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小克/张景熊去世了。 八十年代我有时会一个人跑到新加坡,去看电影,找卡带和书。是在书城(怕书,号称百胜楼。)发现了「素叶文学杂志」和「素叶文学丛书」。我有一本张景熊所著《几上茶冷》,上面还贴有价钱表「东岸书店$20.00」,指的应该是香港「东岸书店」港币二十元。折合成马币,当年可能十元不到吧?因此当年我是毫不手软,像集邮那样几乎收集能力所及的「素叶文学丛书」(可也不完整)包括西西的《我城》(第一本为节省开支,是删节版。)《春望》和《哨鹿》,诗集《石磐》。也斯的小说《剪纸》,他老婆吴煦斌的《牛》,淮远的散文集《鹦鹉千鞦》和《懒鬼出门》,另外还有绿骑士,古苍梧,蓬草等等的作品。
《素叶文学》所拥有的,是当年《中国学生周报》和《大拇指》最好的作者;要研究香港文学,不得不找这一套丛书。九十年年代西西的作品在台湾「港范书店」出版,有些人还以为她是台湾作者。台湾或者我国的文学读者,可能除了西西和也斯,也少有接触这些香港作者吧? 重读张景熊的《几上茶冷》不无感慨,诗不长,我整首抄给你看吧: 几上茶冷/风动远远的紫帆/拨弄你头上/未干的琴弦/梦里走在河边/牵牛藤蔓的软枕听/无调的暖息哼歌/踩河上卵石/每步呼喊一个/儿时友伴的名字/沿着藤攀山峦/越涉被褥的流水/车声流过/空夜的人语/琴音在远远的海上/你揉揉你的鼻梁/我抬头看菊丛里/鞠身抚幼羊的女孩/彩墨画与房中书/接受春寒的审视(诗里的你是女字旁的。) 我一读马上明白,自己写的诗,受张景熊或也斯或其他香港诗人的影响有多深。他们的诗,语言都生活化,而且惜字如金,没有多余装饰,诚诚恳恳,老老实实,「话心果句」。与其他的现代诗比较,「几上茶冷」这样的平实,简短,或许有点「到喉不到肺」,不过始终反映了文学或者诗在香港曾经拥有的情态,希望人走,茶未凉吧。
|
ADVERTISEMENT