讲

记得在一个视频里看到,一个台湾女大学生说:“你要永远站在反对党的角色,不好的一定要讲,不能不好的你还看不到,那你就是愚民。”这句话深深刺激了我。

之前在博客的左侧曾经挂了一句话:“无论有多么难,我们都要成为明媚的女子,不再让自己的眼睛看到人世的伤心。”现在我拿掉了,我一直希望自己的眼睛看见的都是美好的事物,不想写这样的批判性文章,我不是愤青。可当一个社会,荒唐到无法让你淡定时,还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要求民主要求言论自由,站在反对的立场上,骂政府,并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更非无理取闹,而是因为,我们爱这个国家!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看到台湾不好的一面,为什么没有看到大陆好的一面。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当然更没有完美的社会,台湾也有不好的一面,他们自己也都在批评,但我作为只游历了6天的游客,没有待上一年半载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批评。而大陆,是有它好的一面,那些没有素质的人也许都很善良,也有许许多多素养极高的大陆人,但上面所写的那些(见《旺报》2月8日两岸征文版〈和彼岸的距离想像不到的远〉),算是非常普遍的现场吧。

从欧洲回来,我还没这么深的感触,心里多少还会辩解一番:欧洲人本来素质就很高嘛。5、6年前从香港回来给我的印象还不错,香港人素质也很高,但心里仍然会辩解:香港曾经被英国人统治过嘛。总有各种藉口不去正视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直到从台湾回来,完全不淡定了。同样是从62年前开始,同样是中国人在统治,为何62年过去了,却是如此不同?

大陆一心想要打造的和谐社会其实已经在台湾实现了。

别让人看不起

和大多数的大陆人一样,从小接受“一个中国”的思想,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是认为必须要统一的。一直到近年,随着对台湾的瞭解加深,而渐渐改变了想法,从台湾回来则是彻底颠覆了从小的想法。如果大陆如此继续发展下去,国民素质依旧如此低下,那真的没有资格去谈“统一”这件事。

2011年,越来越多台湾人在新浪开微博,带来不少新的思想,尽管双方的互动有许多磨擦和无礼谩骂,从最初的伤心到后来的释怀,越来越懂得该如何去看待这个分别了62年的小岛,越来越懂得如何去尊重这个在世界上地位“特殊”的人们。有交流总比继续各自封闭好的多。双方误会太多,也许将来慢慢会好些。

常常有人会问说台湾人是不是瞧不起大陆人。古人有句话说的好:“人必先自辱而后人辱之”,自己做了让人看不起的事情,不要说香港人台湾人,就是你身边的大陆人也一样瞧不起你。

我记得中学时老师常说,“走出了校门,你代表的就是这个学校,走出这个城市,你代表的就是这个城市,而走出了国门,你代表的就是祖国。”如果有一天,当你走出国门时,会为自己和身边的同伴觉得骄傲,那这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

此岸与彼岸的距离不是以海里来计算,而是光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2-2012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2-2012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什顿142 于 10-2-2012 03:06 PM 编辑

回复 26# pabloli
我对你这位台人,也很无语~~ 自吹自擂~~   几个内地人捧捧你们而已,其实内心不知道有多鄙视台湾。。 文革台湾嘛,阶级斗争,一搞就灵,不懂反省,却自大不已。

据我朋友游台回来反应,感觉真的非常不好~    不仅城市规划很乱,脏乱也成了台湾的传统,马路上发动机 机车轰轰作响,因为都是排放汽油,空气也很不干净。   
要知道内地二三线基本都用电动车了~~家家一台,甚至几台。
--




台灣的城市真的很醜


   我造訪過不少國際城市,儘管深愛自己的都市,但誠實的說,台灣的城市真的很醜,摩托車及汽車亂停,除了違規停車之外,騎樓、路肩、人行道到處可見停車;許多街道人行道不是付之闕如,就是太窄,突出的儀表、招牌、電線桿等障礙物讓人寸步難行;招牌凌亂,市容醜得難以想像;建築物久了之後,沒有適當維護及清洗,加上住戶裝的鐵窗、加蓋等突出物,變得很不好看。

都市的美與人民的經濟實力及品味有絕對的關係,人民富裕後建築物不僅會變得新穎高大,文化與精神層次的進展也會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國家富強時,文化活動活躍,豐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品味提升後,城市就更漂亮了。但是台灣的城市並未因多年的經濟發展而迅速改頭換面,雖然空間狹窄、早期規劃落伍、法令前瞻性不夠,是改造的障礙,但我們的品味不夠更是主因,如果有美感,我們還是可以在障礙下讓城市變得很美麗。


品味不足不僅會造成城市不美,也會阻礙創意,而影響到經濟及精神生活的提升。現代國家拜科技及商管能力的進步,文化活動的商業價值大為增加,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文創隨經濟發展變成產業的歷史演進過程也正在台灣重演,兩千三百萬人口已創造了二萬一千美元的國民所得,每年出版四萬餘本書、創作產值約八十億元的音樂、生產電視產值一千三百億、電影產值五十億。坦白說,文創產出雖然已經有長足的進步,內涵卻常為國人所詬病,譬如儘管電視產值高,節目品質實在讓人難以恭維,而且以人口數目觀之,這些產值與先進國家比仍微不足道。


政府正積極倡導文化創意產業,希望達到人民文化精神層次提升,經濟所得也增加的雙重好處。文創與品味密不可分,當人民的欣賞品味進步後,會激發文化活動的創新,提升文化的層次,如果台灣都市的醜反映出的是大家的品味不足,那麼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景就堪虞了。但是如果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大家的生活環境就會改善,美麗的城市將充滿了創意,不僅吸引遊客,也會有許多人來創造商機,這種結果會帶給市民更好的精神及物質享受。美國的匹茲堡是就是因為整個城市的脫胎換骨,從一個退化的都市變成了票選最適合居住的都市之一,也創造了許多綠城市商機。


都市的美不是由豪華的建築物堆砌起來的,而是市民一點一滴呵護及細心裝扮出來的成果,台灣都市今天的醜當然肇因於過去的因素,亂停車必定與停車位不足有關,房子外觀不整修一定與所得有關,其實有些民眾已經開始自發性做了許多,例如有的老公寓已美化了樓梯間或公共空間,有的商家已整理了騎樓等等,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大家不再忍受現狀,要求政府加速法令的調整,早日改善市容,從容易做的先做,例如學習先進國家的招牌規範,嚴格取締汽機車亂停騎樓、人行道、路肩,增加及加寬人行道等。


一個都市要改頭換面何其困難,如果被動等政府有所作為,起碼要好幾代才可能有明顯的成果,但只要市民有共識,美麗的城市可以讓大家精神享受更充實,也會激發許多創意商機,所以我們應主動要求政府調整法規及資源,讓城市更美麗,在這過程當中,我們也必須適度的犧牲權益,才能加快美化都市的腳步,我們的都市美麗之後,大家就是富有創意及品味的市民。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2-2012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一心想要打造的和谐社会其实已经在台湾实现了。


瞧你把这牛吹成什么样了,估计这里的陆人看客,看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的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2-2012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阿什顿142

笑,原來那一篇你只看到這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2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人在台湾》台中市容可向杭州学习  
2012/02/11 | 邵冬/浙江杭州

来台依亲3年多,走过不少台中马路,觉得还算干净,通往台中港的路又直又宽,中间两条分隔岛,植树有四排,很漂亮,但是这样的大马路不多,在一些次要的马路上,不少商店把广告牌移置到人行道,甚至是马路上,唯恐路人看不见;有些住家直接把盆栽拿到马路边,不仅有碍观瞻,也妨碍人、车;在市场附近的马路,常见有人摆地摊,员警为何不管?

我居住所在地的派出所斜对面,有一卖水果的店家,把商品放在行人道上,这些事若发生在杭州,城管立刻会上门查办,毫不留情,或许台湾的员警心地善良,觉得老百姓谋生不易,才会对这类违规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家住中兴大学附近,沿着自行车绿化步道有一条20多米宽的排水沟,两旁景色不错,但是气味难闻,我老对太太说:“我要给胡志强市长写信,治治这条臭水沟!”太太说:“你写啊!没人拦你!”边解释台中是日本殖民时期,按照京都样式,照搬的街道规画。这辩解没有说服力,也许当初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但现在臭气冲天,边上虽有长长的靠椅,但从不见人来此休息闲话,何不将上面植树种花辟为公园,岂不美哉?

在公园散步,发现一些座椅旁常有遗弃的饮料盒,我对太太说:“我要去买把夹子,把这些东西清理干净!”但我环顾四周又消弱念头,因为不见有垃圾桶,为何不在公园的行人步道上多放些垃圾桶呢?

一次看到一辆轻便灵活的四轮电动车,身着工作服的清洁人员用夹子把废弃物放入车后的箱子内,奇怪的是,台中的清洁队员只夹大的垃圾,不夹地上的白色菸头?菸头在台中的马路边常可以看见,走1 0步至少可以找到3个,国光、统联、火车站的入口处,地上的菸头就更多了。

20多年前,杭州的马路跟公园比较脏乱,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杭州说:“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评价很中肯。但如今杭州变了,地上难见垃圾,走进洗手间,也闻不到臭味,不单风景区如此,一般的马路上也难见一个菸头,杭州风景区的厕所,堪称世界一流。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一是政府的措施,二是国民卫生素养确有提高。市政当局明白杭州旅游资源丰富,决心把杭州打造成一个休憩地,每个风景点、每条马路,都精心修缮改造,安排保洁工负责清理。

近年来,杭州马路变宽变直,商店的广告牌不随意制作,要求有一定水准,有些地段还要求统一,招牌要与店面平行,不允许垂直竖立,这一点与台湾大不同,这对路人寻找店家而言有些不便,但对市容的整体美感加分不少。杭州路面干净全靠保洁工开着电瓶车来回巡视清理,公车站及景点,有足够的垃圾箱,雨天之后常见高压水柱冲洗马路,这些都要许多经费。台中市政府也许经费不足,一时间做不到与杭州那样,但我觉得,台中是座文化城,期许台中的市容风貌,不久将来会有大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2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 台灣人看大陸 那篇被隱藏(怪怪,不准台灣人看大陸?)故發在此處

《台湾人在大陆》回趟父亲老家  
2012/02/11 | 小芬/台北市

去年9月,我去了一趟河南省孟州市,这里是父亲出生长大的地方,这趟短暂的寻根之旅,我看到了孕育父亲的土地以及血脉相连的亲友。而我也才明白,父亲的回忆和生活方式,即使经过数十年的隔离,今天依旧紧紧缠绕。

那是一个村舍错落、尘土飞扬的农村。我见到爸爸的两名弟弟、姨舅、堂哥、表妹,等十多人,他们外表大都削瘦、脸上布满皱纹;他们说着方言,速度极快,腔调坚硬,转向我时,却似乎无话可说,只是张着嘴看,憨直笑着。

傍晚,阿姨问我:“吃水饺好不好?”接着她走到院子里和邻居相连的围墙边上,朝着邻居家里喊着:“喂,老刘呀,你在家吧,有没有韭菜给我一点?”阿姨隔着墙拿了一大把绿油油的韭菜。而那顿现摘、现做的韭菜炒蛋水饺,成了我此行最美味的晚餐。

父亲述说着小时候上私塾的趣事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乐器敲打声和人唱戏、说话的声音。父亲告诉我,“村子里几个人组了河南梆子戏班子,种地不忙的时候,大伙儿就到村子底下那一家里去练。说不定是最近要表演呢!过去看看他们。”

我们父女走过灯光昏暗的泥土路,来到巷子最后一户人家。踏进敞开的门,平常晒玉米、花生的院子里有十多个人围成圆圈,蹲在地上,只有乐师和戏角或站、或坐着,差不多是摸黑在练唱。屋主立刻迎上来,让出两个板凳来给我们坐,父亲递给他两包菸和几百块人民币。他们接着唱了一整段的梆子戏,所有的观众屏息听着、看着,在这特别寂静的夜里,那戏曲的声音是那么的宏亮而美妙。我不经意转头看看父亲,看见他神情专注,摆着头、身体随着节拍应和着;我终于明白,梆子戏为何是父亲的挚爱,因为每当他欣喜的陶醉在韵律时,他重返了母亲怀抱的畅然与舒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2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2-2012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人看台湾》回望我们走过的历史路程
2012/02/12    厉放/现居香港

上一次去台北,得到两位朋友送的特别礼物,由长天传媒拍摄的历史纪录片《蒋介石之黄金祕档》和《最后岛屿:台湾防卫战1950-1955》。两个都是叙述1949年前后的历史事件,但却是从今日台湾的视角来看,这让我感到尤其新鲜和“势必一看”。

同一事件各自诠释

《黄金祕档》令我从不同角度去重温和回望历史。“蒋介石偷运黄金到台湾”是当年中学历史老师口中的“野史”和“传闻”,正由于“国库被蒋介石偷空,害惨了大陆的老百姓。”这是当时大陆的朝野共识。没想到,这么多年后竟然由这些黄金的“受益者们”将之昭然天下。我看到时代的进步,对历史的正视与尊重。

兴趣所致,随即我找到大陆CCTV拍摄的同一专题片《黄金偷运》,看了一遍。两岸对同一历史事件除却叙述之切入点不同,他们的“各自表述”或“各自诠释”亦相当有意思,实有互为补充之效用,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为多元的认识和瞭解,亦可从中获得启发和深思。

无可否认,这450万两运到台湾的黄金,延续和巩固了蒋介石政权,为他在韩战爆发(得到美国援助)之前的风雨飘摇岁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命给济。而大陆老百姓1949年后遭遇了那么多年“一穷二白”的苦日子,多少该“算在蒋介石头上”,则是另一个大话题了。

除此,还有一点令我十分好奇亦是疑惑之处:这么多次且大量的黄金运输(或偷运),究竟如何躲过中共地下党人的监视?况且当时的媒体都有报导,他们的那些余则成(电视剧《潜伏》的特工)们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当时的中共对此竟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两边的故事中都没有提及)?大陆有一种说法:1949年中共赢得了政权是情报工作的胜利,这些年的影视剧也在不断推出大大小小无所不能的“余则成”们。难道这一次另当别论?还是知道了也无能为力?亦或忙于更为重要之夺取政权的斗争?总之,这个谜团并未解开。

悠悠岁月哀哀亡灵

《最后岛屿》则是一部悲怆,凄婉,直逼人性的历史纪录片。那是一段我未曾“学过”的历史。那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故事,布满历史画卷的每一页,渗透在字里行间;那一颗颗破碎心灵的泣诉,敲击着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化作一首令人心灵颤抖的小提琴协奏曲;那内心的百感交集,那一股甜酸苦辣五味杂陈的震撼和心酸从我心头涌起。

很久以来,我相信我这一代直至我的父辈们,由于那个时代,我们的人生比同辈人经历了更多的艰难与不幸。而这部影片使我看到,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生活在台湾及那些岛屿上的人们与我们一样──经历着同样的苦难;在那个无数人的命运惨遭被迫改变的年代,“他们”和我们一样,面对着人生的无助与无奈,泪水合著血水一同吞咽。我看到,我们都是从那苦难中走过来的,我们的泪水都是比海水还要咸。这使我对生活在台湾的人们更多了一份敬畏和理解(不是廉价的同情)。

“悠悠岁月,哀哀亡灵。”中华民族共同流下的鲜血,染红了山峦,染红了河川,染红了海洋。一甲子过去了,终究我们该如何面对那段痛苦与磨难的历程?如何面对那个血泪交融的年代?

培养两岸历史共识

送给我《最后岛屿》光碟的《旺报》黄清龙社长说:“我常常送给大陆朋友这个光碟,主要是一种对两岸关系信念的驱使。两岸经过那么长的隔离,如今终于交流相会,但那些因为长时间隔离所造成的疏离感,并不会消失,甚至还因为彼此欠缺信任感,很容易把对方的想法扭曲。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两岸先要有一段长时间的交流,培养共同的历史记忆,减少不信任感,进而再从体制与价值观上做到趋同。”

我期待看到更多对历史谜团的揭晓,更多正视过去,尊重历史的影片。一如黄社长所言:“两岸在培养共同历史记忆的同时,也应对过往的历史有一个起码的共识。共识的培养既来自官方的史观,也来自民间的感情认同与相互体会对方曾经走过的路。”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告别那个悲伤和愤慨的年代,以宽恕和平和的目光,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历史路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2012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2012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 台灣人看大陸 一帖無端消失,故放於此處…

-----------------------------
《台湾人看大陆》20年后 农村还在吗?  
2012/02/13 | 阿三图/台北市

年前看了《寻路中国》,写一位美国记者在中国“自驾游”的经历,道出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作者特别提到乌审旗小镇的神奇经历。

鄱阳湖畔重蹈覆辙

上世纪6、70年代,乌审旗曾经是一个模范公社,在媒体上宣传居民挖掘灌溉渠道、种植稻谷,让沙漠变绿洲的成就。到了1980年代,种植的努力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一地区宝贵的水资源严重枯竭,灌溉渠道荒废,再也种不出稻谷。1990年代末期,当地政府采取新的发展策略“空中草场”,在全区种植杨柳树,然后用柳树叶子来饲养绵羊,成功的改善牧民的生活,现在这一地方又恢复了过去一片绿意盎然的模样。只是植树所带来的效益,似乎是暂时的,沙漠地区无法承受更多的农业模式,就是种植柳树也不行,当地的地下水位,正在迅速枯竭,这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还能维持多久,谁都不能保证。

令作者感到讶异的是,尽管当地牧民对1970年代惨烈的失败,记忆犹新,理智上也清楚当地水资源正在快速流失的问题,却是毫不犹豫地拥抱新的发展策略,只因为“空中草场”满足了牧民对现代生活的渴望,实现了他们“奔小康”的理想。对于未来,人们不愿多谈,或许搬离这个地方,到大城市里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最终的目标吧。

在鄱阳湖畔,同样的故事也在发生。我的朋友阿英,老家在苏北的泗洪县,小村子就落在鄱阳湖畔,以前人们在自家的地上种点稻米,到湖里捕鱼,每年夏天的涝灾让收成极为不稳定,缺少好的冷冻技术渔获的收入十分有限。阿英说:“那是一个很穷的地方,世世代代都很穷。打从上世纪2、30年代,人们就想方设法要逃离那个地方,到上海打工是多数人淘金梦的起点。”

1990年代当地开始发展养殖业,在湖里围起一道道的墙养殖大闸蟹。随着大闸蟹的价格不断攀升,湖里的大闸蟹也越来越多,几年之间,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也变好了。但是,随着大闸蟹越来越多,村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阿英说:“这几年,小村子的农地可耕种面积越来越小,湖里的鱼越来越少,不养大闸蟹的话,在那地方是没法生活下去了。”

鱼米之乡名不符实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地名录”。这几年人为圈地破坏水域,已经严重影响到湖畔居民的生计和饮水问题。十几年前,鄱阳湖的湖面面积在丰水期可以有5百多万亩,枯水期也还有近百万亩,今年1月水位下降到60年来最低的低点,湖面面积仅剩不到30万亩,农民渔民的生计越来越不稳定。十几年前,全年枯水期只有90多天,现在枯水期长达120天,鄱阳湖水“入不敷出”,缺水已不是季节性、临时性的现象,而是几百万居住在鄱阳湖畔的居民终年必须面对的问题。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早就已经名不符实。

阿英也担心,鄱阳湖的水位越来越低。倒不是担心鄱阳湖不见了,毕竟那遥远的无法想像。阿英却比谁都清楚水位降低的连锁效应,那几年,因为用水困难,他们就已经不再种地了,这几年,能养大闸蟹的地方越来越少,养大闸蟹的成本越来越高,她担心过几年恐怕他们连大闸蟹也养不起,或者,哪天政府不给养大闸蟹。到那时候,回老家能做啥也不知道,也许老家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现在,她和村子里大多数出来打工的人一样,只想赶快赚一笔钱,回去在湖上圈个塘子,养几年大闸蟹,赶在不能养蟹以前,狠狠地赚一笔钱。对于未来,她不愿多想,她说没啥好想,也不知道怎么想,反正就是过日子吧。

发展改变农村面目

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依据“现代性的逻辑”自然展开的,反映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最终彻底地改变中国农村的“本来面目”。农村社会学家贺雪峰为中国农村的变化,做了以下的描述:“现代性的侵蚀一旦到了某个阶段,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结构与传统价值自然发生改变。首先是国家强力改造了传统结构的外观,比如宗教财产被没收,宗教活动被限制,传统宗教被宣布为封建迷信;接着是现代性的逻辑渗透到社会内部以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了个人的意义、目标和行为逻辑,从而也改变了社会结构的基本面貌。”

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其实告诉我们:现代性取代了传统宗族与宗教,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信仰。1960、70年代的政治运动,冲击的是传统农村的权力结构和宗教信仰;1990年代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21世纪的农村建设,引领农村走上发展的道路,回不去了;现在,人们开始担心,20年后,农村还在吗?农村要是不在了,城市又怎么会在呢?过去人们用未来赌上现在的发展,现在赢了;未来,在赢了之后,却只剩下一幅模糊的景象。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始终愿意相信“只要发展,就会有未来”。我想这就是“现代性的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2012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7-6-2024 11:23 AM , Processed in 0.06249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